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把中行“七日有約”等滾存理財產品了解了個遍,她又發現了新的秘密。
表姐做服裝生意,現金積壓一直是個比較大的問題,眼看著十幾萬元現金總是在銀行存著活期,拿著微薄的利息,表姐一直很郁悶。可偶爾一次,她發現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非常適合自己。
這些短期理財產品的存續期一般以7天、14天為一個投資周期,正好跟表姐的進貨周期相符,也就是說,表姐用現金購買這些產品,不但不影響生意,還能獲得更高的收益。于是,表姐二話不說就拿出20萬元,買了一款7天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3.8%。按照表姐的計算,她這一次能拿到7600元的收益。
可等到產品到期,表姐卻傻了眼,因為銀行給她的回報不過146元。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所謂的3.8%是年回報率,而7天的理財產品,收益只是年化收益率的7/365。
雖然郁悶,但回頭一想,這還是比銀行的活期存款利息高了很多。表姐對短期理財產品的興趣反而更加濃厚了。
在各個銀行一打聽,表姐還真發現了很多“秘密”:各個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有很大差別,另外,有的銀行的收益率是固定的,有的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卻能提供階梯遞增式的收益率,持有時間越長,理財收益越高。
就這樣,表姐把手頭的閑置資金,按照不同的需要分別購買了多個短期理財產品。不過,由于回報不多,家里人還是不“感冒”。今年年初的時候,表姐拿來了一張報紙,上面登著一份研究機構的調查報告,把量化了的回報率擺在大家面前:年初上海的理財產品中,投資期限小于1個月的理財產品市場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6%;投資期限為1至3個月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3至6個月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6%;6個月至1年期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8.3%。
這一下,之前看不上每次那幾百元回報的家人都被震撼到了:5%到8%的回報率,那可是比活期利息高出了一二十倍呀。很快,親戚們都在表姐的帶動下加入了短期理財的行列。
前不久,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少了很多,回報率也低了不少,據說是受到了國家監管的緣故。不過,表姐并沒有失落,她又找到了新的投資方向——滾動理財產品。
滾動型銀行理財產品屬于開放式理財產品,不像超短期銀行理財產品那樣有固定的到期日,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申購或贖回,而且可以增加或者減少投資本金,只要滿足最低持有份額即可。滾動型理財產品通常以1天、7天或14天為一個投資周期,若客戶不贖回則產品自動進入下一個投資周期。
表姐把中行“七日有約”7天自動滾續理財產品、工行“靈通快線”個人超短期7天增利人民幣理財產品、農行“安心快線”7天利滾利、招行“歲月流金”系列人民幣7天理財計劃、浦發銀行“周周享盈”都了解了個遍。這次,她又發現了新的秘密:“周周享盈”和 “流金歲月”的預期年收益率有4%,但“七日有約”只有3%。另外,農行“安心快線”利滾利是復利計息,就是利息也能當做下次投資的本金,而 “靈通快線”、“七日有約”、“周周享盈”、“歲月流金”就是單利形式結算。
表姐說,雖然短期理財的收益看上去很少,但只要明白這本來就是一種積少成多的理財方式,心態就很容易擺正。另外,正是要積少成多,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要注意,不能忽視任何細小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