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詞:五位一體、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1月8日至14日,世界的焦點在中國。
在這一周的時間里,北京聚集了逾千境外記者。據十八大新聞中心統計,報名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共有2732人,創歷屆黨代會之最,其中境外記者1704人。
英國媒體說,世界已經承擔不起不關心中國領導層換屆的代價,未來10年,各國的決策者將越來越關心中國在做什么。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十八大,是因為十八大會選舉出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更因為在全球經濟低迷之時,中國的經濟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都將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正如《俄羅斯報》評論,中共十八大不僅將決定未來中國的命運,而且將影響世界的命運。
在國內,十八大是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從精英到草根,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注著這個大會。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遭遇瓶頸,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逐漸浮出水面。2012年被稱為“轉型年”,在這個轉折點上召開的黨代會,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社會管理方式及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
十八大報告總結了過去十年的成就,也指出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而 “五位一體”、“美麗中國”、“黨代會代表提案制”、“海洋強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新提法則為中國繼續前行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十八大報告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單列章節詳細論述,并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具體方法。政策分析人士認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對應著民眾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方面的權益。
中國改革已至“深水區”,沒有高層推動,難以攻堅克難。從“完善體制改革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和協調重大改革”這21個字,長期關注改革問題的專家遲福林讀出了重要信息:中國的下一步改革除了“頂層設計”外,還會強化“頂層推動”。
關注民生是這次黨代會的重要特色。十八大報告中多項內容與民生相關。11月12日,十八大新聞中心召開專場記者會,介紹民生領域工作情況。對社會民生問題的關注,讓十八大精神在民間迅速傳播。
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要求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相關消息在微博上被轉發了上萬次。小康社會從“建設”到“建成”的轉變,引發了人們對未來十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