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誕生于西方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經濟危機時期,奠定了政府干預宏觀經濟運行的理論基礎,其理論在后來學者的爭論中不斷完善。我國經濟在快速運行中出現了不少新問題,可以借鑒凱恩斯主義來分析。
【關鍵詞】凱恩斯主義 宏觀經濟 調控
一 凱恩斯主義的內容和發展
1.內容
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是在上世紀30年代西方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人員大量失業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他的理論奠定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為分析宏觀經濟運行機制,建立宏觀經濟管理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有效需求”是核心概念,他認為:“總供給函數與總需求函數相交點之值,為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受“消費傾向”……‘資本未來收益預期”和“流動偏好”三個基本因素影響。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小于1,而資本邊際效率在長期內遞減,導致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經濟蕭條的根源。因此,凱恩斯主義主張政府主動干預市場經濟的自發運行。由于存在乘數原理,政府應通過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來刺激消費和投資,實現充分就業。尤其是財政政策,即用政府增加支出或減少稅收以增加總需求,通過乘數原理引起多倍增加。貨幣政策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從而增加收入,但由于存在“流動性陷井”貨幣政策效果有限,所以最佳政策選擇是擴大政府投資。
2.發展
凱恩斯主義從產生到現在已發展七十多年了,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凱恩斯經濟學、新古典綜合派、后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而后三個學派都是在凱恩斯經濟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第一階段,凱恩斯經濟學。凱恩斯在1936年所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后簡稱《通論》)一書標志著一個新經濟學時代的開始。
凱恩斯的經濟政策觀點的核心是反對自由放任,主張國家干預。他強調國家的干預,要求政府隨時準備用公共投資計劃來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這就是指出失業癥結所在之后,凱恩斯為醫治這痼疾的處方。西方經濟學家經常把凱恩斯這一學說建立說為“凱恩斯革命”。
第二階段,新古典綜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cs)。又稱后凱恩斯主流派(Post-Keynesian Mainstream),是產生于美國的現代凱恩斯主義的一個重要學派。新古典綜合派試圖在凱恩斯的總量經濟范疇基礎上,用新古典的個量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去構造一個所謂和諧統一的新經濟學殿堂。
新古典綜合派的基本理論體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新古典經濟理論加上工資剛性假設條件的總供給曲線;二是從IS-LM模型到處的需求曲線;三是菲利普斯曲線與總供求曲線的結合。
第三,新劍橋學派又稱后凱恩斯學派。該學派在理論上基本特點為:將凱恩斯的短期、比較靜態分析拓展為長期、動態化分析;后凱恩斯主義反對新古典綜合派恢復傳統經濟學均衡分析方法;強調收入分配理論;批判邊際生產力分配論;強調貨幣會導致資本主義經濟不穩定;重視規范分析的方法。
新劍橋學派的主要理論有:一是價值理論新劍橋學派的代表性價值理論是斯拉法的價值理論。斯拉法價值理論的貢獻,在于他嘗試著在建淵源于古典經濟學家和馬克思的價值分析方法;二是收入分配理論斯拉法對于利潤率和價格相互關系所作的分析,以及由商品標準體系中推導出來的“不變價值尺度”,為后凱恩斯學派的分配理論提供了一個價值論基礎。
第四階段,新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曾在西方宏觀經濟學領域長期處于主流經濟學地位。但是,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來,凱恩斯主義由于不能解釋滯脹現象而受到與其對立的主張自由經濟的學派的批評。凱恩斯主義無力應付現實和理論的挑戰而陷入困境,從主流派正統經濟學寶座上跌落下來。經濟自由主義的思潮席卷西方宏觀經濟領域,凱恩斯主義日趨衰微。新凱恩斯主義的出現,使凱恩斯主義從困境中走了出來。
非市場出清假設是新凱恩斯主義最重要的假設,這一假設來自原凱恩斯主義。但是,兩者的非市場出清理論存在著重大的差別。新凱恩斯主義的假設條件是,一是假定工資和價格有粘性,即工資和價格不是不能調整,而是可以調整的,知識調整十分慢,須耗費相當的時日;二是新凱恩斯主義模型增添了原凱恩斯模型所忽略的兩個假設: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和理性預期。
二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評述
從凱恩斯主義的發展可以看出,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有如下幾個特點:
1.凱恩斯主義價格與工資剛性的解釋有很大的局限性
凱恩斯敏銳地發現大蕭條已經不能用傳統的古典經濟學來解釋,提出需求不足理論,并從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心理上的流動偏好來解釋需求不足,他還認為,它關于非自愿失業的解釋可以不依靠工資剛性,應該說這一思想也極具創建性,但它確用在現實中難以觀測到的現象“流動性陷阱”、“投資的低利率彈性”來解釋,這實質上已經給凱恩斯理論帶來的發展的隱患。因為在解釋宏觀經濟學現象時對價格機制的高度重視,凱恩斯主義的發展基本上是沿著新古典方向發展,這樣在解釋非自愿失業上只好更多依賴“剛性”假設。
2.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從政策取向看,逐漸走向了對宏觀經濟進行微調,其背后是對市場機制的崇信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凱恩斯主義接受了自然率假設,實質上假定經濟一般處于充分就業狀態,經濟政策主要是微調,在實踐中更多是運用貨幣政策來調節,宏觀管理是一種短期總量管理,而且是以調節總需求為主的管理,主要是保持高度就業與價格的穩定,宏觀政策均是短期政策,主要根據經濟周期的需要進行相機決策,這在市場經濟體制高度發達西方國家總體上是合適的,從實踐看,戰后再也沒有出現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說明宏觀經濟總體是穩定的,這樣凱恩斯主義的微調是合適的。
