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勇敢的心》是以13世紀末14世紀初蘇格蘭人民反抗英格蘭暴政為時代背景,故事主人公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跡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影片以威廉·華萊士起義過程為主線,后半段輔以他與伊莎貝拉的愛情情節,將英雄史詩與浪漫愛情相纏繞,既有雄渾氣魄,又不失溫婉傾訴,英雄美人,剛柔相濟,在情節和視覺上都滿足了觀眾的要求。
關鍵詞:勇敢的心;人物塑造;音樂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影片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為背景,以戰爭為核心,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治者不屈不撓斗爭的故事。
1.社會圖景—動蕩年代
影片中戰爭場景壯闊,以蘇格蘭的藍天草地,遠處起伏的山川為背景,突出了蘇格蘭勇士們為自由而戰的無畏精神,和他們獨立蘇格蘭、建立自己美好家園的偉大理想。在表現戰爭場面時,用大全景展現戰場恢宏的啟示,和蘇格蘭斗士們的勇氣;而中景和近景又充分展現了戰斗的細部,表現戰士們的勇猛無謂,尤其是華萊士的驍勇善戰,也體現出戰爭的血腥和殘酷,從而反映爭取自由的不易和代價。
影片中時常出現蘇格蘭山川風光的大全景,配以蘇格蘭風笛的悠揚,使人感受到蘇格蘭的大好河山和自由空氣的清新愉悅,更加了解了斗士們為何而戰。影片主色調為棕褐色,這主要是由戰爭場面所主導。蘇格蘭戰士們身上濃重的色調與藍天草地像對比,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自由的可貴與令人向往。而出現在英國皇室的深色調,則顯現出英格蘭統治的黑暗與皇室內部人物的人性壓抑。
2.社會層面—統治階級、貴族士大夫階級、農民階級三者的矛盾
當時的蘇格蘭王橫征暴斂,民心盡失,全國各地時有暴動發生。懦弱的蘇格蘭王眼看大勢已去,將君權雙手奉送給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愛德華一世接管蘇格蘭后更是以殘暴高壓的手段控制政局,制造了數起大屠殺。這些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憤怒,貴族、農民們紛紛拿起武器,與英國人作戰。而貴族有很大的兩面性,他們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所以面對愛德華一世的利益收買,貴族動心了,最后背叛了農民階級,導致華萊士被俘。
3.家族層面—童年的繼承
華萊士的父親是那時平民階層的代表,他曾經領導了一次小小的抗爭,動力不在自身階層對自由的追求,而是本著仇恨進行反抗,甚至沒有戰勝對手的意圖,他只是要讓那個暴君知道,平民也有斗爭的勇氣。童年華萊士想隨父親一同出征,這不僅僅因為勇氣,還有對死亡的沒有深入的理解,直到他看見父親和兄長的尸體,還有淋漓的鮮血,他第一次知道了死亡,那是意味著失去熟悉的親人,溫情不再。隨后華萊士被叔父所領養。當天晚上他夢見了死去的父親對他說:“心是無法禁錮的,拿出勇氣去追求!”這無疑是對生命意義的最早啟蒙。
收養了他的叔父剛見到小華萊士時說了一句:“你真象你的母親。”這句話是對孤獨和恐懼的華萊士說明:我們是一家,你身邊仍然有可依靠的親人。他的叔父是個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爭的目的和意義。他要華萊士學習拉丁語,告訴華萊士,在學會用武器前,必須先學會用腦,通過拉丁語理解上帝的所在,真理才能賦予人自由。華萊士的叔父帶著他游歷歐洲,大大開拓了華萊士的眼界。這些成長經歷使得他從兩個先人身上繼承了寶貴的遺產:智慧和勇氣,一路伴隨他尋找生命的自由。
4.人物關系—兩次愛情
