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春的一天,我第二次到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專程就該縣哈薩克民族刺繡發展情況進行采訪。這次的專程采訪使我對木壘縣大力發展哈薩克民族刺繡業的宏大決策與所取得的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
自從2009年木壘縣將哈薩克民族刺繡業作為“促農增收”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以來,木壘哈薩克民族刺繡業竟得到神奇而快速的發展,并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與成就。2011年全縣參與刺繡的繡娘人員達到5100人,其中擁有哈薩克民族刺繡《職業資格證書》的繡娘就有4600多人,占到全縣婦女人數的50%,如果單就哈薩克婦女來講則達到了90%,也就是說全縣每2個婦女中就有1人參與到了刺繡業,或者就全縣每10個哈薩克婦女中就有9人參與到了刺繡業;2011年刺繡工人年均僅刺繡收入6694元,在全縣人均純收入中刺繡業占到了6.17%,成為農牧民增收的重頭戲;2011年刺繡產值達到5597萬元,產品已銷往烏魯木齊、塔城、阿勒泰等疆內市場以及土耳其、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周邊國家,尤其是由木壘佳藝勞民族手工刺繡有限公司通過引進蘇繡與木壘哈薩克民族刺繡相融合而生產的“胡楊繡”品牌,已成為獨具觀賞與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其發展潛力不可估量;2011年木壘哈薩克民族刺繡已成功申報為“昌吉回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成功申報了“擁有《職業資格證書》哈薩克繡娘‘最多’和‘面積最大’的哈薩克刺繡作品(即100米長卷的《哈薩克族百名民族英雄人物圖》,該作品是:慶祝建黨90周年90米刺繡長卷)”兩項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說起哈薩克民族刺繡,人們或許不像哈薩克民族叼羊、姑娘追和阿肯彈唱那樣耳熟能詳,但只要我們有幸接近哈薩克牧民,走進哈薩克氈房,我們就不難發現,哈薩克民族刺繡作為一種最具代表性的哈薩克民族文化,已經滲透在哈薩克民族的精神血脈與生產生活之中。事實上,哈薩克民族刺繡就像古老而優美的哈薩克歌謠一樣,伴隨著這個游牧民族走過了上千年的輝煌歷史。
在木壘縣委與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哈薩克民族刺繡品終于走出了氈房和山溝,走進了國內外市場,給世界增添了美的光彩,也給生產者帶來了無窮的商機,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農牧民的增產增收,它更給哈薩克民族刺繡業的大發展創造了無窮的活力。木壘縣哈薩克民族刺繡業在如此短的時間里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大的成績,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得益于木壘縣委與政府的全力支持,更得益于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大批刺繡業技術人才。1981年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曾經籌資組建了縣民族刺繡廠和大南溝烏孜別克鄉刺繡廠,有在職工150多人,并注冊了“青松”牌刺繡商標,年生產能力達幾十萬件,產品還銷往日本、東南亞及阿拉伯等國家與地區,還與北京、西安、敦煌、玉門等地的商業公司簽訂了供銷合同。但由于機制體制等多種原因,2003年工廠破產,100多名刺繡工人及技術人員整體下崗。也正是由于這些下崗人員的不甘心失敗,他們竟各自辦起了個體加工點或者繼續生產與推銷產品,從而帶領哈薩克婦女繼續從事民族刺繡事業。正如木壘縣佳藝勞民族手工刺繡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美熱瓦提”民族刺繡手工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阿扎提所說的那樣,他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始改行做了一名刺繡品的經紀人,從推銷員開始,那時候他夾著個包包滿世界跑,也正是推銷使他大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激發了辦廠搞經營的決心。從2008年開始,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結合木壘縣實際,又緊緊抓住國家各種惠農扶農的大好政策,把哈薩克民族刺繡業納入全縣“促農增收”的五大產業之一。為此,縣委還專門成立了民族刺繡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了《木壘縣大力發展哈薩克民族刺繡業的意見》,明確了鄉鎮領導分工單位的工作職責和目標,制訂實施方案和措施,并把這項工作納入考核部門與鄉鎮領導工作的主要內容,同時從各個方面加大對民族刺繡業的扶持力度。2009年,在縣委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為刺繡合作社、刺繡經紀人和刺繡戶累計發放刺繡貸款450萬元。2010年給廣大從事刺繡業的牧民解決貼息貸款500萬元。在全力做好資金扶持的同時,還從技術培訓、產業立項、信息的收集與反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了更有效地指導木壘縣哈薩克民族刺繡業的快速發展,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月注冊成立了屬民營性質的科技企業——木壘興科哈薩克刺繡生產力促進中心。公司下設教學培訓和實習服務兩個實體,教學培訓及生產實習設備基本齊全,現有配套教室、生產實習車間8套,共800平方米,有專職兼職教師26名,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24人。
目前,木壘縣已注冊成立刺繡經營公司3家、農牧民刺繡專業合作社28家,刺繡從業人員5100人,公司與合作社注冊資金共880萬元,到2011年全縣刺繡業實現總產值5597萬元,刺繡工人年均收入達6694元,可以說是將小產品做成了大產業。木壘縣佳藝勞民族手工刺繡有限責任公司自2008年2月18日成立到2011年底,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里已發展成為有注冊資金100萬元、固定資產180萬元,員工人數達68人的企業。公司從創建伊始就以傳承民族特色為己任,以創新發展為理念,在大力挖掘傳承哈薩克民族刺繡的同時,更以超前而放大的發展思路緊緊地追隨以蘇繡為代表的最新刺繡理念與技藝,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戰略,積極引進先進技術與高水準人才。在此期間,他們高薪從上海與蘇州請來高級工藝美術大師陳彩萍教授和高級刺繡技師吉文勤老師前來木壘傳道授藝,使中國四大名繡的蘇繡技藝同木壘哈薩克的傳統民族刺繡有機而完美的融合。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精心打造,終于創造出了獨具木壘地域與民族特色的名牌產品“木壘胡楊繡”。
木壘縣興科哈薩克刺繡生產力促進中心,于2011年開始就聘請全國工藝美術大師,新疆“愛特爾”民族藝術品公司總經理王偉為兼職教師前來木壘傳授工藝品制作技藝,并與之簽訂了長期技術合作協議。2011年9月引進并運用“愛特爾”公司的絲線新材料、刺繡新技術及新工藝,合作開發了具有鮮明民族與地方特色,反映哈薩克民族文化風格的刺繡產品、服裝服飾,諸如家居用品、旅游紀念品等,極大豐富了哈薩克民族刺繡業工藝種類。
木壘縣委與政府毅然決定,投資400萬元修建打造一座集生產、展示、研發、銷售、培訓與旅游購物、特色餐飲及民族特色文化演藝于一體的哈薩克民族刺繡文化產業園,總建筑面積26666平方米,可容納商戶300戶,能解決1000多人的就業問題,該產業園已于2011年9月在東梁工業園區奠基建設,區、州、縣相關領導參加了奠基儀式。對木壘縣哈薩克民族刺繡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與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同志、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同志、自治區政協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同志以及昌吉回族自治州領導先后前來木壘調研工作時,都親臨“胡楊繡”等民族刺繡基地進行調研指導,并要求相關部門要從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尤其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明確表示“自治區要大力支持木壘縣民族刺繡的發展,支持木壘哈薩克民族刺繡文化產業園在2012年建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