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自《The Voice of China——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開播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成為了收視率第一的電視節目。本文從編導藝術的角度分析了該節目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是依靠節目的前期策劃和中期執行。
關鍵詞:編導藝術 策劃 《中國好聲音》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The Voice of China——中國好聲音》是浙江衛視聯合星空旗下燦星制作強力打造的大型專業音樂真人秀,是席卷海外的音樂颶風《The Voice 美國之聲》的中國版,該節目出現了目前中國音樂類節目最頂尖的明星陣容,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四大明星導師現場坐鎮,只選擇最具潛力的聲音。秉承海外節目的模式,四位明星導師對于所有學員只有一個評判標準:那就是聲音。《中國好聲音》播出以來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居全國第一。下面我們從電視節目編導的角度來解讀《中國好聲音》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環節設置豐富而完整。
策劃是人們從事一項活動時調動經驗和智力尋找最優辦法最佳途徑以求得最佳效應和最佳結果的行為。著名策劃人王志綱對策劃有一個既形象又生動的說法:“什么叫策劃?我有一種說法 條條道路通羅馬,最近的畢竟只有一條,策劃就是找出這條路。”①電視策劃的時代已經到來,現在的電視競爭,更多的不是技術時段和空間的競爭,而是智力的競爭,策劃與創意的競爭。一檔好的欄目,不僅僅取決于播出時段和主題本身,而且取決于主創人員的集體智慧,策劃創意人員的思想及技巧運用,這樣才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選題,形成拳頭,打造并推出精品。②娛樂永遠與商業密不可分,過去一些音樂類節目為了賺取收視率和關注度,以毒舌、炒作、緋聞為賣點,對中國音樂產業卻并未有明顯的推動,而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節目則是積極響應廣電總局的號召,以振興中國樂壇、培養未來巨星為己任,拒絕“毒舌”,杜絕“緋聞”,以真聲音、真音樂為唯一的宗旨,力爭讓四位明星導師找到值得培養的樂壇新人,為中國樂壇的發展提供一批懷揣夢想、具有天賦才華的音樂人。
《The Voice of China——中國好聲音》的制作及播出將歷時三個半月,最終在浙江衛視播出的節目中,包含了“導師盲選”、“導師抉擇”、“導師對戰”、“年度盛典”四大階段。這個節目并不是像其他選秀節目一樣只為選手們拍個名次,而是從選拔到導師培訓到出成果,一系列的環節都是節目的一個部分,所以整個節目是豐富而完整的。
第一階段“導師盲選”的新意在于:四位導師背對這選手,看不見學員,高矮胖瘦,美麗丑陋一概不知,只能評介他們的聲音來判斷,導師唯一選擇的是他們的聲音和唱功,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擾。如果導師想選擇這位學員就可以按鍵使椅子轉到面向學員的一面,志著學員被該位導師納入旗下。當超過兩位導師轉身的時候,選擇權將會轉到學員手里,學員自己來選擇想跟隨學習的導師,這一環節在考驗學員唱功的同時,更是多位明星導師決判力的大比拼。這一階段導師也有名額限制,只能夠選14名學員。
第二階段則是“導師抉擇”,在四位明星導師選出自己的門下弟子后,將會專門培訓所有學員的音樂才藝,最終,四位明星導師旗下的弟子將會同臺演出,誰能成為優秀學員,就得看在導師門下學習的時間里,誰的潛力能夠得到充分的挖掘。
節目第三階段的“導師對戰”,就是對四位明星導師“教學能力”的一次考驗,經過相同時間的培訓,誰的學生發揮得更好,也得在舞臺上見分曉,最終每位導師選出一名最優學員。
