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有企業的改革始終存在著兩種改革觀的對立:一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堅持公有制,改革其實現形式;一是按照新自由主義,取消公有制,實現私有化。前一種對應“國進民退”,后一種對應“國退民進”,本文試從產權理論角度分析這兩種路徑。
【關鍵詞】馬克思產權 西方產權 國退民進 國進民退
這些年來,“國進民退”的聲音充斥著媒體學者視角,前幾年媒體這么評價當時的宏觀調控:改革依然氣宇軒昂,但已不再像《春天的故事》那樣溫情脈脈。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最近幾年。究竟是“國退民進”更適應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是“國進民退”更能適應?一直存在著爭論。
一 “國退民進”、“國進民退”簡述
“國進民退”一般用于表示某領域國有資產進入而民營資本被迫撤出。狹義上講,表現為國有經濟在某一或某些產業領域市場份額的擴大,以及民營企業在該領域市場份額的縮小,甚至于退出;廣義上講,除了上述內容外,還表現為政府對經濟干預或者說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強。“國進民退”也是近年來專家學者對經濟領域中出現一些現象的概括。“民退國進”與“國進民退”概念相反,指的是某些投資領域民營資本進入而國有資本退出。
二 新制度經濟學中產權學派的理論及其分析
1.新制度經濟學派對產權的研究
科斯產權理論:經濟學界開始對產權進行的研究始于科斯在1959年發表的《聯邦通訊委員會》一文。他認為,如果對稀缺資源的使用權給予清晰的界定,同時又可以通過交易轉移,那么原始權利歸誰就無關緊要了,都可以提高經濟效率,實現產值最優化。次年,科斯發表了《社會成本問題》一文,在該文中科斯指出,當交易成本大于零時,產權的明確化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起著關鍵作用。
產權明晰:產權明晰是科斯產權理論的核心。所謂產權明晰,經濟學家認為有兩層含義:一是財產的歸屬關系是明晰的,即財產歸誰所有,產權的主體是清楚的;二是財產所有權明確的前提下,在產權實現的過程中,各個不同權利的主體的責、權、利是明晰的。
2.馬克思的產權理論
馬克思把產權定義為通過財產而建立和形成的經濟權力關系。在這里,產權首先表現為人與物的關系;其次,人們對財產履行一定職能的同時,必須圍繞財產同周圍有關的人發生一定的關系或者要以一定的關系為前提。所以產權所規定的不僅僅是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人與人的關系。所以,產權制度是根本性的方案設計,是涉及整個社會經濟體制的,其功能發揮是整個經濟體制運行的綜合表現。
三 從產權理論視角分析兩種路徑
1.“國退民進”的理論依據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把“人本性是自私的”作為既定的前提,由此來解釋一切經濟現象。以“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私有財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永恒需要”等等為出發點,論證了公有制違背了人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國有企業唯一的出路就是私有化,實行國企改制或者說實行“國退民進”的方針,這正是“國退民進”的理論依據。
西方產權理論要求產權清晰,這樣有利于效率的配置資源。同時,產權明晰也是科斯產權理論的核心。西方產權學派的經濟學家認為,既然產權明晰是提高經濟效率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現代企業就必須以產權明晰為核心的科斯產權理論為依據和指導來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他們認為國有企業名為全民所有,實為“無人所有”,產權主體缺位,產權模糊,因而企業效率低下。在大規模的國企改制中,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2.“國進民退”的理論依據
我國國企屬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財產,是公有經濟最重要的部分。主張“國進民退”的學者認為科斯產權理論是要把財產明確界定為私人所有,這是與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對立的;按照科斯產權理論把國有企業產權明晰到個人,實行私有化改革,就無異于從根本上摧毀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斷送社會主義前途。
如果以科斯產權理論為指導,在要求產權清晰的幌子下實行“國退民進”的方針,進而按照“三套馬車”的途徑使國企退出一切競爭領域,對堅持公有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極其不利的。如果讓私有化主張和私有化方案得以實現,我國的改革開放就會完全被誤導,社會主義就會蛻變成資本主義。
3.“國退民進”和“國進民退”孰優孰劣
只要國家將屬于人民大眾的國有企業所得的利潤用于民生工程,國有企業專職經營各自所在的行業,“國進民退”并沒有什么不好,民營企業也會健康成長;如果國有企業無法做好這一切,也許“國退民進”是較好的選擇,當然能源戰略方面國家還需統一控制。從產權角度來說,“國退民進”更有利于明晰產權,但明晰產權后的一切都要依靠制度和法律等,而我國是一個法制化不健全的國家,按照西方新自由主義把產權私有到個人以明晰產權的方式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
四 結語
不論是“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描述的都是一種現象,如果從純理論角度來看,只要存在認真負責的政府機構站在公眾的立場行使所有權,國有企業就可以和私有企業一樣高效。然而,中國鮮有這種層次清晰的治理結構,責任鏈條常常在復雜的政治和官僚體系中斷掉,致使以前的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狀況不佳。
參考文獻
[1]李勇剛、申佳.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新制度[J].時代經貿,2007
[2]何秉孟.產權理論與國企改革——兼評科斯產權理論[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盛洪.現代制度經濟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盧現祥、朱巧玲.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姚洋.作為制度創新過程的經濟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