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 河南 新鄉 453600)
摘 要:籃球運動是大學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課程,同時也是教與學雙邊統一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精心設計各種新穎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弊端已經突顯出來。筆者采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對各種籃球教學方法進行探索,經研究發現,在高校籃球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體育游戲教學法、比賽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性學習教學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籃球課,教學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1.前言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體育加入健康教育這一系統工程為高校的籃球教學提供了更大的改革空間。為此,我們應當重新認識高校籃球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圍繞高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使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籃球運動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更要通過籃球教學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使籃球運動真正成為學生最受歡迎、最能獲得身心發展的課程之一,為培養新世紀人才做貢獻。
2.籃球教學的指導思想
高校籃球教學貫穿“以人為本”的理論有許多體現形式。其中以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體現尤為突出。以學生為本,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必須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特點區別對待。針對基礎較好,已掌握一定基本技術的學生,可以安排對抗練習,可以讓學生各取所需,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的對抗練習,以增強競爭意識,進一步提高籃球技能和增強體質。
3高校籃球課教學法
3.1體育游戲教學法
當學生的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尚未達到一定熟練程度時,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體育游戲可以逐步將體育教學的內容融入體育游戲中,充分利用體育游戲的創新性特質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相應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以利于完成最終的體育教學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體育運動的特點和生活實踐中的經驗去設計游戲,以此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基本技術和技能的積極性,進而達到啟發學生創新思維,開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效果。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可根據籃球教學的各個環節的任務與要求,積極的選擇、創編一些有針對性、對學生實施籃球教學具有相當影響作用的游戲,以促進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但是,游戲的選擇要遵循學生的生理機能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適當控制游戲的負荷和其在籃球課中的比重。游戲的選擇要與教學內容相一致,形式要力求多樣化,根據季節的變化控制好強度,游戲的組織要周密,及時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選擇合適的時機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和品德教育,培養終身體育的觀念和鍛煉的習慣。
3.2比賽教學法
在籃球課中采用這種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能動性,學生對籃球運動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能給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當人的大腦處于良性興奮狀態時,最有利于學會各種運動技能,因為任何技能從神經生理學的觀點來解釋都是條件反射,而當大腦在良性興奮狀態時,最有利于這種條件反射暫時性神經通路的形成。可以說,當一個人正聚精會神處于迫切渴望學習的心情時,也就是大腦處于良性興奮狀態的時候,其學習效果最佳.而比賽教學法恰恰可以提高興奮性使大腦達到良性興奮的作用,所以將比賽教學法運用到普通高校籃球課教學中,對發展學生身體素質,鞏固和提高籃球技、戰術水平,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等優良道德意志品質以及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3.3分層次教學法
在高校籃球課中實施分層次教學,在教材設置上強調因人而異,不搞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從而消除由運動水平差異給學生造成的心理上的壓力,使學生各盡其能,為實現自己的鍛煉目標而努力。同時解決了教學上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是對因材施教原則的進一步深化,這樣就打破了長期以來以行政班或技能素質相差較大又混合上課的舊模式,滿足不同學生在學習目標、內容、速度、方法上的不同要求,使教與學更好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熱情,讓學生的潛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使其身體與心理素質方面得到充分鍛煉,達到督促學生在校期間主動從事體育活動,盡快掌握籃球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應用分層次教學法時,每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要力求合理,不能過高或過低,尤其對于較低層次的學生,既不能太容易,又要使他們通過自身刻苦努力能夠完成教學要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信心。
3.4任務驅動教學法
籃球課的傳統教學基本上是全體學生在一起聽教師講解,看教師示范,再練習、糾正錯誤、鞏固提高,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認識、記憶和復現所學技、戰術知識,這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學生很少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任務驅動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學習上,學生知識的獲得,對動作要領的理解主要是靠自身實踐得來的,而不是靠教師單一的“灌輸”。籃球課的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認識、記憶和復現所學技、戰術知識,學生之間缺少相互交往,而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主要是自主和合作學習,學生要完成一個任務,除了上課接受教師的輔導外,更多的是課內、外自己練習,更需要相互配合和鼓勵,這就加強了學生間的相互聯系,容易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風氣,長期堅持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3.5研究性學習教學法
研究性學習和高校籃球課的整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一個主體,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組織的一種開放性課程,使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科學,體會發現,體驗創造,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在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參與社會中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培養主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學生可以直接利用高校籃球課進行自學,在學生和籃球運動之間能建立較高級的交互作用,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下和教師一起進行籃球技能和規范技術動作的學習。 --!>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在高校籃球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體育游戲教學法、比賽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性學習教學法。
當學生的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尚未達到一定成熟程度,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為了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技術和技能,可以采用比賽教學法進行教學。分層次教學法適用于學生技術水平具有差異性的群體。任務驅動教學法用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研究性學習教學法用于具有較高水平的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
4.2建議
高校的籃球教學應根據籃球運動來源于游戲的特質,重新開發和挖掘其現代人所需要的休閑,強化休閑能,強調籃球活動的游戲性、娛樂性,弱化競技性。同時,籃球教學應充在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上,將籃球運動的健身、 保健、休閑等觀念變成學生的自覺意識,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自覺鍛煉身體的行為模式置于掌握系統的運動技能之上,從而養成科學鍛煉和休閑的健康行為習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守旺.談體育游戲在籃球中的作用[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5):143-144.
[2] 楊兵,朱宏偉.比賽教學法對高校籃球選項課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08(6):140-141.
[3] 童俊杰.高校籃球專項選修課“分層次”教學的實驗研究[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21):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