3.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不重視經濟結構因素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總體上看,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有不重視結構的傾向,這是因為經濟結構被認為是一個市場調節的問題。例如對宏觀經濟影響較大的收入分配結構也很少納入主流宏觀經濟的視野之中,這并不意味著資產階級政府不重視收入分配問題,一般認為,政府調節收入分配是一個公平問題,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事實上戰后資本主義政府加大了對收入分配調節的力度,這樣收入分配問題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并沒有表現出來,這可以從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相對較小得到體現。再如宏觀經濟中的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嚴重失調,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沒有涉及。總之,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分析范式是區分長期與短期問題,割裂了短期與長期的關系。當前的凱恩斯主義模型中短期意義上的模型解決經濟波動問題,長期則解決經濟增長問題。這在發達國家不存在體制矛盾與結構矛盾的情況下這種研究范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個存在體制與結構問題的經濟體系則無論是短期意義上的調節還是長期政策均要考慮這些因素,這樣凱恩斯主義的微調是合適的。
三 凱恩斯主義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借鑒作用
凱恩斯主義是隨著資本主義“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沒落應運而生的,它的理論主張和政策思想立足于對社會經濟總量的分析,著眼于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從而成為宏觀經濟學的開創者。20世紀70年代后,凱恩斯的理論主張和政策思想雖然受到了貨幣主義﹑新自由主義和新制度學派的抨擊,但他的弟子們在新形勢下發展的新凱恩斯主義仍然占據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地位。應該指出,凱恩斯主義雖然從本質上是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但它首先是屬于市場經濟的宏觀理論,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一顆珍珠,因此,其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特別是宏觀經濟調控有著較強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我國正處于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實行強有力的國家宏觀調控,即在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國家對經濟全方位的干預。但由于我們缺乏宏觀管理經濟的經驗,在經濟運行中,我們也面臨著由于宏觀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地許多問題:
1.有效需求不足
這是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從1993年7月開始我國開始采取緊縮政策,使經濟在1996~1997年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然而,在這之后,我國經濟并沒有像一些專家預期的那樣呈回升的態勢,而是在不斷下滑。同時,市場需求在經歷了“短缺”、“短缺與過剩并存”的發展階段后,出現了“相對過剩”的買方市場。這種“過剩”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條件下出現的,屬于發達國家早期難以擺脫的那種典型的生產相對過剩,即有效需求不足。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對我們分析現狀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就業形勢嚴峻
目前我國城鎮實際失業率達8%左右,超過登記失業率的一倍以上,約1500萬失業人口,農村剩余勞動力超過12000萬人,城鄉綜合失業率達15%左右;有學者估計,如果加上隱蔽失業人口,總體失業率可能達到27%左右。失業早已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頭等問題,只是多年來人們對此重視不夠。解決失業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增加就業崗位,實行以擴大就業為重點的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特別是實行以國家為主體的政府投資政策。
3.收入差距擴大
在改革以前,個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特征是平均主義,在城鎮內部和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開放以后,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現跳躍式的擴大。高收入階層由于多年財富積累形成了財產性收入,出現億萬富翁,具有百萬資產的家庭已經超過200萬個;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破產停工和生產不景氣,城鎮形成了貧困階層。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大約相當于城鎮居民的25%。收入差距的擴大直接影響了社會的有效需求,從1995年后,我國居民的消費傾向出現了明顯下降的趨勢,造成整個社會的購買力不足。
以上出現的問題與早期的發達國家的“經濟危機”有相似之處,因此,研究凱恩斯主義的“合理內核”,借鑒凱恩斯的政策主張,對我們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加強對市場的宏觀調控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著.高鴻業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重譯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美〕薩繆爾森著.蕭琛主譯.經濟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3]〔美〕戈登.什么是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J].經濟學文獻雜志,1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