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醫學院是四川省省屬高等醫學院校,坐落在川、滇、黔、渝結合部的國家雙擁模范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瀘州市。學院現有忠山和城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500余畝,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生源豐富、質量良好,一直以來都吸引著大批優秀學子前來求學。
為了解瀘州醫學院大學生消費對地方經濟的影響,本課題從瀘州醫學院大學生消費水平著手,在前期文獻研究、深度訪談的基礎上,設計了《瀘州醫學院大學生消費對地方經濟影響分析問卷》,嚴格按照社會學調查的相關要求,于2011年4~6月期間對瀘州醫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總量為12544名全日制本科生(未含研究生),樣本量為1000名,采取在每個年級不同專業抽樣調查的方式進行,由調查員組織學生集中填寫問卷,最后統一回收。剔除無效問卷,本次調查實際回收有效問卷927份,有效回收率為92.7%。其中,男生287人,占31%;女生640人,占69%。對調查問卷的結果數據,我們用SPSS 17.0統計工具進行處理分析。
一 大學生消費支出的現狀
“大學生消費支出”是以月均消費支出為計量單位的大學生在求學期間為滿足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貨幣總量。本課題僅限以大學生生活消費支出為研究對象,學費、住宿費等支出不屬于本課題研究范圍。從調查結果來看,瀘州醫學院大學生消費支出主要集中在伙食消費、學習費用、日化用品消費、形象消費、娛樂消費、交通通信消費、電子產品消費等。
通過對回收的927份問卷進行統計,分別得到各項消費支出的具體情況(表1)。
我們采用取頭數、尾數和中位數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即200×10%+250×37.1%+400×43%+500×9.8%,得到人均月伙食費為333.75元。用以乘以全校總人數12544,可以得到全校月伙食消費為4186560元。按大學生每年在校時間9個月來計算(有3個月的假期),全年伙食費消費總量為37679040元。
按照上述統計計算方法,對大學生各項消費分別進行統計計算,得到以下數據:該校在校大學生學習費用共計為2950348.8元/年,人均消費235.2元/年;日化用品費用為10414656元/年,人均消費92.25元/月;形象消費為13953945.6元/年,人均消費123.6元/月;娛樂費用為25458048元/年,人均消費225.5元/月;交通通信費用共計為9867674.88元/年,其中人均交通費用16.54元/月,人均電話費42.765元/月,人均網費28.1元/月;電子產品費用共計為16984356.48元,其中手機人均消費為946.75元,在校大學生中有33%的人在瀘州購買;電腦人均消費4274元,擁有者中有23%是在瀘州購買;其他電子產品如數碼相機、U盤等人均消費254.5元,有23%的人是在瀘州購買。
將各項數據相加,得到瀘州醫學院在校大學生每年消費總支出為117308070元。我們通過表2來形象地表現各項消費在該校大學生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例。
通過該表以及訪問調查可以得知,大學生的消費范圍是相對固定的。其主要的消費是涉及第三產業,尤其集中在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相對于社會中的人士而言,大學生的生活比較單純,開支比較單一,這是由其生活的環境決定的,當然這也和大學生的收入密切相關(大部分從家庭獲得經濟支持)。
二 對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伙食消費是各個消費項目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約為總量的32.1%,即每年將產生3800多萬的消費額。隨著消費水平的升級,這個數字還會增加,這對瀘州市的餐飲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就瀘州醫學院城北校區而言,這里約有5000名學生,人均月飲食消費為333.75元,月消費額約有167萬元。而據調查,該校區僅有一個食堂,一個校園餐廳,兩個校外餐廳。可以預測的是,如果校內增設食堂,校外增加餐飲店,毫無疑問會產生更多的消費。
令人意外的是,大學生這個學生群體在學習上面的費用少得可憐,僅為消費總量的2.5%。通過訪談得知,大多數學生沒有參加校外教育或社會技能培訓的計劃,購買書籍的同學也不多,一方面是學校圖書館有大量免費書籍可以借閱,另一方面是其他的興趣愛好也會影響大學生在書籍和教育培訓方面的消費。而且即使有購買書籍的人群,大部分也會選擇網上購買,這對瀘州市圖書的銷售并無幫助。不同于餐飲市場,對于像外語培訓機構、駕校這些社會培訓機構來說,這是一塊亟待開發的處女地,是不容忽視的、消費潛力巨大的市場。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電子產品相對于大學生來說屬于大宗消費品,但其所占總消費比例僅為14.5%,甚至低于娛樂費用的21.7%。一種解釋是電子產品費用并非日常生活費用,不是每個人都會參與消費的,且這種產品的使用時間長,更新速度慢,重復消費率低。