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賠償標準上限提高一倍 最高賠百萬
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并征求公眾意見。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準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并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
現行的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可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而此次公布的《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七十二條規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和通常的權利交易費用均難以確定,并且經著作權或者相關權登記、專有許可合同或者轉讓合同登記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對于兩次以上故意侵犯著作權或者相關權的,應當根據前兩款賠償數額的一至三倍確定賠償數額?!?br/>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還增加了關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延伸性集體管理的內容。《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六十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取得權利人授權并能在全國范圍代表權利人利益的,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申請代表全體權利人行使著作權或者相關權,權利人書面聲明不得集體管理的除外。”第六十一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授權使用收費標準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公告實施,有異議的,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門委員會裁定,裁定為最終結果,裁定期間收費標準不停止執行?!?br/>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首次將“實用藝術作品”納入了著作權保護范圍,第三條(九)稱,“實用藝術作品,是指具有實際用途的藝術作品;”第二十七條規定,“實用藝術作品,其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的保護期為首次發表后二十五年。”
此外,《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還對“孤兒作品”(指作者身份不明或者雖然作者身份明確但查找無果的作品)的使用作了原則規定,對于此類作品,使用者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并提存使用費后使用作品。
中國紀錄片市場總收入超10億
首播量16000小時
3月31日,由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完成的《2011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在京發布。2011年中國紀錄片播出總量約為58000小時,其中首播量約16000小時。市場總投資約為8億元人民幣,總收入超過10億元。
據課題組不完全統計,2011年,中國紀錄片市場產品自制約占48%、外購改編占15%,國外供片數量占37%。電視欄目為83檔,頻道達到8個。紀錄電影方面,2011年獲得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公映許可證”的紀錄電影總計26部,數量超過2009年的19部和2010年的16部。
報告同時發布了美國紀錄片市場狀況:2011年共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300部紀錄電影在紐約影院上映,其中票房前三名是《非洲大貓》《生來狂野》和《哈勃望遠鏡3D》,均超過1000萬美元。美國探索傳播集團去年總收入達到42.3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2%。
報告認為,中國紀錄片除了宣教片之外,其他類型的紀錄片幾乎完全是市場運營,長期在“低端制作與無效傳播”的惡性循環中徘徊,不僅無法拉動市場,而且損害了紀錄片的品質。中國應該借鑒國際經驗,建立作為公共文化體系的紀錄片制作、傳播管理機制,采用項目制運營方式,培育國際品牌,承擔公共文化使命。
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關于啟用
新《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通知
3月26日,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影視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播電視局,中央電視臺,總政宣傳部藝術局發出《關于啟用新<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通知》(廣辦發劇字〔2012〕56號),通知說,為進一步規范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核發管理工作,廣電總局結合電視劇審查許可的工作實際,決定自2012年4月1日起啟用新《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
各發證機關為審查通過的國產電視劇核發許可證時,應按照廣電總局的相關要求認真填寫劇目相關信息,核對無誤后須通過電視劇電子政務平臺打印《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
廣東3億元補貼 三年內數字電影院普及到縣
2011年廣東省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達29萬場,觀影人數超過7200萬人次,基本實現每村每月放映一場數字電影的目標。3月29日,政府相關部門再次向農村免費投放300套數字電影放映設備,讓農村電影放映隊告別膠片時代邁向數字化。廣東計劃3年內數字電影院普及到縣區,財政今年首期將投入專項補貼資金3億元。
廣東省廣電局表示,今年將免費發放300套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機,比去年增加100套,惠及欠發達地區的15地市96個區。2011年全省農村電影數字放映財政投入5645萬元,比2010年增長92.57%,全省市、縣電影場次補貼近1億元。
與此同時,廣東未來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將會逐步轉型,建立多層次、分梯度的電影服務體系。今年全省財政將投入3億元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在121個縣、區普及數字影院,到2014年之前,實現每個縣擁有至少3個廳以上的數字化影院。2015年廣東全省數字電影院預計達到500個。
14家城市電視臺明年春節大直播
3月31日,由成都廣播電視臺舉辦的“深化合作聯盟,共享平臺價值——14大城市電視臺2012年工作年會暨2013年春節大直播研討會”在蓉召開。成都廣播電視臺和北京、上海等全國13家電視臺簽署了“2013年城市臺春節大直播”合作協議。
自2003年起,由廣州、成都、武漢、西安、沈陽、昆明6家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姹紫嫣紅中國年——城市臺春節晚會”已連續舉辦了近10年。10年來,全國城市臺春晚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到2012年,已形成由北京、上海、廣州 、武漢、西安、沈陽、長春、濟南、哈爾濱、貴陽、太原、重慶、深圳、成都14家大城市電視臺共同主辦的大格局。這14家城市電視臺通過統一打造、逐步推進實施三大直播活動,形成以跨年大直播、春節大直播、元宵大直播為特色亮點的城市臺聯盟賀歲檔。進而在品牌整合的基礎上推動了各臺電視文藝節目的繁榮和發展。此次成都研討會圍繞“深化合作聯盟,共享平臺價值”的總體思路,就打造“城市電視臺賀歲大直播”品牌平臺及“2013年春節大直播”的節目框架和運作模式進行了商議,并最終簽署了“2013年14城市電視臺春節大直播”同步直播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