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財務改革的深入發展,對提高部隊財經管理質量和效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目前部隊執勤任務重、后勤保障要求高,而經費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深刻認識和研究依法履行黨委當家理財職責、依法規范部隊財經管理行為,以提高部隊理財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 依法履行黨委當家理財職責
1.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黨委依法理財能力
黨委當家、依法理財是部隊財務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各級黨委必須不斷強化依法理財、管財和議財意識,按照國家和軍隊的財經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規范財經行為,確保部隊財經活動在法制化軌道上運行,并結合基層部隊理財實踐,制定具體的黨委理財制度、措施,不斷提高依法理財的質量和水平。第一,建立重大開支集體決策制度。各級黨委必須高度重視財經決策,充分發揚民主,不斷增強財經決策的科學性。對于超過一定數量的重大項目開支,必須堅持黨委集體決策,認真聽取財務部門、事業部門和基層部隊的意見,將重大項目決策程序化,做到量財立項、周密論證、慎重審批,防止個人拍板和短視行為。第二,建立黨委當家理財公示制度。財經活動是部隊經費投向投量的集中反映。各級黨委對預算執行結果、黨委機動費審批、預算外經費收支、工程建設投資、重大經費支出和家底經費使用情況,以及涉及廣大官兵切身利益、領導形象和群眾普遍關心的事項等,都要在適當范圍公開,提高黨委當家理財的透明度。第三,建立黨委當家理財集中統管制度。通過集中統管,確保經費投入的方向性、層次性和財力資源使用的合理性,做到事業經費辦事業、機動財力保重點、家底經費作后備,實現財力資源合理配置。
2.明確理財責任,全面推行黨委理財責任制
權責一致是財經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在黨委當家理財過程中,為使各級領導切實擔負起財經管理責任,在依法確定各級領導相應財權的同時,應全面推行黨委成員理財責任制。一方面,合理劃分財權。按照有關制度和黨委理財職能要求,合理界定各級黨委的財權范圍,將全部財力集中于本級黨委,并由黨委集體行使年度預算審定權、重大開支決策權、黨委機動費支配權、違反財經紀律處置權等。在堅持黨委對財經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前提下,分管首長按照職責分工,在黨委授權范圍內行使財權,并向黨委集體負責。另一方面,強化理財責任。在分配財權的同時,應當明確必須承擔的責任,使理財主體按照責任目標形成有效的自我約束。一要強化領導責任。堅持黨委總攬、主官主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總隊級以下單位每年應逐級簽訂“領導干部理財責任書”,把財經管理目標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二要強化決策責任。堅持按標準、按制度、按程序、按職責辦事,對重大經費開支項目必須進行充分論證,廣泛征求意見,集體研究決定,確保決策質量。三要強化實施責任。黨委、主官和分管領導在理財職能上,應區分層次,真正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一級對一級負責。分管領導向主官負責,主官向黨委負責。
3.注重績效考評,建立黨委理財獎懲激勵機制
為提高基層部隊理財工作質量,上級黨委應根據部隊實際制定具體的理財目標,堅持每年與下級黨委簽訂《理財目標責任書》,上級黨委在考評下級黨委班子和黨委成員工作業績時,要把理財績效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同時,要明確考評結果的效用,建立和完善獎懲激勵機制。具體而言,對于能夠嚴格遵守財經法規、紀律并且成績突出的,應當在職務晉升、立功受獎等方面優先考慮;對于違反財經法規、紀律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應當給予嚴肅處理。切實做到目標明確,責任明確,獎優罰劣,切實將理財質量高低作為評判各單位工作成績、各級領導政績的重要標準,以增強各級部隊抓好財務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依法規范部隊財經管理行為
1.完善財務法規制度體系
財務法規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部隊財務工作的基本依據,是依法理財的前提條件。為了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構建內容完整、結構合理、系統配套的邊防部隊財務法規體系,是新時期部隊財務理論與實踐需要著力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從宏觀層次看,要以國家財經法律、法規為依據,緊密結合邊防部隊財經工作實際,注重解決財務法規制度的科學性、穩定性和系統性問題,修改和完善不適應財務改革、發展和實際工作需要的財經法規,建立起適應邊防后勤建設要求的財務法規體系,不斷提高財務供應與管理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水平。從微觀層次看,一方面要嚴格貫徹執行國家、軍隊和上級的財經法規、規章和制度,并針對本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制定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制度措施,以提高管理實效;另一方面要圍繞解決帶普遍性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大膽改革,勇于實踐,積極探索解決辦法,并充分吸收先進單位的管理經驗,不斷豐富、發展和充實財務法規制度體系,以適應部隊財務改革發展要求,提高部隊財務管理的法制化建設水平。
2.依法規范、約束理財行為
由于受市場經濟條件的影響以及人們價值取向的變化,當前在經費管理使用上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例如,有的單位不能將各項經費全部納入年度預算,習慣于搞體外循環,導致經費失控、失管;有的單位把事業費當成“招待費”、“萬能費”,致使有限的事業經費并未全部用于事業建設;有的單位挪用預算經費,調整變更上級下達的項目經費開支范圍;有的單位經不起物質利益的誘惑、違規處置資產,為單位和個人謀取利益。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牢固樹立依法理財觀念,堅持用法規制度約束財經管理行為,積極防范違規違紀問題發生,努力營造一個依法決策、依法管財、依法用財、依法監督的良好氛圍,維持良好的財經工作秩序。
3.加強檢查和處理力度
在堅持依法理財、嚴格執法的同時,還要加強財經法規執行和日常理財行為的監督檢查,審計、紀檢等執法部門首先要使有關監督措施充分到位,以加強檢查力度。改變偶然性的檢查為不定期的經常性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要防止檢查面偏小的現象,要一一檢查,深入調查掌握真實情況。在對目前違紀、違規的新特點上,應積極探索檢查的新方法、新方式。對檢查中發現的違紀違規行為,必須嚴肅查處,絕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僅要依法處理、處罰違紀單位,而且對相關責任人也要按違紀的程度給予必要的經濟、行政處罰,對因決策不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時的,要追究決策人的責任,切實維護財經法規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