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 貴州 貴陽 550003)
摘 要:電視是當今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傳媒,是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渠道,得到娛樂、美感的重要手段。隨著人們審美水準的提高和對精神文化需求的發展,對電視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電視節目有時又會對社會大眾產生極大的影響,產生極大的社會關注。所以,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電視,研究受眾心理,從而,控制住這一威力巨大的傳播媒介。
關鍵詞:傳播媒介 受眾 電視社會學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如果說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紀與過去的世紀相比,有什么是最有特別的?我想,我們擁有電視這一點,一定會是其中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答案。電視自誕生以來,已經對人類以及人類社會帶來了遠大的影響。
電視是眾多科學家,經過了若干歷史發展階段的不懈努力而發明的科學技術的產物,我國電視的普及是從1958年開始的,據統計,我國家庭的電視機擁有量1980年平均為0.3臺,到了2009年已經達到了平均4臺的水平,可見其發展的速度之快,而隨著各種不同樣式的電視節目類型的大量出現,可以說,電視的發展在某種程度已經超出了人類依靠現有的能力深刻而準確的對其進行分析預測的層面,但圍繞著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影響或者說它對人類社會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這樣一個問題,人們從來沒有停止思考。
我們這個時代被稱為傳播時代或信息時代。隨著人口的增多、社會活動也劇增,傳播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電視作為一種視聽傳播媒介,是有別于傳統的文字媒介的。文字是需要學習的。比如,一個“艸”字頭,一個“化”,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花”這個符號就是代表了那個我們生活中看見的叫“花”的物體。而這個符號與它所指的那個物體之間是不存在任何必然聯系的,這只是我們約定俗成的一個成規。而且它并不直觀,看見“花”字,就算有其它的一些形容,每個讀者心中想象到的那朵“花”肯定不會是一模一樣的。而作為視聽媒介的電視,它就能直觀、生動的傳達信息,就能讓觀眾看到我想讓他們看到的那一朵特定的“花”。是具象的,而且不需要學習,人們只要有生活經驗就能看懂,只是,根據讀解能力的不同,接收到的信息量會有所不同。電視較之傳統文字媒介也更快捷。這些特點更符合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要求。隨著衛星通訊技術的發展,我們能從電視上實時的觀看到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各種事件,還可以通過這樣的直播方式讓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同時觀看一場重大的體育賽事,如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等,這些已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了,但這正是電視帶給我們的巨大變化,它仿佛我們眼睛,耳朵兩個器官的延伸。使我們不必身臨奇境就能夠看到,聽到這世界其他地方千姿百態的風土人情,各種各樣的人文自然事件。(如著名的《地理雜志》、《探索》節目等)。 在現在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已大大的加快,學生僅僅依靠教師和書本獲取知識和信息已遠遠不夠,因此,從電視為主的視聽媒介成為了一種獲取新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出現了很多以教育目的為主的電視節目,甚至出現了以教育為主的頻道,如cctv10科教頻道。同時,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電視具有整合大眾思想的意識形態功能。用媒介來培養、灌輸、宣傳意識形態當然就少不了電視這個在傳播媒介中占主要地位的媒介了。 --!>
我們除了從電視中獲得知識和信息外,還可以通過電視達到欣賞的目的,視聽的享受,以及從中得到的藝術欣賞和對心靈的振動。正確的引導,可以讓接受者不知不覺的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可以影響到接收者的人生觀等。當然電視還有不可忽略的一個作用,就是娛樂。在現代人的娛樂生活中,電視占了相當大的部分,如今的電視節目除了傳統的電視劇外,為了收視率也有就經濟效益的原因,比較偏重于娛樂性的節目,一種類似快餐似的節目。如大量的電視選秀和綜藝節目。它們比較附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速度,人們在緊張,繁忙的一天工作之后,喜歡看一些輕松、愉悅的,不需要太多去思考和深究的節目,借以松弛一下緊繃的神經。
