一、俄歐、上合、G20峰會相繼召開,關注地區及全球和平與發展
俄歐峰會著眼合作但成果寥寥。6月3—4日,第29屆俄羅斯—歐盟峰會在圣彼得堡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出席會議。這是普京5月再次出任總統后首次舉行的俄歐峰會,對未來俄歐關系發展具有一定“風向標”作用。雖然雙方對此次峰會都十分重視,但從會議成果看,未能簽署新的合作框架協議,在能源合作、人員交流及中東局勢等問題上也難掩分歧。一是雖然在深化戰略伙伴關系上達成原則共識,但歐盟堅持向俄提出強化法制和開放市場等俄認為超出世貿組織規定的要求,導致雙方未能簽署新的合作框架協議。二是雙方在能源合作和互免簽證等問題上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三是敘利亞、伊朗局勢等熱點問題分歧仍難彌合。此次俄歐峰會顯示,雙方在諸多問題上存在矛盾和分歧,俄歐價值觀不同決定了雙方關系的不穩定性,俄歐關系短期內不會出現突破。
上合組織進入發展關鍵期。6—7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2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接納阿富汗為觀察員國、土耳其為對話伙伴國,成員國簽署了《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關于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地區的宣言》等十個文件。此次峰會主要規劃上合組織下一個十年發展戰略,將其工作重點推向務實合作。比如上合組織批準的確定未來的優先發展方向。在政治合作方面,強調必須停止敘利亞境內的暴力行為,支持尊重敘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國內對話;關于伊朗核問題,認為任何以武力解決的企圖都是不可接受的。在經貿合作方面,在主張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強調加強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總的看,上合組織已步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G20峰會關注世界經濟增長。18—19日,G20領導人第七次峰會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召開。這次峰會是在全球經濟復蘇受阻,美國經濟前景不明,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尤其是歐債危機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召開的。與會領導人討論了世界經濟形勢、加強國際金融體系和就業、發展、貿易等議題,并于會后發表了《二十國集團洛斯卡沃斯峰會領導人宣言》。首先,促增長成為各國共識。峰會通過了《洛斯卡沃斯增長與就業計劃》來促成各方合作以達到目標,與會各方承諾將向IMF增資4500億美元。其次,發展中國家聲音得到體現。除聚焦發達國家債務問題外,G20作為全球經濟事務治理平臺,關注反對保護主義、國際經濟秩序改革和發展問題,這體現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訴求。
二、美國加強亞太軍事部署,訪問、軍演、戰略對話不斷
從5月31日起,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開始九天亞洲之行,相繼訪問新加坡、越南、印度,這是美國新軍事戰略出臺后美國國防部長首次訪問亞太地區。帕內塔在新加坡參加亞洲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期間,發表了新亞洲政策演講;在越南,強調越南對美國“重返亞太”及金蘭灣對于美軍艦隊從西海岸向亞太轉移的重要性;在印度,強調美國亞洲戰略“再平衡”,其中美印安全合作是“再平衡”的關鍵。
各種形式的軍演相繼舉行。6日,美日澳開始為期三天的聯合軍演;12日,美韓進行聯合軍演;21—22日,美日韓三國海軍在朝鮮半島以南海域舉行聯合軍演;22日,美韓在“三八線”附近陸上舉行“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火力演習”;23—25日,美韓在黃海海域再次舉行海上軍演。其中,美日韓三國軍演是美國首次成功“撮合”日韓兩個盟國共同參與。6月27日至8月7日,由美國主導、共22國參與的第23次環太平洋聯合軍演在夏威夷舉行,這是環太平洋軍演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美國繼續以機制性對話鞏固與地區大國關系。美韓舉行第二屆外長防長“2+2”會談,美韓就深化經濟合作、加強戰略同盟、應對朝鮮半島核問題等進行了討論。在安全合作方面,明確表明要強化對朝鮮導彈的“綜合防御態勢方案”,即美國協助韓國建設自己的反導系統。第三輪美國與印度戰略對話在華盛頓召開,發表聯合聲明,要拓展和深化美印全球戰略伙伴關系。兩國在推進民用核能、伊朗核問題與促進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等議題上取得進展。
近期美國在中國周邊一系列行為表明,美國正逐步推進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力圖增強在亞太的軍事戰略存在。而亞太地區國家則積極配合,借機實現自身戰略目的。
