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旅游行為的相關理論為研究出發點,以在西安旅行的中外背包客為研究對象,以國際青年旅舍為案例采集地,對相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總結出國內外背包客的行為特征差異及產生原因。最后,試圖從實踐角度為西安市背包客旅游市場的長足發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背包客 行為特征 國際青年旅舍
一 引言
背包旅游是指以大背包為行李來進行的旅行。選擇背包旅游的人被稱為背包客,近年來,從中國背包自助旅游網站和國內青年旅館的發展中可窺得背包旅游在國內日益興起的良好勢頭,越來越多的都市年青人選擇這一時尚低碳的旅行方式,以尋求自然本真和釋放。而在國際旅游市場上,這一細分市場的人數更是蔚為壯觀。
與國外背包旅游相比,國內背包旅游起步晚,發展尚不成熟,再加上不同的國情和社會制度,這些都要求我們區別對待兩者。因此,國內外背包客在行為特征上的對比研究,會對我國背包旅游市場的發展做出一定指引。
為深入了解來西安旅行的中外背包客的行為特征,本調查采用問卷加訪談的形式,并以西安市5家國際青年旅舍作為問卷投放地。問卷設中英兩個版本,問題涉及背包客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和行為特征等方面。問卷試發放10份,并根據發放情況進行了修改調整。最后共發放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22份,有效率81.3%。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對結果進行解釋,使其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二 國內外背包客旅游行為特征對比及評價
1.人口統計學特征及評價
人口統計學特征是影響旅游者行為的重要因素,統計結果見表1。
第一,性別和年齡結構:如表1所示,由于背包旅行通常需要野外跋涉,對體能要求較高,國內外背包客群體中男性均多于女性。年齡方面,以青壯年為主。與大眾旅游相比,背包旅游被認為是新興的旅游方式,深受年輕人的歡迎。國內旅行者中19~25歲的占比高于國外,這與朱璇在2005年做的問卷調查結果略有偏差。這可能是樣本采集的局限性造成的,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傳統觀念和教育制度對青年學生出游的束縛有所改善。
第二,受教育程度和職業結構:據2004年馬耀峰教授對我國入境游客的調查研究,其受教育程度以大專及其以上為主,可見,與其它類型的外國旅游者相比,我國背包客的受教育程度偏高。背包旅游對心理、體力、智力都有著較高要求,這就決定了參與者大多為都市的中上階層,包括即將進入中上階層的人士(高等院校在讀學生)。職業方面,國外背包客大多為專業技術人員,這些職業在西方國家的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
2.行為特征及評價
第一,旅行動機。“探索異地文化”同是國內外背包客的主要出行動機。不同的是,國外背包客追求冒險感,而國內背包客出行更多為了找回自我、放松或暫時逃避。另外,國內旅行者選擇“樹立個人身份地位”作為動機的比例最低,這說明他們借助旅行實現個人成長的動機較弱,旅行對于個人的意義沒有上升到“生命歷程”的高度。西方社會素有休閑度假和旅行的傳統,旅行不僅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更是一場“成長儀式”。旅西國際背包客中有較多處于職業中斷期。他們為了旅行而辭去工作,以便獲得更長時間進行背包旅游。
第二,旅行經驗。最長背包旅行時間:外國背包客最長平均旅行時間為3個月,是名副其實的“長期旅行者”。按照Riley(1988)的定義,連續旅行3個月以上方能稱為背包旅行。如果以此標準衡量,中國將鮮有背包旅游者。國內背包客最長旅行時間在16天以上者占38.6%,但從我國現行帶薪假期制度來看,旅行時間還是相對較長的。
跨國旅行:目前背包出國游的規模遠不及跟團出國游。由于周邊東南亞國家自助游手續相對簡便且費用低廉,故中國背包旅游者已陸續出現。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進行過背包旅游的背包客大部分是在其留學階段進行的。
出游季節偏好:在被調查的國外背包客中,56.1%的人選擇淡季出游,19.3%表示不受淡旺季影響。而國內背包旅游者則表現出顯著的趨淡季避旺季特征,淡季選擇比例高達80%,這表明他們具有較為成熟的旅游態度。
3.消費能力比較及評價