電視承擔了一定的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如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信息交換功能;如招聘、求職、二手買賣,等信息,甚至婚姻介紹的信息。而著名的《非誠勿擾》節目也是屬于這一類型,只不過它加入了更多的娛樂性因素。還有一些以關注民生熱點,社會現象為主的新聞節目,近些年來也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如貴州省的《百姓關注》云南省的《都市條型碼》等節目,這些節目與以前的電視節目中幾乎都是國家重大新聞事件不同,這類節目更貼近老百姓的生活,雖然有時只是講述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情,但是卻拉近了觀眾與銀幕的距離。這類節目具有地域性,一般只在各自的地方頻道中播出,但已成為很多觀眾每天必看的節目。
總的來說,人們看電視有三大目的,即:消遣娛樂、增長知識和了解國內外時事。不可想象,要是有一天沒有了電視,肯定會有很多人會覺得無聊,難以適應。
但是由于電視是建立在現代科技之上的,因此任何一種新技術的發明和創新都可能對它產生很大的沖擊。如今,電視最大的“敵人” 就是電腦網絡。在我調查的18—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中,有接近50%的人很少看電視,網絡成為它們獲得信息和日常娛樂的重要渠道,網絡較之電視,信息的傳播更加快捷,而且它的主動選擇性更大,你可以隨時搜索和接收你想要了解的訊息、滿足你的娛樂要求。所以我們不把上網的人叫觀眾、受眾(被動的),而是稱為電腦網絡的使用者(主動的)。而且網絡還有許多電視不太具備的社交功能,如:交友聊天(QQ、MSN),個人的信息互享(博客、微博、文字、圖片、視屏上傳)等。而且隨著無線上網技術的發展,人們幾乎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這就給電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雖然是這樣,但也不可否認,電視也有其優勢。作為傳統的傳播平臺,雖受其它媒介的沖擊但其收視人群依然龐大,依然是信息傳播者的重要媒介選擇。在社會各種傳播媒介中重要和主導的地位,在短期內還是不可動搖的。
綜上所述,電視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電視也是一樣。美國著名傳播學者托尼.施瓦茲就把電視喻為“第二個上帝”,認為電視觀眾就如電視的信徒,電視左右了人們的思想,道德以及對世界的看法。還有一些觀點認為:電視就是逃避現實的,它分散了我們對現實世界中重要事情的注意力。它訴諸最低的標注,為了盡量爭取擴大觀眾面和更多廣告收入,電視不斷降低自己的水平,變得越來越庸俗。電視節目過于程式化,缺乏想象和創造力。沒有公開的表現人的復雜性而為不少人樹立了壞的榜樣。看電視是一種被動的經驗過程,使我們喪失了自己去探索、求知的能力,使青年一代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大大下降。廣告泛濫、節目質量低下。
電視文化對于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取向的影響是潛在的。看著電視成長起來的人會將電視中的現實與生活中的現實等同起來。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電視以空前宏大的規模傳播著極為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到底對我們的影響是好是壞?
對電視的攻擊確實不少,但我想說的是,電視只是一個傳播的媒介,只是一個傳送工具和載體,一方面我們是傳播內容的制作者和決定者,另一方面,我們不可避免的也是傳播的受眾。那么傳播者是人,接受者也是人,也就是說人本身還是問題的關鍵。電視就像一把雙刃劍,關鍵看我們如何使用,雖然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但從總體上來說,擁有話語權和強大傳播工具的媒體,應具有更強的社會道德責任感,頌揚真、善、美,樹立良好的榜樣。提倡、創新、科學探索的思想。提高電視內容的質量。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雖然電視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是在正確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規范下來運用這一威力強大的傳播工具,電視對于人類社會的影響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現在電視社會學已成為社會學中重要的一個分支,電視對社會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那么,在科技進步速度極快的今天,我們的研究者和制作者就應該遵循科學的方法和精神,用新的視點、新的思維、新的觀念去對帶新的事物。并用正確的,系統的方法指導實踐,才能使得電視對我們的社會起到正確的積極的影響。
貴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信息時代下的電視社會學研究。項目號:GDWQ 2010 047.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