但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對數據的整理,發現該校大學生手機擁有率是100%,電腦擁有率是71.2%。可以看出電子產品方面的消費是不低的;另一種解釋則是雖然該校大學生在電子產品方面的消費不低,但是在瀘州購買的數量有限。據統計,手機購買中僅有33.2%的人是在瀘州購買,電腦只有29.3%的人是在瀘州購買,其他電子產品也僅有23%是在瀘州購買(見表3)。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電子產品的單價較高,但在瀘州消費人數較其他消費項目少得多,所以電子產品消費總量相對比較少。通過對同學們的采訪得知,電子產品尤其是像電腦這種大宗商品的購買一般是由家長做決定的,因此多在家庭住址地購買。但通過進一步的訪問得知,如果瀘州的電子產品商家開展促銷活動,將會提高大學生在瀘州購買電子產品的比率。
可見,不論是消費量已經十分龐大的餐飲市場,還是幾乎處于空白但潛力巨大的教育培訓市場,抑或是電子產品消費市場,大學生的消費對瀘州眾多商家來說都具有巨大誘惑力的,只要有適宜的營銷宣傳策略,就可以占有這部分市場。
三 大學生消費對地方經濟的影響
從上述的現象描述和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消費對地方經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和不容忽視的,至少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直接影響
據瀘州市2010年暨“十一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3月8日)顯示,瀘州市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GDP)為714.81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的生產總值(GDP)為202.27億,通信總產值為15.77億。通過計算,瀘州醫學院大學生消費總量占比大約為全市生產總值的1.6%,第三產業的5.7%,通信消費占比為全市通信總產值的7%。雖然這些數據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并非舉足輕重,但其影響力也是不容忽視的。而從互聯網使用人數來看,全瀘州市的互聯網用戶為20.53萬人,其中瀘州醫學院學生占6%(僅全日制本科生),由此可見,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綜上所述,瀘州醫學院的大學生消費能力對瀘州市的經濟尤其是對第三產業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2.間接影響
根據問卷調查的統計,從收入方面(父母給的生活費是大學生們的可支配收入)對大學生消費情況進行分析(見表4)。
通過采取對表1的計算方法計算,即(500×19.1%+600×48.9%+850×25.9%+1000×6.1%)×9×12544,得到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為75645965元/年,而大學生消費總支出為117308070元/年,中間相差41662105元/年。通過對大學生的進一步訪問,得到兩種解釋:一是在購買大宗商品(如手機、電腦)時,家庭會給予額外費用支持。而這部分額外費用并未計入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中,可支配收入僅包括每月生活費;二是有部分學生通過獲得獎學金、助學金或者學習之余在校外兼職賺錢,來補貼額外的消費。通過對大學生的訪談得知,大學生在校外兼職,做的一般是短期的促銷工作或者家教。由此,一部分大學生短期工滿足了部分商家對短期工的需求,另一部分則推動了瀘州市的家教市場的發展。大學生除了通過直接的消費推動地方的經濟,還通過對經濟活動的參與間接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總之,我們的結論是:一所大學的存在對地方經濟發展是有明顯影響的。當前,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還遠未消退,歐債危機的魔魘又揮之不去。西方各國為恢復本國經濟,紛紛實行貿易保護,這對中國出口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面對外需拉動經濟日益困難的局面,擴大內需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自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后,全國大學生人數翻了一番以上,不僅學費、住宿費大幅增加,而且其生活消費也快速增長,因而大學生的消費力量是不容小覷的。當地政府如何進一步支持大學的發展,擴大大學生消費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力,從而實現學校、政府、商家的互惠互利,最終達到三方的共贏,這才是本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
(注:本文數據單位是以調查問卷設計時為準,故有的為年均,有的為月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