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太平天國運動發生于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國的領導人開創性的實施了一系列婦女政策,使婦女在政治、經濟、婚姻、教育等方面獲得了與男子同等的權利,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男女平等,使天國的社會在一定階段一定環境下相對民主。
關鍵詞:太平天國:婦女政策:男女平等
中圖分類號:K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一百五十多年前,中國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經過十四年的流血犧牲和努力,農民階級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太平天國。它以建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大同世界為目標,為農民設計了理想的社會,實行了各種方針政策。其中為實現男女平等而推行的婦女政策使婦女從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禮教禁錮下走出來,作為中國封建制度犧牲品之一的婦女,也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取得了與男子平等的地位,也促進了太平天國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下面筆者就太平天國的婦女政策在政治、經濟、婚姻、受教育以及地位上的變化逐一分析。
一、婦女的經濟利益
人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實力,而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發布的政策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經濟上的變化。天國宣傳婦女同男子一樣,在經濟上享有平等的權利和地位。1853年《天朝田畝制度》中規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凡男婦每一人自十六歲以上受田”[1],明確規定了婦女與男人在經濟上有同等地位。并組織婦女參加農業、運輸、副業和手工業生產勞動,“凡天下,樹墻下以桑,凡婦蠶績縫衣裳”[2]。她們擁有和男人相同的、自己的田地,和男人一樣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共同履行社會賦予自己的義務。
在分配方式方面,太平天國實行圣庫制度,金銀財物一律繳歸圣庫,全軍男營女營衣食均由圣庫開支,在享受“有無相恤,患難相救,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男女別途,舉選尚德”[3]的大同世界中,太平天國對男女是一視同仁的。
由此可見,太平天國極大改善了婦女的經濟地位,暫時的實現了“天下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解放婦女的宣言。婦女經濟地位的提高是實現男女平等最主要的基礎,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這就使得太平天國在經濟領域出現前所未有的狀態。
二、婦女的政治地位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地位決定政治地位,經濟上的男女平等為政治上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基礎。太平天國從農民樸素的平等思想出發,“男呼兄弟,女呼姊妹,不別尊卑,不分貴賤”[4]。獨創了一套女官制度,在政治上沖決了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禁止婦女參政的網羅,允許婦女做官,與男人一樣供職于天朝,擁有各自的爵位與官銜。在朝內和軍中(女軍)都設有女官(女官是太平天國婦女職官的總稱),男官和女官同等。特別是定都天京后,各王府內皆用女官,女官分為朝內(中央政權)、軍中、職同(后勤與生產機構等)三種,使得太平天國的女官數量多,活動廣泛,有職有權,真正與男子一起管理國家大事。
太平天國不僅不歧視婦女,而且讓她們參與天國的開創、建設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她們的政治地位,獲得同男人分享權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她們可以向世人宣布她們也可以同男子一樣,在治理國家中施展智慧和才能,使婦女充分實現了做人的尊嚴和價值,使天國的政治相對民主。
三、婦女的受教育權利
國家興旺,教育為本。太平天國建國后,面臨著鞏固新生政權,興國安邦的迫切任務,急需人才,因而把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努力消除地主階級壟斷文化教育的不平等現象,推行普遍的、平等的教育制度。
在《天朝田畝制度》中,明文規定,婦女和男子一樣,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并參加科舉考試,“凡禮拜日,伍長各率男女至禮拜堂,分別男行女行,聽講道理,頌贊祭奠天父上主皇上帝焉”[5],這樣婦女的教育平等權得到了承認。
為了選拔優秀人才,太平天國曾開設女科,如吳家楨的《金陵記事雜泳》中記載:“棘圍先設女科場,女狀元稱傅善祥”,即太平天國在1853年曾在東王楊秀清主持下,舉行過一次女試,取傅善祥三人為鼎甲,傅善祥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進入東王府任女掌簿,受到東王的重用。雖然由于種種原因,女科沒有延續下去,但天國鼓勵女子讀書,并規定《幼童詩》為男女學童的課本,也間接說明太平天國不歧視女子教育。天國使婦女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實現男女兩性共同發展,促進了天國社會的全面進步。
四、婦女的婚姻自由
中國封建社會造成婦女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封建的婚姻關系。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婦女在“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束縛下,婚姻大事只能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講究門當戶對,以財論親,這種父母包辦的買賣婚姻殘害了絕大多數婦女。太平天國對婚姻大事極為關注,奉為最莊嚴神圣的制度,《天朝田畝制度》中明確規定:“凡天下婚姻不論財”,規定并實施了婚姻登記制度,主管官發給結婚男女結婚證書,即“合婚”。此外,又禁娼妓禁納妾,提倡一夫一妻制,認為“一夫一婦理所宜”[6]。
五、婦女的社會地位
太平天國在建都天京后四個月,制定禁止婦女纏足的制度,傳令“婦女不準纏足,違者斬首”7,對女館中的婦女“悉迫令解足”8,使廣大婦女身體得到解放。動員組織廣大婦女從事各種勞動,有的編入繡錦營,有的去做運米、負煤、割麥等生產勞動,還讓她們入館學藝,使婦女不再依附于男子而生存,可以和男子一樣,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1854年美國人卑治文來到天京,看到太平天國婦女大隊參加生產,又看到她們騎馬在大街上馳騁感到驚奇,嘆為“創見”。
由于太平天國實行了一系列提高婦女地位的政策,使得婦女的精神狀態和社會地位出現了明顯的改觀,不僅使婦女獲得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使婦女沖破幾千年的封建教條,改變了依附于男子的附屬地位,具備了獨立的人格與尊嚴。
六、結 語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最后慘烈失敗,婦女政策也全部被廢止。然而太平天國作為近代中國婦女解放的先行者,沖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條,使婦女在經濟、政治、婚姻等諸多方面取得了與男子平等的地位和權利。
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是我們研究和探討歷史的目的,在全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女性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基本上實現了男女平等。但是,重男輕女的現象仍然存在,女性的部分合法權益仍得不到根本保障。因而徹底解放、完全實現男女平等的事業依然是我們當今需要重視的問題所在。
參考文獻:
[1]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事考[M].三聯出版社.1979.
[2] 龔書鐸,方攸翰.中國近代史綱[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58.
[3] 太平天國印書[M].江蘇人民出版社1961:353.
[4] 戴逸,張同樂.中國近代史通鑒·太平天國[M].紅旗出版社.
[5] 李德征,陸景褀,龔書鐸.中國近代史[M].中華書局.1979:82.
[6] 陳舜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M].重慶出版社200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