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 河南 新鄉 453600)
摘 要: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更深刻思考,探索。隨著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的雙重挑戰的來臨,原有的學生管理模式已日漸不能滿足適應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的需要。因此,對學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已經成為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 以人為本 和諧校園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給高等教育管理帶來廣闊空間的同時,也給高校學生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新的學生管理模式必將取代傳統的學生管理,需要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創新和體制創新來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在教育發展改革的背景之下,高校學校學生管理者需要明確三大轉變:主體的轉變、管理內容的轉變和管理方法的轉變。
1教改背景下應明確的三大轉變
(1)高等學校的兩大主體是學生和教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是最重要的主體。高校的學生工作是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以及為學生提供服務,所有管理者的工作內容必須要對塑造學生成才有利,必須全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當前,學生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教育和管理,這是學生工作的重要職能,但是我們也應當積極探索當代高校學校學生的自身特點,整理出適應學生管理的制度平臺,建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學生,服務學生,以服務廣大學生服務為主要形式,在工作中時刻以學生為中心,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最大可能性地改善服務條件,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學生管理工作應是高校的最核心工作之一。
(2)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90年代,我國高等教育運行機制主要靠計劃調節,實行統招統分,學生免費上學,學生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獎懲、學生檔案管理、學生宿舍管理等,沒有相對獨立的機構及實施系統。近年來,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與日俱增。學生繳費上學,畢業不包分配、自主擇業,取消大學生年齡限制,在校大學生可服兵役等等,一系列改革與制度出臺和實施后,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不斷擴充,工作內涵不斷拓展。
(3)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重要的且持久的教育因素,它有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節教師與學生行為,提高教育效果,它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心理健康的維護及個體社會化的提高起著促進作用。此外,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 “只有能夠激發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庇行У慕逃绊懀挥型ㄟ^主體的自我教育作用才起作用。把對學生教育管理的著眼點放在教師單方面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與學生自我管理相互配合和協調,雙管齊下,相互促進,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管理結合的最佳效果。管理方法的轉變還需校園文化的良好創立。
2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對策
2.1談心教育
談心工作可以說是學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通過談心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聯系,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解決學生遇到的諸多問題,激勵學生成人成才,加強學生管理工作。談心教育是高校學生日常教育的升華和延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武器,可以有效的促進師生交流,消除師生之間的陌生感,增進師生情誼,為具體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營造良好的氛圍。高校學生工作者應該把握\"以人為本\"的原則,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把個人談心和群體談心結合起來,做到所有學生都談過一次,困難學生多談,詳談,細談,爭取通過談心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工作。
2.2網絡教育
現階段的大學生接觸社會非常多,比較開放,對社會前沿與時尚掌握的比較透徹。因此,對他們除了要進行必要的談心教育外,還應順應時代要求,專研學生心理,投其所好,找到和學生的共同點,尋找工作的合適切入點,適時的普及網絡教育。老師應充分利用騰訊QQ、校內網、博客等有效途徑獲取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相關信息,例如管理者可以開設答疑交流博客、郵箱等等。
2.3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本身具有多樣性、趣味性和易操作性等功能,在幫助學生解決人際關系,情感困惑,心理問題,個人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的高校學生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學業困難,經濟困難,交往困難,就業困難,情感困難等。這就要求我們要站在宏觀的角度,高屋建瓴,因地制宜地設計各種團體輔導,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段困難時期。如今,團體輔導已然成為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高效抓手,見效快,持續時間長。
2.4獎懲教育
和諧的學生工作模式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運行。任何組織都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必須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各個方面的規章制度,做好個別學生預警工作,樹立遵守規章制度的意識。當然,僅有制度約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更多的引入獎勵機制,及時給學生以鼓勵和支持,要獎懲并舉,引導為先,獎勵為主,將對優秀學生的獎勵和對犯錯誤學生的處理教育協調好,達到激勵引導的作用。
3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
3.1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
首先就要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就是要實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運行,學校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的全面和諧發展。管理工作者必須以超前的意識符合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創建良好的育人條件。青年學生就能夠在這個活潑、健康、和諧、競爭、拼搏的環境中進行自我學習、自我修養、自我提高。其次,學生管理者也要制定一些育人措施,正確的育人途徑應以有利于培養和塑造“四有”新人為出發點和根本原則,有效地實施管理育人政策和措施。
3.2堅持德法兼治,構建和諧的學生管理微觀環境
學生管理是一項“做人”的教育,它既包括對學生政治方向、學習動力和學風、道德修養的教育,還包括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良好習慣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個性品格的培養。要構建和諧的學生管理微觀環境,須堅持以法規范和以德善誘相結合。以德育人,首先要健全德育機制,成立全校齊抓共管的德育領導班子,制定德育目標,監控德育過程;其次要找準德治的突破點,從“實、近、新、趣、悟”入手,求真務實地開展德育工作。學生管理者也要引導學生思想和諧。在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人際關系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中以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思想決定行動,只有思想和諧才能引導學生行為和諧。其次,引導學生心理和諧。人的心理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體現。要擁有樂觀向上的情緒,必須善于調節自己的心理,樹立健康而快樂的人生態度。
4結語
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這就要求學生管理者要及時更新知識結構,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總結創新,捋順工作中的機制,以人文本,滿足學生需求,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環境和條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共創和諧高校學生工作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黃斐.柔性管理在學生工作中的運用[J] 教學與管理,2010(6).
[2] 馬燕慧.淺談高校服務主導型學生工作模式[J] .學理論,2010(14).
[3] 曲雪玉.葛軍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