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敝腥A民族的創新能力正是要靠創造教育來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在各學科教學中,重視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筆者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幾年里,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做了一些嘗試性研究,現談談其中的粗淺體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創新”是一個常論不衰的話題,是推動歷史前進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新意識也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經常教語文的有經驗的老教師,也會面對不同的學生,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不同的學習態度和文化基礎,因此用同一方法去教學,是不能把語文課堂教學搞得很好的,所以我們呼吁,語文課堂教學要有“創新”意識。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更應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去創新呢?現結合本人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學創新,體現在自主開放的課堂教學中
在教學中,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做到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參與者,組織者,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不要填鴨式的教學,一味的灌輸知識,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還要將有探究價值的題目放在小組內進行探究,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每個人都表達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一次次被調動,在充分的合作交流、思維碰撞后,觸發了思想的火花,這時有些學生的精彩的理解與表述,會讓老師為之贊嘆。在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走下了講臺,走到了學生的中間,教師、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師生關系平等了、和諧了,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所有這些都使學生們在合作交流中充分享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增強了合作的意識。
二、教學創新體現在獨特新穎的教學思路中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設計的思路要新穎,別出心裁,不拘一格。首先,教師要盡可能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賦予新意,要不拘泥于教參,不受教學資料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創新。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題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比如在教授《蘇州園林》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是如何來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的?在其中一個班級教學時,我采用了分組討論的方法,然后一問一答,問題雖然得到了解決,但是一問一答式的教學,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學生展示不夠活躍,許多同學回答問題不夠積極,總是處于觀望狀態。于是我在另外一個班級處理這一問題時,設計了一個我做蘇園小導游的環節,請同學們做一次蘇州園林的小導游,結合文本來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采用形式是分組合作,每組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畫面來進行解說,然后由本組選出解說最好的一個同學上臺介紹,最后進行集體評價,選出優勝者。同樣的問題,設計思路不同,同學們的表現可不一樣了,同學們都積極閱讀課文,躍躍欲試,想要展示自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而且學習也很愉快。這樣富有個性化的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個性思維,而且也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創造力,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加深了。
三、教學創新體現在語文教師的創新膽識中。
教本內容的約束,教學時間的約束,教學管理的約束,教學思路的約束,使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敢創新,千篇一律的機械的進行傳統的教學。做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創新的膽識。例如:在七年級教學《安塞腰鼓》時,在下課前的十幾分鐘我想讓學生理解“一擂起來就沒命了,就忘情了。”我們沒有鼓,也不可能去體會黃土高原的厚重,我設計學生擂桌子,學生在教師手勢的指揮下,舒緩急促,聲音的高低起伏都體現得很清楚,教室里那在老師的鼓勵下急促忘情的擂聲,驚動了鄰班,也驚動了學校行政,當擂聲嘎然而止時,下課的鈴聲剛響。下課后,是鄰班同學的驚訝而羨慕的目光,是校長趕來新奇的目光,是學生擂桌子后的莫名的激動。我作為倡導者,是不動聲色的下課,無需任何解釋,我的目的是那一擂,就沒命了,就忘情了。我的目的達到了,我無須向學生深講,學生便領會了文章的意蘊。
四、教學創新體現在學生的勇于質疑,善于求異中
學生能質疑,表明他已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在發現過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進行創新思維活動。正如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苯處煈膭顚W生質疑問難,培養他們敢于標新立異、敢于逾越常規、敢言別人所未曾言,不要把自己束縛在一個狹小的框內的創造品格。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經常換個角度看問題,從多角度探索求異;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廣泛聯想,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再就是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進而發現新問題。例:在教學課文《故鄉》“跳魚兒”這部分內容時,突然有個學生向我提問:“課文中介紹的跳魚兒真有趣,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兩只腳。老師,我從來沒看見過跳魚兒,它到底是什么樣兒的?”這突如其來的問題一下子把我“問倒”了,開始我只是驚呆,無言以待。后來我坦誠地說:“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但老師也沒有看見過這種魚,我們同學中誰見過這樣的跳魚兒?”這一問學生們立刻趣味盎然,他們見多識廣,有幾個學生回答說,這種魚像現在菜場上會跳躍的彈涂,再多兩只青蛙似的腳一樣的魚。由于我能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大大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造性,學生上語文課大膽發問,敢于提出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勇于質疑、善于質疑的積極性。
五、創新的課堂教學還體現在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師的創造性是學生創造性的源泉?!睂W生思維的能力的強弱與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水平直接相關。因此,教師應該不斷追求應用創造性思維進行教學,以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該敢于突破常規的教學模式,標新立異。例如在講解《橋》這堂課時我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拓展延伸的環節,我讓同學們設計了自己心中的橋。同學們紛紛大顯身手,各顯神通,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畫出自己心目中橋的樣子,然后紛紛走到臺前展示并解說。有的同學精彩的設想和表述令在座的老師和同學無不為之贊嘆。可見,課堂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發展獨立自主的個性和勇于創新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也正是教育的靈魂所在。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不斷地注入活水,才能不斷地在課堂教學上“清如許”,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師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積極進行探索和創新,努力使語文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 陳宏偉.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教育的思考[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
[2] 張本根.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四川教育學報.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