至于第四階段的年度盛典,則會成為《中國好聲音》節目所有導師和學員的一次大型演唱會,在這場盛典中,四位導師選出的最優學員最后角逐唯一一位“年度好聲音”的席位,他們的音樂才華,也將接受所有觀眾的共同檢驗,。
二、高級別的音樂導師加盟
編導的創作活動也是一項社會活動,是一個熟悉和認識社會的過程,是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一方面,需要社會各部門的配合,才能完成選題策劃拍攝,因此編導要善于和各種各樣的人交朋友。③《中國好聲音》集結了大陸、臺灣最頂級的幾位音樂人成為該節目的導師,包括劉歡、那英、庾澄慶和楊坤。他們在樂壇的影響力不言而喻。以往選秀節目是捧紅選手也捧紅評委,尤其是那些在二三線徘徊靠“毒舌”或個性迅速躥紅迎來第二春的歌手或音樂人。《中國好聲音》的導師則是華語樂壇重量級的人物劉歡、那英在以前的選秀節目甚至綜藝節目中是根本看不到的。
節目中,除了歌手以外,幾位導師的表現更加搶眼。各位重量級的導師都給與他們很真誠的建議和鼓勵,在爭取學員加入自己的隊伍的時候妙語連珠,幽默機智,有的時候還互相攻擊、奚落,讓人捧腹大笑,也有的時候導師感性深情,為學員而感動流淚,讓人們覺得高高在上的大明星也有柔情的一面。
三、以獨特節目視角作為切入點。
同樣的事物,如果選取一個獨特的視角,就能使老題材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引人入勝。面對如此眾多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宗旨和目標就是選擇中國范圍內擁有好聲音的歌手,所以他們的節目策劃就以好聲音作為切入點,不參雜其他的干擾因素。其實,不管是歌手還是普羅大眾大部分人都是相貌平平,聲色具備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只以聲音作為評判標準的比賽就意味著給了很多人展示自己實力的平臺,有很多之前因為相貌而被忽略的人都將為此而得到一展抱負的機會。
四、懸念迭起,觀眾期待不斷——2012,椅子很忙!
該節目以聲音作為評判標準,那么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導師們真的只聽聲音呢?畢竟眼睛比耳朵快啊,眼睛看到了的情況就會給人先入為主的判斷,所以有了這么一句話:“在《中國好聲音》節目中椅子成了最耀眼的道具,在學員唱歌的過程中,椅子的轉動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觀眾在學員唱歌的過程中不僅要欣賞歌聲還要關注著導師們的動作。由于比賽規定,在學員唱歌的過程當中導師進行選擇,學員唱歌結束也意味著導師的選擇時間結束,如果在唱歌的過程中沒有導師為學員轉身,也就說明學員將會被淘汰,所以這使得《中國好聲音》比其他選秀節目多了一份扣人心弦的期待。觀眾期待著學員有好的表現,能呈現出最好狀態,給觀眾帶來一場音樂的盛宴,期待著有導師這名學員轉身,當有導師轉身的時候,觀眾又期待著看能有幾名導師為其轉身,等唱歌結束后如果這名學員有多名導師為其轉身,那么觀眾們還期待著導師們會對這名學員說怎樣的吸引的話,這名學員最終會被哪位導師感動,加入哪位導師的隊伍之中,等等的期待使得整個節目的可看性非常高,節目一直在吊著觀眾的胃口,一直存在懸念,而且懸念一個接一個,只要有學員在唱歌,懸念就永遠不會結束,節目就會一直抓住觀眾的心。
當然《中國好聲音》也不足之處,電視節目是聲畫結合的,除了聲音以外,畫面的美感和吸引力也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但是《中國好聲音》過多注重聲音的表現,就歌手的表演不做太多的要求,使得節目在畫面觀看性上略遜一籌。但是,不得不承認《中國好聲音》之所以在節目已開播就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在前期策劃、中期執行的過程中都是有過人之處的,絕對是目前最成功的選秀節目。
注解:
① 王志綱:策劃旋風[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
② 馬池珠:論科教節目的編導藝術[J],理論學刊,2012(1),第124-126頁。
③ 馬池珠:論科教節目的編導藝術[J],理論學刊,2012(1),第124-1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