三、歐債危機形勢嚴峻,嚴重拖累世界經濟形勢
希臘新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與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和民主左派黨就組建聯合政府達成原則協議,薩馬拉斯20日宣誓就任總理。由于新民主黨支持緊縮與留在歐元區,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危險,使歐元區有了喘息之機。希臘退出歐元區危機暫緩仍無法遏止歐債危機不斷蔓延的趨勢。西班牙18家銀行信用評級被惠譽下調;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國債評級被穆迪下調;全球最大的國債投資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宣布撤出德國市場。
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影響日趨嚴重。聯合國發表的《2012年年中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12年世界經濟將繼續放緩。報告指出,歐債危機依然是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威脅,歐債危機惡化將誘發金融市場的嚴重動蕩。該報告稱,歐洲經濟已完全停滯,2012年將零增長。歐債危機的外溢效應正不斷顯現,對美國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也產生很大影響。
歐盟夏季首腦會議28—29日在布魯塞爾召開,試圖緩解歐債危機嚴峻形勢。會議上,歐盟領導人就增長計劃和“增長契約”、如何緩解西班牙、意大利等國融資壓力、如何完善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等問題進行討論,并就價值1200億歐元的“一攬子”刺激經濟增長計劃達成一致。但由于成員國在發行歐元債券、金融交易稅、如何使用救助機制等問題上分歧猶存,此次會議對歐債危機緩和所起作用極其有限。
四、敘利亞、埃及、伊朗核等地區熱點持續發酵
敘利亞內外交困形勢急劇惡化。本月以來,敘利亞國內沖突持續升級,槍戰、爆炸、殺戮事件不斷,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在全國多個省區展開激戰。聯合國維和行動負責人赫爾維?拉德蘇斯12日宣稱,敘利亞目前已經進入了全面內戰。總統巴沙爾23日頒布法令,成立新一屆政府,并任命兩名反對派人士分別擔任國內貿易部與民族和解事務部部長。但政府軍與反對派之間的激戰造成嚴重人員傷亡,雙方的對立短時間很難緩解。從其面臨的外部環境看, 歐盟通過針對敘利亞的第16輪制裁決議,將凍結六家敘利亞企業在歐盟國家的資產;美歐對敘利亞武力介入可能性進一步增大;敘利亞擊落土耳其戰機使其面臨的外交環境更加惡化。26日,土耳其戰機被敘利亞防空炮火擊落,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警告敘利亞,其軍事力量不要試圖接近土耳其邊界,否則土方將“以牙還牙”。應土耳其要求,北約也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土戰機被擊落問題,不過會后北約并未承諾對敘采取軍事行動。針對日益混亂的敘利亞局勢,敘利亞問題“行動小組”外長會議于6月30日在日內瓦召開,會議通過公報,由敘利亞人民主導過渡的指導方針和原則達成一致,會議聯合公報顯示,各方同意設立敘利亞“過渡管理機構”、政治過渡由敘利亞人主導。但7月1日,敘利亞反對派團體表態稱拒絕這一過渡計劃。敘利亞局勢實現平穩仍十分困難。
穆斯林兄弟會候選人穆爾西當選埃及新總統,成為前總統穆巴拉克下臺后的首任埃及總統。穆爾西得票率為51.7%,他的對手前總理沙菲克的得票率為48.3%。美國對此表示謹慎歡迎,稱埃及選舉是該國向民主過渡的里程碑。穆爾西上臺,不可避免將逐漸使埃及政權帶有伊斯蘭主義色彩,由此不僅在內政、而且在外交層面,會帶來很多可以預見的改變。一是埃及內部將可能面臨持續的政治紛爭,軍方與總統間的緊張關系將持續一段時間;二是中東地區伊斯蘭主義的影響將繼續擴大,并進而有可能引發中東地區的一場地緣政治變動。
18—19日,伊朗核問題第三次談判在莫斯科舉行,談判焦點仍然是伊朗鈾濃縮等議題。雖然會談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雙方分歧依然巨大。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兼首席核談判代表賽義德?賈利利表示,開展鈾濃縮活動是伊朗不可剝奪的權利,西方國家無權阻止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則稱,六國要求伊朗應停止生產豐度為20%的濃縮鈾,關閉福爾多的鈾濃縮設施并將豐度為20%的濃縮鈾運出伊朗,作為回報,西方國家將采取相應的行動。雙方“因果”關系顛倒,誰都不肯讓步,立場難以調和。雙方決定于7月3日在伊斯坦布爾舉行專家級會談。從目前情況看,除非雙方立場在專家級會談時出現靈活務實的變化,否則伊核問題有可能再度陷入僵局。
?。▓坦P:隋曉瑋)
(責任編輯:魏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