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門診看了幾例幼兒急疹,還有一位朋友的寶貝也得了本病,家長和醫生共同親歷了三天多患兒高熱的煎熬,最終熱退疹出得以確診。對于防治幼兒急疹,筆者有四點感觸很深:
1.幼兒急疹當前認為可能是人類皰疹病毒-6型感染,要想不生病,一要切斷感染源頭,加強隔離;二要增強寶寶抵抗力,做到“三好”——營養好、休息好、“三浴”(日光浴、空氣浴和水浴)好。
2.目前診斷現狀“疹后真相白”是事后諸葛亮,馬后炮,要想做出前瞻診斷,查病毒IgM抗體和用聚合酶鏈免疫(PCR)的方法查找病毒DNA片段是可行的。
3.確診后早期應用抗病毒西藥效果也不錯。
4.目前還沒有人類皰疹病毒-6型的疫苗,但用不了多長時間,只要人力、物力、財力到位,是可以研制出疫苗的。如果這些能實現,防治幼兒急疹就是可行的。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防治幼兒急疹的方法。
一、幼兒急疹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幼兒急疹又叫嬰兒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突起發熱、熱退疹出為特點。
1.病因與流行病學
病原體為人類皰疹病毒-6型。無癥狀的成人患者是本病的傳染源,經呼吸道飛沫傳播。胎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得到抗體,出生后4個月時抗體陽性率為25%,11個月時為76%,5歲時90%,17歲時達98%。本病多見于6~18個月的小兒,3歲后少見,春、秋雨季發病較多,無男女性別差異。
2.臨床表現
寶寶首先是持續3~4天發高燒,體溫在39℃~40℃之間,熱退后周身迅速出現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沒有脫屑,沒有色素沉著。這些嬰兒在沒有出現皮疹前也有發熱,熱度可以比較高,但是感冒癥狀并不明顯,精神、食欲等都還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紅,頸部、枕部的淋巴結可以觸到,但無觸痛感,也沒有其他癥狀和體征。當體溫將退或已退、全身出現玫瑰紅色的皮疹時才恍然大悟,其實這時幼兒急疹已近尾聲。幼兒急疹對嬰兒健康并沒什么影響,出過一次后將終身免疫。
幼兒急疹有兩個階段,在5~15天的潛伏期后,首先出現如下癥狀:
1)體溫達到39℃~40℃,但孩子狀態良好。
2)有時出現高熱驚厥,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咳嗽、頸部淋巴結腫脹、耳痛等癥狀。
發病后4天左右進入第二階段,這時的癥狀有:
1)體溫迅速恢復正常。
2)出現細小、清晰的粉紅色斑點狀皮疹,多分布在頭部和軀干,可持續4天左右。
健康的孩子很少出現并發癥,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發生肝炎或肺炎等并發癥。因為腦膜炎與幼兒急診相似,所以醫生會對患兒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細菌引起的腦膜炎。
二、幼兒急疹的治療方法
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無特殊治療方法,主要是加強護理及對癥治療。此病的恢復迅速,孩子在皮疹消失后很快能恢復正常。
1.應注意給孩子退燒。高熱時物理降溫,可給孩子洗溫水浴,或者用溫水擦身。適當應用含有“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成分的嬰幼兒退燒藥(例如泰諾林、百服寧、美林等),一旦出現驚厥應給予苯巴比妥鈉或水合氯醛,可適當補液。溴化物與苯巴比妥易產生皮疹,此時應避免應用,以減少診斷的困難。酒精浴容易對患兒柔嫩的皮膚造成刺激,皮膚發紅與皮疹又難以鑒別,建議少用為好。
2.讓患兒盡量少去戶外活動。最好多臥床休息,居室內要安靜、舒適,空氣要新鮮、流通,被子不能蓋得太厚太多,以免內熱難消。
3.要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可以經常溫水擦浴,給患兒擦去身上的汗漬,不要吹過堂風,以免著涼。避免用堿性皂劑擦洗皮疹。不要讓患兒搔抓皮疹,以免抓破皮膚造成感染。也不要亂涂藥,盡量不刺激皮膚。
4.多吃新鮮水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如果患兒已經斷奶,可給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鼓勵患兒少量進食牛奶、米湯、豆漿、粥以及面條等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體力。通過發汗、排尿和排便三種途徑,給熱邪和病毒以出路,加速排出。
5.多喝水。為了避免患兒因發燒而引起脫水,并促進血液中的病毒及毒素排出,多給孩子喝一些溫開水或淡果汁,以補充體液及增加排尿次數,促進毒素從尿液中排出。
6.補充維生素。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有助于病情減輕。
7.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防治本病傳染擴散。
三、幼兒急疹會傳染嗎?
幼兒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帶出的唾沫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所以是會傳染的。如果您的孩子與病兒密切接觸,體內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傳染。由于幼兒急疹的潛伏期是1~2周,所以,這段時間應密切觀察。如出現高熱,應立刻采取措施暫時隔離,以免擴大傳染。如果2周后孩子仍安然無恙,說明沒傳染上幼兒急疹的病毒。幼兒急疹預防的關鍵,在于不要與患幼兒急疹的孩子接觸。
同時,應提倡和鼓勵孩子增加運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從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四、幼兒急疹與其他發疹性熱病的鑒別
1.麻疹:多有明確的麻疹接觸史。眼、咽、喉有嚴重的發炎現象,頰內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全身癥狀較重。皮疹于體溫達最高峰時出現,在出疹初期熱度持續不退。典型病程為“發熱3天,出疹3天,退熱3天”三部曲。
2.風疹:皮疹與幼兒急疹相似。但風疹發熱一般不高,特殊的斑丘疹出現較早,分布遍及全身,并多融合一處。耳后、枕部及頸部淋巴結腫大較顯著,易于鑒別。
3.藥物疹:有服藥史。藥物疹多融合一處,分布范圍亦較廣泛,不像幼兒急疹的多見于軀干。停藥后皮疹即消退。
4.猩紅熱:屬于細菌性發疹病。好發于2~10歲兒童,高熱1~2天后全身出現皮疹,同時熱度也升高,皮疹先見于頸,胸、腹部,1日內遍及全身,持續3~5天后退疹,1周后全身片狀脫皮,手足大塊脫皮,有特殊的楊梅舌。
5.流行性疹熱病:如腸道病毒感染(埃可病毒16型)可引起特殊的出疹性熱病,似幼兒急疹,有較強的傳染性,發病年齡在3歲以上的比幼兒急疹多,大多數患兒出疹時體溫并不降低,咽部多見皰疹或潰瘍,并伴有顯著結膜炎。皮疹分布于面部和四肢,都比較多。也包括手足口病,可見皰疹性咽炎,有手足和臀部特異性皮疹等。
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皮疹的有柯薩基病毒、EB病毒等感染,按臨床癥狀及血清學檢測可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