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容化妝品行業既是傳統民生服務業,又是現代時尚、美化人民生活的重要產業。”2012年11月20日,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黃小祥在一次會議上如此表示。
作為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商會副會長,韓敏參與了上述會議。在他看來,作為民生產業之一的美容化妝品行業正在逐步走向規范。11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征求意見稿》),這被業界看作行業標準擬提高的前奏。
韓敏另一個身份是廣州容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容大生物)董事長,十年前投資進入美容化妝品行業,在國內企業模仿洋品牌的時候,他卻旗幟鮮明地推出國產品牌,提出“做國人信賴產品,創中華民族品牌”的口號。
不想模仿就要創新,從一開始,容大生物就非常重視科研與生產,在生物美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所以,在韓敏看來,行業標準的提高,或許正是公司發展的新機遇。
事實上,幾年來,憑借良好的品質,容大生物主導的品牌——金納斯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更為難得的是,消費者對民族品牌的信心越來越強,我們的購買者越來越多。”
2011年4月11日,本刊曾以“容大生物 品牌突圍”為題予以報道。一年半后,在接受本刊及新華社《半月談》、中國經營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時,韓敏表示,在化妝品行業推廣民族品牌,他不再孤獨。
更讓韓敏興奮的是,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有望在本月底出臺。“這對于我們這類生物美容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行業大背景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在有效期內的企業3400余家,化妝品從業人數近千萬人。2011年銷售額1700多億元,上市銷售品種已達2.5萬余種。
業內人士向本刊記者表示,這組數據只是保守統計,從業人數遠超千萬。
美容化妝品業雖然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份額中,聯合利華、寶潔、歐萊雅、強生等外資品牌占有絕對優勢,而國內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
韓敏強調,國際品牌不僅只是市場的占領,更深層面的是文化的“深入”,值得警惕。
一方面,在巨大需求的刺激之下,國內化妝品企業與品牌數量眾多;而另一方面,因為標準偏低,導致行業內漁龍混雜,飽受詬病,產品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現行標準偏低,導致國外化妝品企業長期采用雙重標準,“歧視”內地市場,最終問題頻現。
這些問題引起行業和監管層面的高度重視。11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在《征求意見稿》發布之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召集國內外擁有較高技術水平的20多家化妝品企業進行過多次研討,最后一次專家研討是在10月底。
深圳金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平順是與會者之一,12月初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大家的觀點比較一致,希望新的標準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記者獲悉,此次《征求意見稿》將大幅度提高整個化妝品行業的安全技術標準,隨之而來的是提高化妝品行業的門檻。
以菌落數和重金屬為例,《征求意見稿》規定化妝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總數不得大于100CFU/ml或100CFU/g、汞含量不得大于1mg/kg、鉛含量不得大于10mg/kg、砷含量不得大于4mg/kg,除了砷含量高于歐盟標準外(歐盟為不得大于1mg/kg),其他的均一樣,其中部分標準高于美國和日本的標準。
對此,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李加楠對記者表示,一旦《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得到實施,將扭轉國內外標準不一致的現象,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
多年磨礪
在韓敏看來,一方面,行業門檻的提高,有利于倒逼企業更加重視科研;另一方面,有利于產品安全,充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說起科研對于化妝品的重要性,韓敏感觸頗多。“我們搞生物美容,研究rhEGF(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在化妝品中的應用,光技術積累就用了十幾年,投入巨大,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競爭環境,對企業來說是不公平的。”
當國內大多數化妝品企業在模仿時,韓敏卻把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投入了科研,一干就是十多年。
容大生物的生產工廠是深圳金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后者的核心技術是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這一技術可追溯到1991 年。
