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文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本文從語言主觀性的角度闡釋了語言片段“你不知道嗎”的語用功能,即它對說話人的認識、態度和感情的表達。
關鍵詞:“你不知道嗎”;語言主觀性
中圖分類號:P3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 -0000-01
“你不知道嗎”在句中以小句的形式出現時,它在句子當中有兩種形式,一是處于句首;二是處于句尾。但不管它出現在句首還是句尾,它本身的疑問功能有所虛化。即它作為第一人稱的說話人對第二人稱的聽話人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提問,并不一定需要聽話人必須作出回答,而是說話人通過”你不知道嗎“可以在主觀上表達一種情感、認識或態度。如:(1) 他看了我一眼:“你不知道嗎,我這頭發有‘不白之緣(冤)’啊。”(2) “小莉還小,你把她一個丟在北京不管,出了事怎么辦?”他認真地說,“‘四人幫’打倒不久,社會上還不很安定,你不知道嗎?”
例(1)當中“你不知道嗎”出現的位置為句首(語言的主觀性討論的是說話人說出的話所隱含的自我印記問題,在此我們只探討引號當中說話人的話語,“他看了我一眼”,“他認真地說”之類的語言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下文同此),它的出現在談話形式上強調了說話人話題的討論對象是聽話人本人,沒有其他的受眾,緊密了話題雙方的關系;同時隱含著一種說話人的主觀意愿,即原本以為聽話人是應該知道“不白之緣(冤)”的,而客觀的事實可能會推翻說話人的想法,聽話人可能是不知道的。
例(2)“你不知道嗎”出現在了句尾,除具有上述例(1)的作用之外,還包含了一種認知上的否定,態度上的責備和情感上的無法接受。
以上例句當中所包含的這種所謂的說話人所賦予的主觀意義、主觀情感與語言的主觀性旨意是相吻合的。
語言的主觀性是指語言的這樣一種特性即在說話中多多少少總是帶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成分,也就是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還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imprint)(LyonS,1977,沈家煊,2001,2002)。
當前語言的主觀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說話人的視角(perspective)、說話人的情感(affect)、說話人的認識(epistemic modality)。下面我們通過一系列的例句看看語言片段“你不知道嗎”所能表達的說話人的視角、認識和情感。
1、“你不知道嗎”表現說話人的視角
視角是指說話人對客觀情狀的觀察角度,或是對客觀情狀加以敘說的出發點(沈家煊,2001,2002)。簡單說,主觀性視角就是說話人在表達時,常常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表達看法,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說明自己的主觀體驗,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問題。例(3)如果說冷落還能忍受,那么屈辱則是劉安萍所不能坦然處之的。……一位熟人介紹了一位老中醫來給母親治病……誰知后來那中醫競見不到影了,安萍去詢問介紹人。介紹人說:\"你不知道嗎?他治好你媽媽的病是有條件的,就是要你嫁給他兒子呀!\"
例句當中介紹人為說話人,安萍為聽話人。從“你不知道嗎”可以明顯看出“介紹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覺得婦女是沒有自尊,可以隨意交換的,滿腦子功利思想,所以他從自己的主觀認識出發認為“安萍”也該是這樣的人,就應該知道治病的交換條件是要嫁人的;通過上下文“安萍”認為這是一件屈辱的事情,并在醫生失蹤之后茫然不知去找介紹人可以知道他的想法是與客觀事實不符的,是他主觀經驗的結論。這恰恰說明了“你不知道嗎”本身所表現出來的說話人的視角問題。
2、“你不知道嗎”表現說話人的情感
說話人的情感指的是廣義上的情感,包括感情、情緒、意向、態度等等。“你不知道嗎”這一語言片段當中的語氣詞“嗎”,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該語言片段的表情功能,豐富了它在不同的具體語句中表達說話人的各種感情、情緒等等。而否定詞“不”所蘊含否定、強調加重語氣又將這種感情、情緒推向高潮。
例(4)我就是理查二世,你不知道嗎?這部悲劇③在大街上和劇院里都演過四十遍了。
例(5)莎娜答不出來,法基姆笑得幾乎透不過氣來,你不知道嗎?他就是洗澡堂的服務員呀!”
例(6)警官對打扮入時的女士說:“小姐,你不知道嗎?在這海灘上,不準穿兩截的泳裝。”
例(7)你不知道嗎,大多數父母,都期待著自己童年的夢想在他們的孩子們身上實現。
例(8)“這是小老虎發威了,你不知道嗎?現在你知道我在家多可憐了吧!”
例(4)例(5)例(8)三個例句當中的“你不知道嗎”同中有異,相同的是都帶有一點驚訝的;又因為上下文的語境的限制又各有特點,例(4)中的說話人有一種不可接受的無奈及憤懣;例(5)中的說話人則是感到可笑;例(8)則是說話人對自己的一種自嘲。
例(6)和例(7)各有自身的特殊性。例(6)當中說話人是警察這一特殊的職業群體,所以在他口中的“你不知道嗎”就帶有質問、責難的情緒;而例(7)聽話人“你”由于文體限制,它的指代對象不是特定的某個人,而是不特定的某一個或某一群人,所以體現的是作者這一特定說話人的一種希望引起讀者注意的一種情緒。
3“你不知道嗎”表現說話人的認識
說話人的認識是指說話人對某人、某事、某物的主觀性的看法、觀點。客觀事物是不依賴與人的認識的客觀存在,但是由于受性別、年齡、階層、職業、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人的認識是有它的特殊性的。說話人可以通過“你不知道嗎”體現出其在認識上獨特性。反過來又驗證了“你不知道嗎”在語言上的主觀性。
例(9)可馨奇怪道:“洛兵是在那里,你不知道嗎?”
例(10)第二天,我即奉董必武老人召見,警告我說:“周副主席要我告訴你,如果知道你再跨入郭老家的門,便要你考慮你的黨籍問題。你豈不知道,郭老家客人復雜,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你能隨便到他家嗎?你是絕密的黨員,你不知道嗎?……”
例(11)你不知道嗎?我睡覺都是睜著眼。”
例(12)“眼下心臟外科醫生很搶手,很熱門的,你不知道嗎?” 我們可以把例(9)變換處理,去掉“你不知道嗎”,成為:
A 洛兵是在那里,你不知道嗎?
B 洛兵是在那里。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如果說B句僅僅對現實情況作了一個客觀陳述的話,那么A句則是在“句子主語”或“語法主語”之外還隱含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言者主語”,是說話人在肯定“洛兵是在那里”的基礎上,還認為聽話人對該情況是不了解的這一主觀認識。顯然,A句的主觀性要比B句強的多,A句更多的體現了說話人的主觀認識。所以說正是“你不知道嗎”本身較強的主觀性影響了整個句子的主觀性,極大的體現了說話人的認識。
“你不知道嗎”在表現說話人的認識方面,例(10)— 例(12)這幾個例子與例(9)有著類似的功用。例(10)說話人“董必武老人”認為聽話人“我”沒有遵守絕密黨員的行動紀律;例(11)和例(12)當中的說話人認為聽話人不了解自己所訴說的現實情況。總之,例(9)— 例(12)這幾個例子都通過“你不知道嗎”表現了說話人強烈的主觀認識。
參考文獻:
[1]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7)
[2] 廖崇陽.語言中的主觀性與“嗎”字問句[D].北京語言大學,2001(6)
[3] 司紅霞.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