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是難點、重點,以形知義教學法可以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依據,有效打破這一瓶頸。
關鍵詞:以形知義;象形字教法;指事字教法;會意字教法;形聲字教法;
中圖分類號:G 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要想教好外國人的漢字,必須要讓學生知道漢字是表義文字即通過漢字的形體我們可以知道漢字的意思。那么如何教外國學生分析漢字字義呢?這里我主要主通過漢字形體來分析漢字字義。
在世界漢字體系中漢字是語素文字。漢字不像拼音文字(如英語),其形體具有表義的功能而不只是具有表音的功能。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那么我們對漢字要有見形知義的知覺意識。《說文解字·序》云:“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所以我們首先要讓學漢字的外國人知道我國古代剛開始造字的時候,不是毫無章法的,相反,要讓他們知道造字充分體現了人的感受、觀念、認知、情感、社會價值等因素即中國文化,讓他們明白漢字非常具有感性化。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沒必要把中國文化講得太深入、太多,而只需要稍加的做出提示,能讓外國人明白其含義,從而留下深刻印象就可以了。
古代文字學家把漢字結構歸納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這是我國漢字的造字方法。那么下面就要針對占漢字絕大部分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如何進行以形知義的教法做出介紹:
一、象形字教法
什么是象形字,這是你必須要給外國人所講解的。象形字是描繪事物的形狀,以簡單的筆畫勾勒出客觀事物的輪廓。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字叫象形字。告訴學生,象形字就像是畫畫一樣,把客觀事物的輪廓畫了出來,所以一看到象形字就可以知道這可能是哪個字,是指什么。比如,用“鳥、魚”舉例讓他們明白什么是象形字,如果不切身體驗,只講理論學生是不會明白的,有時候講得多不如做得多。但是就這樣看這兩個簡化字,可能不容易讓學生真正明白象形字,你需要把鳥和魚的甲骨文、篆文展示給學生,這樣他們就會一目了然了。這樣以后學生對象形字就有一個體會了,如此見形知義的目標也就達到了。學生明白了什么是象形字以后,對外漢語教師還要通過舉例的方式,先展示出兩三個象形字,再舉出別的象形字讓學生猜測其大概意思。這樣,他們不但會明白什么是象形字,并且會讓他們覺得漢字是非常有意思的文字,突破害怕學漢字的心理,建立學漢字的興趣。這樣記住的漢字也會更牢固。
二、 指事字教法
要強調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通過添加指示性符號來表示字。這個指示符號具有很強的指示字義的作用。學習指事字一定要讓學生先對一些象形字有所了解,這樣教授指事字就會輕松得多。那么對外漢語教師如何教指事字呢?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象形字知識,所以教指事字,老師可以直接給出一個指事字,讓學生通過思考去猜測其含義,比如就先給一個“本”,畫出“本”在篆文里的寫法,就可以先讓學生去猜。那么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可以提示說“木”字下那一橫表示在樹的下部,這時可能就會有學生猜出本的含義了。這時老師就需要總結說“本”的初始含義就是樹根的含義,學生就不難理解。接著引出本的今義,如“主要、根據、本來”等意思。這樣的講解,學生對本的字義的理解就沒有問題了。記住本的基本含義,在講解其它含義時通過推理也不難理解新的含義。接下來就需要反復地多次進行一些練習了,讓學生熟練指事字。那么你就可以給一個些新的指事字,讓學生猜測其含義,如“末”,本與末可以同時講解,明白了本以后,那么在樹的上面加一橫就指樹梢,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這個含義了,然后再理解“不重要、最后”等含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如“黃”,先展示出甲骨文、金文中黃的寫法,然后讓學生猜測其含義,通過之前的講解,可能有的學生能夠猜測出黃的含義,但是也有的學生會猜不出黃的含義,給學生一定時間分析后,你就可以告訴他們是怎樣推測出黃的含義的,讓他們比較他們的推理方式是否與你所展示的方法一致。告訴他們在人的中間加一個口或日,說明是指人的身體,而中國人的皮膚又是黃的,那么就不難理解黃具有黃色的含義了。
三、會意字教法
會意字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象形字或指事字)合起來成為一個新字。通過聯想可以體會出字義。
同樣地先舉兩個會意字的例子給學生看,讓他們初步地理解會意字是如何揭示其含義的。比如“伏”,解釋說一個人后跟著一條狗去打獵,那么要打獵,人和狗就得先埋伏起來,從而引出隱藏、低下去和趴著的含義。再比如“分”上頭的八,一撇一捺分開,下面一把刀,說明用刀把東西分開,所分具有分開的含義。然后再給出一個新的會意字,讓學生猜測其含義,比如給一個“眾”字,讓學生猜測其含義,學生這時會模仿之前講會意字的方法去猜含義,這樣學生不難猜出眾字具有多數人的含義。
四、 形聲字教法
要讓外國學生知道形聲字的形符具有提示字義的作用。要學好形聲字,學生必須在理解了一些部件表達某種含義以后才能學好這類型的字。同樣地,展示出兩個形聲字,讓學生看看是如何通過形符來提示字的含義的。
比如有“草”符的字,因為學生對漢字的部件已經有所了解了,所以學生不難理解“草”字符通常都能跟植物有關,那么像“蘋、茄、茉莉”等字,學生就會很容易知道這些字大概是指某種植物了,這樣對漢字的書寫和運用也就不會那么容易出錯了;再者,像“金”符的字,學生知道其通常也就跟金屬有聯系,當看到有“金”旁的字的時候,就不難猜出與金屬有關了,例如“鉀、鋁、鋅”等,即使沒有學過但也能猜測出與金屬有關,這樣對字義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通過舉例后,可以給一些新的形聲字讓他們猜測這些字可能所具有的含義,比如給一些帶“三點水”符的形聲字讓其猜測一下,這些字可能所具有的含義,比如“沫、泊、溝”等,學生即使沒有學過也不難猜測出其基本含義與水有關,學生在這樣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稍加講解,對字的含義也就清楚了。 --!> 五、 總結
通過形體去理解漢字的字義可以讓學生打破漢字難學、難記、難寫的瓶頸,同時因為對漢字有了深刻的認識,學生在運用的時候也就不那么容易出錯了。
參考文獻:
[1] 楊惠元.《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1
[2] 姜麗萍.《對外漢語教學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6
[3] 胡文華.《漢字與對外漢字教學》[M].學林出版社,2008.1
[4] 唐雪凝.《對外漢語語用的多維度研究》[M].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8
[5] 黃曉穎.《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藝術》[M]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11
[6] 崔永華.《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11
[7] 程棠.《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M]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8
[8] 竇文宇.竇勇.《漢字字源》[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11
[9] 駱小所.《現代漢語引論》[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10] 王渝光、王興中.《語言學概論》[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