據介紹,深圳市金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最早由深圳華生元基因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出資創立,并獲深圳市高新辦同意以“生長因子應用技術”立項,進入中國硅谷——深圳市南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它以現代生物技術為依托,立足于基因美容護膚品和保健品的科研、開發、生產及銷售。
這項科技含量極高的生物美容技術,由于投資大產出少,歷經幾撥投資方。2000年左右,韓敏介入。在生產規模還相當小的情況下,聘請的研發人員卻并不少,而且完全按照高新技術企業的標準提取利潤用于科研。
堅持幾年之后,公司成功解決了rhEGF在常溫下的保存和批量生產的技術難題,而rhEGF添加到美容護膚品中后能夠加速細胞分裂、有效對抗皮膚老化問題。
“這是最大的技術突破,自此批量化生產成為可能。”韓敏說。
2012年11月,深圳金因生物通過科技部的專家評審,正式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申請的專利發明《一種以美洲荻尾草提取物為主要組分的護膚化妝品及其制備方法》,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嚴格審查,于2012年4月被正式授予專利權并在專利登記薄上予以登記。應用這項專利技術生產的“佳人有約康體霜”,已經在市場取得良好口碑與不俗業績。
有了核心技術,韓敏并未一勞永逸,而是加大與知名科研機構和高校展開合作。
注重品質
科研優先的同時,韓敏一改過去大多數化妝品企業生產車間散亂的現狀,而是用GMPC(即《化妝品良好操作規范》)的標準來生產,這是化妝品行業的領先性舉措,將化妝品生產標準帶入制藥工藝標準生產的新高度。
韓敏進一步解釋,就是按照生產食品和藥品的要求來生產化妝品,確保產品安全可控。據介紹,金因生物護膚品生產車間,在《化妝品生產企業規范》(2007)要求基礎上,結合GMPC相關要求,建立了30萬級、10萬級、百級潔凈車間,滿足各類產品生產需求。
“從研發、采購、生產、質檢到銷售,結合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嚴格監控從原材料入庫、制品生產到成品出庫、交付整個流程,可以追溯每批次產品的原材料采購記錄、生產記錄、檢驗記錄及銷售記錄。”楊平順表示,公司把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標準放在第一位。
本刊記者曾兩次進入該公司車間參觀,“封閉的車間,嚴密的操作流程”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留給其它參觀者共同的印象。
11月20日,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對該公司進行了調研和考察,對該公司率先參照食品和藥品的生產要求,以GMPC的標準來生產化妝品,確保產品安全方面等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
除此之外,公司在產品的標簽標識的規范管理中,早在國家規則出臺前就自我規范,準確、真實、科學、完整地標注產品成分、使用方法、生產批號、生產許可等標簽標識。
快速發展
核心技術與良好的生產環境,打造出了優質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如何推向市場,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曾長時間困擾韓敏和他的團隊。
“因為長期以來,在消費者心目中,國產化妝品成了低品質的代言。”正是基于這一背景,韓敏表示,除了要加強研發、營銷等方面的創新外,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讓消費者認識到民族品牌同樣也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比國外品牌還好。
但在現代傳播手段日新月異的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推廣民族品牌,韓敏樂此不疲,常年奔波于一線市場。與其它企業家不一樣的是,他并非強調自已的產品有多好,更多的是為民族品牌呼吁,讓消費者關注民族品牌,進而去試用。
經過幾年的積累,問題正逐漸得到解決。伴隨消費者對民族品牌的信心提高,金納斯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正在逐年提升。韓敏表示,以前跟人介紹公司產品時,只有10%的人會相信,現在達到了30%。“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慢慢扭轉,現在面對客戶要輕松多了。”
王春是江蘇南京一家知名美容企業負責人,身兼中國美容美發協會常務理事等數職,談及容大生物的產品,她贊譽有加。在她看來,國內化妝品行業能有像容大生物這樣重視科研與品質的不多,非常難得。“更為難得的是,容大生物能奈得住寂寞,始終高舉民族品牌旗幟。”
在韓敏看來,王春選擇與容大生物合作,更多的是兩者具有共同點。“那就是在美容化妝品行業,重技術,不忽悠。”
成立于1990年的王春美容·SPA,沐浴著改革開放帶來的時尚春風,本著精心敬業,務實求真、誠信守義、趕超卓越的經營理念,23年來,穩步發展成為集美容美體服務、培訓教研于一體的大型連鎖美容機構。
無數“王春們”最終選擇了與容大生物合作,追夢一個共同的事業,那就是推廣民族品牌。
有了這些作為支撐,談起容大生物的未來,韓敏更是充滿信心:“力爭到2020年將店面(包含連鎖加盟店)由目前的1000多家擴張到1萬家左右,影響到10萬個家庭,公司銷售額達到10億元。”
其實在韓敏內心深處,業績只是一種表現形式,他更在意的是在化妝品行業能否改變當前外資與國產品牌不對稱的關系。“如果往深層次說,那就是通過一個具體的載體復興民族文化。”
>>>記者手記
一個安排了上千萬人就業,事關上億人“面子”問題的產業,卻缺少知名民族品牌。曾經國人熟知的知名品牌,像“小護士”一樣被雪藏,國際品牌占據了國內美容化妝品市場大部分份額。
更讓人心憂的是,通過美容化妝品這一載體,西方文化逐漸深入中國消費者。這些現象引起了業內人士的警覺,于是出現了如容大生物一樣高舉民族品牌旗幟的企業。
誠然,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難以在正面市場與之分庭抗禮。但依托科技創新、注重產品質量安全,再加上持續的民族品牌“宣講”,效果正在逐漸顯現。
或許,數年之后,與家電等行業一樣,這一偏產經又與民生緊密聯系的行業,會誕生知名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