與戰爭場面相對應的,是影片中溫婉的愛情場面。影片中華萊士的愛情分成了兩部分。梅倫是華萊士至死的真愛,一個美麗的蘇格蘭姑娘。童年的她在華萊士父親的葬禮后送了一枝花安慰他,倔強的華萊士留下了眼淚,這一情節為以后二人的愛情做了鋪墊,也預示著二人的悲劇命運。華萊士長大回到家鄉并與梅倫秘密結婚的一段整體上輕松愉快,充滿了甜蜜,浪漫和自由的氣息,而由梅倫被殺開始,影片開始發生轉折,從情緒和節奏上都發生了改變。從這以后,華萊士起義,影片開始了大量激烈、緊張的戰爭場面,對于戰爭場面的描述,剪輯節奏加快,氣氛緊張。穿插在戰爭場面中的,是表現華萊士如何以智慧領導人們,感召人們,劇情也在他不斷得到人們擁護和與蘇格蘭貴族之間的博弈之間發展,推進。
第二段是與法國公主的感情。伊莎貝拉作為法國公主,英格蘭的王子妃,帶著天生高貴的氣質卻在英格蘭皇室受到壓抑,遇見了華萊士這位追求自由的英雄,產生了愛慕之情,公主的美麗和善良最后感動了華萊士。雖說,蘇菲·瑪索塑造的伊莎貝拉比歷史中的法國公主更加溫柔甚至是柔弱,但在結尾她在即將死去的老國王耳邊流淚咒罵的情景,仍能表現她的剛強,這樣的外表與內心也更符合影片故事的要求。
英格蘭皇室中國王、王子與王子妃之間的交流、互動,為情節發展提供重要線索。另外,用來舒緩緊張的戰爭和謀略場面的是,華萊士與伊莎貝拉的愛情。戰爭場面與華萊士爭取蘇格蘭貴族的情節是相互交織、相互推進的,都與情節的發展緊密相關。而愛情場面,更多地是用來舒緩人們的情緒,在殘酷的戰爭和博弈中給人們帶來一絲輕松浪漫的美好,雖然發生在劇情中,但又是相對獨立的,仿佛在無情的現實中為主人公打開另一個美好的世界,就如華萊士與梅倫的魂靈相遇的夢境一樣。
華萊士與妻子的愛情戲主要表現在鄉野村間,彌漫清新的氣息,表現出戰爭前幸福的生活。而華萊士與伊莎貝拉的愛情場面更多地是被安排在封閉的空間內,表現出兩人在戰爭與不同身份下相愛的勇氣。表面上看起來,兩位女主人公看似身份氣質相差很多,但從心底散發的純真可愛確是相同的。這也是為什么華萊士在伊莎貝拉的身上看到了梅倫的影子的原因。
5.性格形象—英雄的塑造
梅爾·吉布森將華萊士的智慧、英勇和堅定的信念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影片的化妝和服裝都能充分地體現出這位英雄的勇猛,但與勇猛相比較,影片更突出的是他的智慧、強大的號召力和堅定為自由而戰的信念。華萊士開始戰斗的時候,是因為貴族殺了他的妻子梅倫,可以說是一個簡單的復仇行動。后來,他們起義得到了各地支持,這讓人看到了自由的希望,加上華萊士的智慧,他們勢如破竹,國王愛德華著急了,想盡辦法招安華萊士的點子失敗后只能利用貴族的背叛設立騙局把華萊士抓了。
最后在斷頭臺,主題在這里得到了深化,英雄得以塑造圓滿。行刑前,兩個小丑在那里丑態盡顯,讓人發笑。華萊士就刑,行人卻對這位英雄扔雞蛋、爛菜,恰恰說明了國民的麻木和愚昧。后來在刑臺上,華萊士受盡了殘酷折磨,下面一片歡呼聲形成鮮明對比。華萊士就義前,看到一個小孩在笑,可能代表了華萊士希望的延續。最后在大家齊聲讓他求饒的時候,那聲高喊的“freedom”久久縈繞在人耳邊,激人前進。在應聘刑臺這段,鮮明的對比讓自由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一邊是斗士、英雄,一邊是愚昧的國民;一邊是前進中的先鋒,一邊是止步不前的落伍者。華萊士被塑造成近乎完美的英雄,梅爾·吉布森成功地演繹了史詩中的英雄,讓英雄的形象活潑生動,用充滿深意的目光吸引和震撼著觀眾。
華萊士死后,精神得以傳承,最終,插在廣闊原野上的那把搖晃的劍,使影片的節奏最終舒緩下來,并帶給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自由”,最后一次被升華。
6.音樂
影片的配樂來自James Horner這位大名鼎鼎的好萊塢電影配樂家,《勇敢的心》的配樂中主要利用風笛,時而悠揚事兒凄清,使得影片中蘇格蘭的風光、恢宏的戰場和婉轉優美的愛情都得到恰如其分的渲染和襯托。配作為反映蘇格蘭人民戰爭的影片,使用蘇格蘭風笛作為配樂主要樂器毋庸置疑。而蘇格蘭風笛幽婉,哀傷的音色,極恰當地醞釀出一些場景需要給觀眾帶來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