從經濟預算的制定來看,旅西國內外背包客大部分對中低檔價位的消費品與服務設施表現出偏好;其次,在兩者對當地交通工具的偏好上,國內背包客選擇經濟型交通工具的意愿高于國外背包客,這與2007年朱璇在博士論文中得出的結果大相徑庭。訪談中背包客做出了回答,這是由于西安交通標牌中雙語標識缺失,給他們出行帶來了困難。另外,一位剛去過西藏的青年背包客告訴筆者,他的交通方式是搭便車,尤其在西藏或是市郊,并且有時直接在當地人家居住。淳樸的當地人基本都會愿意接待。這在給背包客節省開支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一種體驗當地生活的新方式。
4.安全敏感度和設施的替代性及評價
國內背包客的安全敏感度遠高于國外背包客(國外29.8%;國內61.5%)。國外背包客追求冒險感,而國內背包客更多為了找回自我、放松或暫時逃避。在對旅游交通、旅游景區、原住居民及文化和食宿存在問題的統計上,國內打分普遍高于外國,只有4項高于國內,分別是“景區衛生條件差”、“景區廁所沒有紙”、“擁擠嘈雜”和“食宿衛生狀況差”。由此可見,中國背包旅游者群體的旅游經驗不豐富,他們不成熟且耐受性較差。中國的帶薪休假制度使得背包出行的機會大大減少,旅行的時間與距離都無法同國外背包客相提并論。在跨國旅行方面,西方國家對中國公民簽證發放的嚴格限制,也使得國內背包客國際旅行的時空范圍受到局限。
5.旅游信息獲取方式及評價
外國背包客獲取的信息主要來自旅行指南和互聯網。國內背包客獲取信息的來源中居首位的是互聯網,其次是朋友推薦,其他均只占極小比例。在旅游廣告媒介方面,我國沒有自主品牌的旅行指南,而多數外國背包客都持有旅行指南,其內容詳細,更新及時(見圖1)。
6.對景區的偏好及評價
旅西背包客最傾向去的景點分別是兵馬俑、城墻、鐘鼓樓、大雁塔、清真寺,國內外沒太大的出入。有背包客表示,他們并沒有刻意去景點,而是在城里閑逛,以感受古都文化。背包客是新興的旅行方式,他們追求自然本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背包旅游者對景區建設的要求也代表著它們未來建設的目標方向。
7.阻礙旅行的因素對比及評價
阻礙國外背包客出行的主要障礙是沒有足夠的金錢(38.2%)和時間(25.5%)。而對于國內背包客,“沒有足夠的自由時間”成為主要制約因素(62.8%),且公司職員是選擇該項的主要群體。這與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是密切相關的。黃金周的推行造成我國旅游資源黃金周供不應求,平時又供大于求的局面,而背包客又是對旅行時間有相當要求的一類群體。
三 在西安旅行的背包旅游市場發展建議
旅西背包客對西安旅游環境的整體評價較高,但還存在一些問題。西安目前的基礎設施基本可滿足普通背包客的需求,但是還需不斷完善。背包旅游屬于自助旅游,所以需要提供更多方便他們出行的服務。
1.西安國內背包客市場的發展建議
鼓勵休假旅行,完善在職人員的休假制度;制定鼓勵在讀人員出游。在輿論導向上予以推廣,在教育制度上予以鼓勵,在車船門票上予以優惠,營造青少年出游的寬松氛圍;針對旅西國內背包客短假多、長假少的特點,開展多樣化戶外運動與探險旅游產品可充分滿足短途背包戶外愛好者的需求;旅游出版業。這既是問題,也是發展機遇。由于我國建設發展速度很快,行程資料過期現象較為普遍,必須注重資料的更新。
2.西安國際背包客市場的發展建議
為旅西國際背包客建立相應的旅游咨詢服務點,提供包括旅游景區、旅游車輛到發時間與地點、旅游線路、資費、特色餐飲等相關咨詢服務。同時,建議對公交站牌使用雙語印刷;旅游景區內,重點整頓廁所,設置一定數量的蹲廁,并保證手紙的供應與廁所干凈衛生;在國際背包客眼中,中國是古老而神秘的國家,西安是跨越歷史的古都,因而走進充滿古韻的西安,感受千年前的大唐勝景與風土人情,是他們向往的接觸當地文化的方式之一。
3.共同需求
由于背包客的設施耐受性(Facilities tolerability)較其他類型旅游者高,因此交通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減少旅行中的人為障礙,使信息公開透明規范;旅游景區要保持原生態自然風光,把真實的大自然展現在游客面前,盡可能減少人工修飾。同時,已建成的大眾旅游景區還需努力改進,以把真正的自然原生態展示給背包旅行者;背包旅游產品的開發。作為時尚旅行者,他們迫切需要的探險旅游、自然旅游、生態旅游等產品在西安都還未得到有效開發與包裝。因此,徒步、野營等一般戶外運動項目需要繼續推廣。西安素有山水之城的美稱,山水相依,正是背包客親近自然地絕佳去處。
參考文獻
[1]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國案例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白凱、馬耀峰、周忠學.入境游客消費決策行為影響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北京社會科學,2005(3)
[3]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