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十年,保守一些的投資人選擇的理財方式一般是把錢存入銀行,激進一些的則更多在股市中尋找機會。而債券,往往是很多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盲點”。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2002- 2011年),以上證綜指34%的漲幅來計算,如果投資10萬元在股市,十年后可以賺34000元。而如果投資債券,以國債指數37%的漲幅來算,十年后可賺到37000元,如果買企業債,則可以賺得更多。
這么看來,債券投資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無趣”,甚至可以說還挺有吸引力。隨著近些年通脹不斷走高,股市震蕩加大,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對債券投資產生興趣。那么對于手上有個三五萬積蓄的普通個人投資者,投資債券的機會與門檻在哪里呢?
整體分析,本輪債市走勢以經濟、通脹雙降為主導,并輔以流動性推動,目前來看,經濟震蕩筑底的形勢依然沒有發生變化,因此,雖然債券已經走過了一輪上漲,但后續依然會在低增長加低通脹的環境中迎來較長時期的慢牛行情。
具體來看,利率債方面,目前利率上下的空間不大,利率債上下震蕩的幅度也有限;信用債尤其是中等評級的信用債票息收益可觀,持有收益明顯;可轉債在當前環境下,更看好債性保護性較好的品種;若經濟形勢明朗,可轉債也將獲得其股性收益。
但是個人投資者自己構建債券組合有比較大的難度,主要是因為目前可投資的債券在不同的市場中流通,其中95%的債券在銀行間市場交易,由于銀行間交易規則的限制,個人投資者無法直接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而交易所交易的債券單位較小,除少數債券流動性較好以外,大部分交易所交易的債券流動性較差,個人投資者在構建債券組合的時候往往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跟蹤個券的流動性的變化來決定買賣時間。
另一方面,為有效控制和降低信用風險,投資者需要對相關經濟數據和其信用投資標的進行持續跟蹤和分析,因此需要較強的專業基礎和大范圍的標的跟蹤能力,這往往是個人投資者所不具備的。
因此,個人投資者通過構建債券組合進行債券投資的難度較大,而通過長期持有債券基金則是分享債券市場收益的較好途徑。今年以來股市大幅震蕩,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的收益卻穩中有升。數據顯示,債券基金的首季收益平均超過1. 6%,年化回報超過6%。
(作者為上投摩根固定收益部總監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