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戒》是一幅展現人性美的畫卷,它以世外桃源般的庵趙莊為背景,以小英子與明海純真的愛情為線索,為我們呈現了汪曾祺先生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本文從明海與小英子的愛情、荸薺庵的和尚們、庵趙莊的人們三個角度去探析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人性美,去體味汪曾祺先生所要表達的人性力量。
關鍵詞:汪曾祺;《受戒》;人性美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汪曾祺曾經多次在他的作品中這樣闡述道。作為一個作家,他真正將作家的責任置于自己的肩頭之上,真正努力地想用文字將世間的美麗與溫暖傳遞給蕓蕓眾生。在他的身上,我們無法忽視那屬于儒家的“兼濟天下”的意識與精神。在他的成名作《受戒》之中,我們更是能夠感受到人性之美。在這篇文章中,汪曾祺并沒有直接告訴讀者什么,他只是將一個如同桃花源般但又無比真實的世界呈現給大家看。于是,那些人性中的美麗便伴隨著他的妙筆潺潺流入人們的心中。
一、 愛情之美
在《受戒》一文中最令人回味的是小英子與明海的愛情中所體現出的人性美。小英子與明海的第一次見面是在明海出發去荸薺庵當和尚的船上。沒有普通女孩的扭捏造作,小英子在船上遇見明海之后主動與他講話,并且給他吃自己吃剩的蓮蓬。幾句短短的對話,卻如同有一股生機注入一般,將小英子的整個形象變得立體豐滿起來。這樣一個自然,天真,不經任何雕琢,單純大膽的形象將人性中最本真的東西呈現出來,那是一種從內心自然散發出來的,可以說是從娘胎里直接帶出來的,未加塵世的浸淫,不加任何修飾的美麗。大英子的即將出嫁拉近了小英子與明海之間的距離。每回明子來,小英子就給他做點好吃的。同時,將田里的零碎生活全部包攬下來的小英子也有了幫手。他們白天一起薅草,晚上一起看場,肩并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看螢火蟲下來飛去。兩個人一起干活,一起玩鬧,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人性的淳樸之美。這種淳樸是在兩人動聽的山歌,明子嘹亮的打場號子,小英子在看見流星時后悔自己沒有在褲帶上打一個結中一點點慢慢地具象出來的,真正由內而外散發的,它不是勞動人民身上所應有的淳樸,它是不帶汗水和疲憊的。
收荸薺的時候,小英子總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而明子看著她的腳印傻了,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覺得心里癢癢的,這樣一串美麗的小腳印把他的心都搞亂了。小英子劃船送明子去燒戒疤,要走時,一點也不理會善因寺中“禁止喧嘩”的牌子,大喊了一句“我走啦”,便大搖大擺地走了。在燒完戒疤回來的船上,小英子更是直接地問明子“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而明海則小聲回答“要——!”如此美好單純的愛意會令讀者心神蕩漾。愛是人性美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小英子與明子相互喜歡著,卻一點也不避嫌地大膽表現出來,沒有家庭的壓力,沒有封建的壓迫,有的只是兩個人相互喜歡的感情。汪曾祺無疑給“愛”這種人性美鋪設了一條光明大道,也正是這種簡單平淡的愛給在繁華虛無中沉浮的讀者帶來了溫情和舒適。
二、 人情之美
在《受戒》中最先躍然紙上的形象應該是荸薺庵的和尚們。在汪曾祺筆下的和尚與現在的和尚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沒有嚴格的稱呼?!叭噬剑疵骱5木司耍钱敿业?。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卻叫‘當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確確實實干的是當家的職務?!彼麄儫o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有人提起?!叭噬匠运疅?,連出門做法事也帶著他的水煙袋?!薄八麄兘洺4蚺?,這是個打牌的好地方?!薄八麄兂匀獠粷M人,年下也殺豬。殺豬也在大殿上。”他們似乎并沒有斷情欲?!岸煾溉屎K怯欣掀诺?。”“仁渡前幾年一直在外面,近二年才常住在廟里。據說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彼麄兎路鸶静皇呛蜕?,與俗人并沒有很大區別,但是他們也念經,也做法事,也燒戒疤,甚至在殺豬之前會先念《往生咒》。汪曾祺在《關于〈受戒〉》中曾經寫道:“我認為和尚也是一種人,他們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凡作為人的七情六欲,他們皆不缺少,只是表示方式不同而已?!盵2]因此在汪曾祺的筆下,即使是這樣的和尚,他們身上也具有人性美,那是一種安分和善良?;蛟S當我們看見那些文中吃肉賭博的和尚時,會聯想到《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但是兩者又是無法比較的。魯智深是帶著江湖氣息的,有著世俗的塵土,粗魯而又躁動的。然而《受戒》中的和尚們即使大口吃肉,賭博到眼紅,撲面而來的依舊是平和淡然,真正給人一種與世隔絕,飄然獨立的感覺。
這是因為汪曾祺往往為筆下的小人物,普通市民賦予安分、善良的人性品格,可以從中看出其對儒家性善、仁愛思想的承繼。只要是安分、善良的人,哪怕是極其普通的小人物,都會在汪曾祺眼里散發出人性的光輝,成為他寄予同情、理解甚至是贊賞的對象。也正是這種安分、善良的人性美讓那一群和尚變得可愛起來。
三、環境之美
在《受戒》中充斥著全文的人性美應該來源于那個地方,來源于庵趙莊,來源于荸薺庵,來源于那里的一草一木,來源于那里的人們。在這里,“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痹谶@里,“人家弟兄多,就派一個出去當和尚。當和尚也要通過關系,也有幫。”在這里,“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痹谶@里,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沒有那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只有隨性自然,只要一切安好,一些規矩什么的都是浮云。汪曾祺說:“四十多年前的事,我是用一個八十年代的人的感情來寫的?!妒芙洹返漠a生,是我這樣一個八十年代的中國人各種感情的一個總和?!蹦敲矗众w莊便是這份感情的載體,它猶如一個玻璃瓶,汪曾祺將人性之美提煉出來放置其中,慢慢地散發出光芒,透過玻璃瓶,直達人心。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小說抒情化突出環境之美是一條相當明顯的線索,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汪曾琪繼承了沈從文的衣缽,將這一寫作傳統發展到了極致,對新時期文學的政治化傾向起到了良好的糾正作用,一批作家正是在感受環境之美的熏陶中寫出了具有審美風格的優秀作品。而《受戒》無疑以它無與倫比的藝術感染力開拓了示范性的成功之路,從而使得中國當代文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真是勞苦功高。
《受戒》是汪曾祺老先生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有他的原型,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有著他的感情。十年浩劫,讓汪曾祺飽受其之苦。即使文革結束后,又因為江青及樣板戲的關系,被貼大字報,受審查,寫了十幾萬字的交代材料。但是汪曾祺始終帶著暖意活著,這種暖意是來源于他對生活和生命的情意?!妒芙洹肥窃?980年寫成的,汪曾祺就是希望寫寫舊社會的歡樂,將人性中或安分,或善良,或淳樸,或單純的美麗一一呈現給大家看,不多說什么,只是將它擺出來,讓人性美散發出來的力量去折服人們。因此,無論是對于文革之后的社會還是今天有些浮夸虛無的社會,《受戒》中的人性美都是一劑良藥,給予人們信心、安定及溫暖。
項目名稱:“浙江師范大學課程實踐教學項目成果”(編號:2011/29)。指導老師:首作帝。
參考文獻:
[1] 汪凌.汪曾祺——廢墟上一抹傳統的殘陽[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
[2] 汪曾祺.汪曾祺精選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