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璽印是集雕塑、書法、鐫刻、鑄造于一身的古代文化精粹,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從方寸古璽可窺見人們的思想意識、愛好和憎惡。方寸古璽是研究人們風尚、習俗的很好實證材料,如漢代的古璽。葉一葦在《中國篆刻的藝術與技巧》中說:“漢代國泰民安,經濟文化十分繁榮,是眾多藝術形式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印章藝術與石雕藝術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
一、漢代印鈕雕分類及特點
印鈕,即“印鼻”亦稱“印紐、印首”。印章頂部的雕刻裝飾叫做“紐”。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印,執政所持也;紐,印鼻也。上古執政者為便于攜帶印信,就在印章上方穿孔,形成最早的印紐。此時印鈕只為了實用,沒有觀賞價值,后來發展成為一種審美的必需。[2]上古印紐雕刻之精美、內容之豐富,在中國造型藝術史上可謂獨放異彩。
據史料記載,印章始于周代,距今已三千多年。印章作為憑信和權力的象征,古今皆是。漢代是印章發展史上鼎盛輝煌的時期,這一時期繼承和完備了秦代所建立的官印制度,使印章的規格、印鈕的形制及印文的形態更趨統一。[3]
高檔印章凡印必有鈕,傳統的鈕飾中又以古獸類的獅、龍、鳳、螭虎、饕餮、辟邪、麒麟、鰲為主,其中螭虎是最大的“印鈕明星”。螭虎是傳說中的神獸,龍的九個兒子之一,好文采。古代的文人喜好將螭虎作為鈕飾,以期帶來泉涌般的文思。
印鈕雕有自然臺和平臺兩種。自然臺的雕法是多因章端不規則,四方型不甚四方而采取的權宜之法,布局隨意,追求天然石形之美;平臺者則較講究,刻鈕之前先起臺(印章的平臺),臺以上刻鈕,臺以下,方方正正完整無缺。平臺上或雕鳥獸,或人物,或瓜果,或吉祥物,因形、因色、因巧,效果務必古樸、端莊、尊貴。整個雕刻程序為:首先起臺,再則銼型,三鑿坯,四修光。雕刻時發現鈕頭石質有裂紋、瑕疵等,可結合薄意等其他雕刻方法加以化解,使作品盡可能完美。
鈕雕屬于圓雕的范疇,具有豐富的立體感。它和圓雕相比,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物像?。欢侵槐憩F物像的上方,而不像圓雕那樣,需要全方位表現。此外,漢代是我國特有的印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印鈕造型古拙渾厚,線條生動洗練,題材豐富多彩。漢代印章用材質來區別帝王百官,還用印鈕上的不同獸形來標志各級官階。
印章有鈕無鈕,其經濟和藝術價值相去甚遠。漢代印鈕實現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無論是篆刻藝術還是印鈕藝術至今尚被人們推崇,并作為學印學鈕的典范。從魏晉南北朝到宋元,印鈕藝術沒有得到繼承與發展,多是簡單、實用、粗略,談不上什么觀賞價值。宋元間,雖仍有人在私印上刻線條簡潔、造型生動的人物鈕、動物鈕,卻遠不及漢鈕豐富精美。
二、漢代印鈕雕與石雕的內在聯系
中國雕刻藝術始自石雕。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在勞動實踐中逐步創造出石器工具,并將他們做得實用美觀。從造型意義上講,這些石器雖然是實用品,但其性質已接近于雕刻藝術創作。石雕藝術的頂峰當屬漢代石雕,尤其是西漢時期的霍去病墓石雕群,令后人嘆為觀止。石刻作品構想超凡,題材多樣,富于大自然的山野情調,意象博大深沉,特別在表現各種動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無不蘊含著飽滿的生機。其恣態或騰躍,或寧息,神態萬般,各具特色,風格質樸而有靈趣,凝重剛健,恢宏含蓄,力雄風雷,氣勢渾厚磅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印鈕雕刻發展到今天,在印章的方寸之間,優美瑰麗的造型構圖中,表現出蒼勁郁勃的筆情刀趣,精美細膩的雕刻細節。所以,印鈕雕刻可謂是一種高貴石刻。首先,印鈕雕的選材較為講究。印鈕雕屬于微型石刻,是用來裝飾印章用的,所以,鈕雕不需要很大的石材。盡管如此,傳統制鈕的原則仍然不能丟棄,必須得按照石材的特性制定鈕的方案;制出的印鈕要圓潤,不能讓用印的人手感不舒服;去掉的石料不能太多,許多印石非常名貴,去料太多意味著浪費。石雕亦如此,好的石材著實為作品加分不少。靈透而爽結的上好印材,必須具備凝、結、細、膩、溫、潤六種好的特質。珍之惜之,萬萬不忍奏刀。然而佳石一旦落入庸匠之手,為迎合市場眼光,總免不了橫生損的下場,令行家痛惜。
其次,印鈕雕的刀法與石雕幾近相同。雕,顧名思義,就是將木石一類硬質材料多余的部分按照藝術家的創意剔除掉,雕琢成新的造型。不管是“沖刀”的運用還是“切刀”的掌握,都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但是它始終不會脫離雕刻方式本身的構造。只是鈕雕是微型石刻;而石雕在用刀的實驗和探索中,似乎更為恣肆多變,能充分體現酣暢淋漓的氣質。鈕雕和石雕的雕刻題材大多富有大自然的山野情調,意象博大精深,特別是動物題材,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三、印鈕雕的多樣化傳承
印鈕代表著傳統文人的一種情趣,而隨著現代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印鈕也越來越呈現出多樣的文化情趣。我見到的一枚刻有一對情侶的印鈕,技法完全是西式的、寫實的,不屬于傳統的中國味道。這樣的印鈕也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青年畫家、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當代雕刻家以現代的審美觀在印鈕創作中注重形象的立體感與質感,有的還善于應用傳統的商周紋飾來與現代建筑力學的幾何線條相結合,創出具有新感覺的作品;還有的把現代美術與前衛藝術運用到印鈕藝術中,出現了朦朧、抽象、漫畫形式的印鈕。這些與傳統印鈕藝術相迥異的作品使印鈕藝術更加豐富多彩。
印風既開,鈕式便逐漸脫離傳統造型,大膽付以個人創意,嘗試將前所未有的造型呈現在印鈕上,于是出現了流派之分。其主張不同,風格各異,或樸拙,或細致,或典雅,或俚俗,在當代印章藝術中平添許多美的驚嘆號。
注釋:
[1] 葉一葦:《中國篆刻的藝術與技巧》,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4年版,第11頁。
[2]參見孫福民:《篆刻津梁》,四川美術出版社 1998年版,第108頁。
[3]參見韓天衡:《歷代印學論文選》,西泠印社 1999年版,第147頁。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