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 上海 浦東 201306)
摘 要:三十多年來,《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在不斷完善。本文以《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為文本,從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的詞匯、句法、篇章三個視角來解讀《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中對等的實現。
關鍵詞:功能對等 翻譯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 -0000-02
一 引言
(一) 功能對等理論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尤金·奈達(Eugene Nida,1914— )是西方翻譯理論語言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語言學家和翻譯理論家,長期供職于美國《圣經》公會翻譯部?!保ㄖx天振,2008:36)他從社會語言學和語言交際功能的觀點出發提出“功能對等”的翻譯原則。
該理論自問世以來對東西方的翻譯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不僅解決了長期的直譯與自由譯之爭,還對具體文本產生了實際指導意義。自80年代傳入我國之后,譯界掀起了“奈達熱”。但時至今日,其命運也甚是坎坷無比:起初是“言必稱奈達”,近年來則“言必稱奈達理論之缺陷”(楊曉榮,1996:8)。譚載喜教授是將奈達翻譯理論譯介到中國的第一人。他說“奈達翻譯理論中最為知曉的一個方面,就是他的動態對等翻譯觀?!保ㄗT載喜,1989:32)陳宏薇教授將國內各學者對奈達翻譯理論的熱捧謂之“奈達現象”(陳宏薇,2001:46)。但她同時也表示“奈達的理論很豐富,但我們研究的焦點只集中在少數幾個重要的觀點上……”(陳宏薇,2001:48)。
(二) 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研究現狀
近年來,翻譯界掀起了一股“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研究”熱潮。雖然各家的理論角度不同,但大都認為政治文本翻譯與其他文本翻譯不同。Newmark曾說“In both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political texts have been regarded as a type of text with its own special textual features and calling for distinct translation strategies.”。(Newmark,2001: 162)
“政府工作報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種公文形式,各級政府都必須在每年召開的當地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政治協商會議(俗稱“兩會”)上向大會主席團、與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布這一報告。”(百度百科)程鎮球曾說“與其他翻譯(如文學翻譯)不同,政治文獻的翻譯有較強的時間性。例如‘四大’(即‘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在20世紀70年代前是肯定的,可以譯成‘speak out freely,airing one's view fully,writing big-character posters and holding great debates.’但是后來形勢發展,否定了‘四大’,就不能這樣譯了?!保ǔ替偳颍?004:50)依據程先生的見解,對于政治文獻的翻譯不應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要與時俱進。賈毓玲總結了政府工作報告英譯中出現中式英語的原因:“1.用詞的中國特色2.對忠實原文有更高的要求 3.行文結構和用詞的特點?!保ㄙZ毓玲,2003:26)王弄笙在《十六大報告漢英翻譯的幾點思考》中指出,政府工作報告翻譯過程中的難點是如何將源語信息準確譯出而又同時避免過多的中式英語。她指出,“首先是理解原文要準確,這是翻譯的基礎和前提。”(王弄笙,2004:56)
二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漢英翻譯的語言特點
1.詞匯
1.1 用詞嚴謹。主要在修飾詞如:形容詞、副詞、分詞的使用上。
原文:扎實推進教育公平。
譯文:We made solid progress in….
1.2 詞性轉換。由于漢語和英語在行文表達上的差異,在互譯時,詞性轉換是必要的一種翻譯技巧。常出現的是漢語中的動詞用語轉換成名詞性表達。
原文: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譯文:We accelerate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
2.句法方面
1.1 被動語態的使用。在漢語中,特別是政治文體中,無主語句式隨處可見。但在英譯中,為了信息接收者的理解,則把這些無主語句式該譯成被動語態。
原文:教育經費要突出保障重點,加強薄弱環節,提高使用效益。
譯文: Funds for education must be used to ….
1.2 “We will”的使用。這不僅符合英文表達,更突出了我國政府的職責和義務。
原文: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譯文:We will actively yet prudently promote urbanization.
