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須佩服好萊塢炒冷飯的功夫。當我們還在只能倚重于院線放映的“一錘子買賣”時,人家用一盤兒“回鍋肉”便輕而易舉地擁有了秒殺同桌全部新品菜肴的傲人資本。在這艘20世紀最著名的大船沉沒事件發生一百年之際,憑借3D技術重裝上陣,《泰坦尼克號》再度駛來。
15年過去,當年迷倒眾生的正太萊昂納多已變成一臉絡腮胡的準中年大叔,曾因體態過于豐滿而遭哂笑的溫絲萊特也已奧斯卡影后加身?;乜措娪?,每人都有一番記憶。1997年的北美圣誕檔,《泰坦尼克號》在業內一片質疑和看熱鬧的心態中啟航,開局并不出彩,卻顯現出極其強大的續航能力,不僅以摧枯拉朽之勢接連創下影史紀錄,還一舉囊括了十一項奧斯卡大獎。幾個月后,這艘大船進入了開放分賬配額剛過三年的中國內地市場,滿街飄蕩的《My heart will go on》到影院前久違的長龍,讓影片創下的3.6億元票房紀錄,直到11年后才由《變形金剛2》超越。
《泰坦尼克號》之所以顯示出全球無差別、全年齡通殺的掠金能力,某種程度上在于它在數字技術全面來襲的當口兒,向曾經輝煌的古典好萊塢投去溫情脈脈的一瞥,架起了一座溝通好萊塢兩個黃金時代的橋梁。在恐龍和外星人輪番摧毀地球的世紀末影壇之上,唯有它一邊不疾不徐地講著一段不怎么新鮮的愛情故事,又一邊不著痕跡地鋪陳著數字時代的視覺奇觀。兩種電影觀念和兩種欣賞口味在這部電影上奇妙地融于一身,傳奇得以成就。
對于一部故事早已被人們熟稔于心的影片來說,此番的3D升級重映無外乎技術和情懷兩大看點。面對歷來備受質疑的后期3D轉制技術,“卡神”出馬幾乎是它唯一的一次正名機會,一旦成功,勢必開啟一座源源不斷的資源再利用的金礦。盡管卡梅隆負責任地表示,作為導演和技術狂人,他比其他人更加了解當時拍攝現場的空間數據,但是后期轉制畢竟不是真3D,最多達到2.99D。即便如此,就筆者目測感受而言,影片在相當段落里已不輸大部分前期3D,當之無愧做到了當前后期轉制的最高水準。不獨是巨大船體和那些宏闊場景所帶來的縱深感,就連鏡頭從船頭掠過船體上的煙囪,恍惚間也會讓人滋生“飛翔”的錯覺。包括艙體內人頭攢動的宴會之類場景,層次感亦相當豐富,絕非簡單地將主要人物和背景分層相隔,而有著更加用心的處理。當杰克和露絲在船頭深情凝視以及在冰海之中訣別,3D也起到了強化感情沖擊力的作用,寒冷之中哈出的白汽,愈發使得災難面前的真情呼之欲出。
至于情懷,正如片方打出的宣傳語一樣:“當年陪你看《泰坦尼克號》的那個人,如今在哪里?”可謂一語擊中觀眾的軟肋,借一部電影緬懷自己的過往情感,幾乎是主打懷舊的愛情片們屢試不爽的法寶。而對于作為當下電影市場觀眾主體的年輕觀眾來說,這又幾乎是一部全新的電影!面對如此一艘熔鑄了太多情感記憶的“大船”,進影院“膜拜”一番,理由還不夠充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