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電影終端市場迎來跨越式發展,越來越多不同背景、不同目的資金涌入影院投資領域,造成影院投建亂象叢生:項目選擇盲目、經營管理人才選擇盲目、影院經營管理盲目(如惡性降低票價等)致使效益不盡人意——這正是2011年以來終端市場最突出的弊端。投資收益率降低使得影院在投資評估環節必須重視考量地區票房天花板,并聽取營運團隊的意見。
與此同時,2011年終端市場變化還有如下特點:影院越建越大,銀幕也越建越大。但擴充的體量不僅加大了消防等經營管理隱患,也增加了人工等運營成本。第二,爭相使用先進技術與設備。IMAX、4K放映機、4D影廳等技術名詞越來越為普通觀眾所熟知。第三,影院基礎硬件設施高端化,影院裝潢越來越豪華,偏離了電影是大眾娛樂消費品的初衷。三大變化均會推高影院建設的初始成本,從而使回收壓力增大,長此以往對影院發展不利。影院建設檔次要綜合考慮項目所在城市的平均消費能力、所在商圈的商業定位、所在商業地產(購物中心)的品位定位,這也與影院日益成為商業零售業態的屬性相符。
自2010年年底在納斯達克上市打開融資渠道后,博納影業2011年專注于電影產業制發放各環節,在影院投資業務上堅持“一城多店,區域整合,全國聯動”的發展戰略,其核心在于布局。具體來說,就是在城市開設影城注重整體布局,以利于形成品牌號召力、發揮經營優勢、避免同公司競爭;將全國市場劃分為幾個大區,分管各區屬影院主要經營項目,避免全國一盤棋;基于此可在全國市場統一廣告落地、統一賣品等后產品進貨等,集團領導層設想把影院體系發展成為發行陣地,提升旗下影院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