1.3 長句。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長句的使用是很頻繁的。譯者在做漢譯英時,尤其要理清各小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才能方便找出句子的主語。
原文: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解決了639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和60萬無電地區人口的用電問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譯文:We continued to renovate dilapidated houses in rural areas,ensured the safety of ….
3.語篇方面
1.1 “作為‘意和’的語言,漢語句子常常結構松散,句子成分間缺乏形態聯系,外部結構模糊,句子各成分的結合多依靠語義的貫通,語境的映襯。這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報告中長句偏多,句型結構單一,多用并列短句或并列謂語,‘一逗到底’,連接成分使用較少,主從關系不明顯?!保ㄖ芗?,2006:169)而英語屬“形和”語言,句子主從關系清楚,句式緊湊,多用各種從句將句子間的關系清楚的表達出來。
1.2 由于漢語和英語的表達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即意形之別,所以在做漢英翻譯時,要尤其注意理清各句之間的關系。有的漢語句子雖在一句話里,但是表達的意思卻不屬同一層次。翻譯成英語時就要進行相應的切割。
三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英譯的對等實現
1.詞的對等
例,原文:開放型經濟
譯文:open economy
“開放型經濟”在以前的理解多為外向型經濟,所以英譯則為“export-oriented economy”。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走出去”“引進來”已同等重要,所以后來改為“outward-looking economy”。但是這仍然沒能準確表達出我國政府的意思。開放型經濟重在開放,同時也強調了“走出去”“引進來”要并駕齊驅,所以對等譯為“open economy”較符合。
2.句法上的對等
例,原文: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農業生產補貼力度,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和抗災減災,中央財政“三農”支出超過1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839億元。
譯文:We fully implemented the policy of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We increased subsidies for ….We strengthene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句法上,漢語的特點是無主語句偏多,而英語則強調主語的重要性,所以在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中要靈活的尋找句子主語。此外,句序的安排也是英漢語表達的一個重要差別,適時調整句序也是不可避免的。更為突出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長句常由多個并列句子組成,在漢譯英時要根據具體邏輯關系平衡句子,避免頭重腳輕。
3.語篇上的對等例,原文:在全球通脹預期不斷增強,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國內要素成本明顯上升,部分農產品供給偏緊的嚴峻形勢下,我們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堅持綜合施策,合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信貸增速,大力發展生產,保障供給,搞活流通,加強監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從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轉了一度過快上漲勢頭。
譯文: Amid worsening inflation expectations worldwide,…….As a result,increases in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thus reversing the trend of rapid inflation.
語篇上,漢語句子的構成比較有任意性,時而句式較長,時而較短,在漢譯英時就要綜合運用結合、分割等手法將其翻譯的比較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已有很多翻譯界人士進行了相應的探究。他們在各自的研究中也都取得了相應的成果。這對我國以后的政治文體的翻譯至關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出發,發現今年的英譯本著重強調了對等翻譯,眾多實例已證明。借此,我個人認為《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應遵循四項原則:準確、自然、可理解和等效。盡可能準確的將源語信息傳達給國外接受者。本文還有許多地方應進一步研究。不管是研究方法還是研究目標都應再有所完善和提高,期待各位翻譯研究人士的指點和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 Christina Schaffner,1997,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Political Texts in Text Typology and Translation,Amsterdam: Benjamins.
[2] Newmark Peter,2001,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陳宏薇, 從“奈達現象”看中國翻譯研究走向成熟[J],中國翻譯,2001:(6)。
[4] 程鎮球,政治文獻的翻譯,中國翻譯,2004年第25期。
[5] 賈毓玲,從《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談如何克服“中式英語”的傾向,上海科技翻譯,2003年第4期。
[6] 譚載喜,奈達和他的翻譯理論,《外國語》,1989年第5期。
[7] 王弄笙,十六大報告漢英翻譯的幾點思考,中國翻譯,2004年第25卷第1期。
[8] 謝天振,《當代國外翻譯理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36。
[9] 楊曉榮,翻譯理論研究的調整期[J],中國翻譯,1996:8-11。
[10] 周吉,《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中國特色政經用語的對等翻譯,廣西大學學報第28卷,200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