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相關問題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熱門課題。當前,人們對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看法分歧較大。有人認為它提供了可供研討、運用的基本模式,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有人認為模式的存在,極易于使閱讀教學僵化。本文對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研究的文獻進行梳理,將目前對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性文章分為兩大類,即理論研究類和實踐探索類,試圖通過對語文閱讀教學研究領域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的梳理來發現目前該領域所存在爭議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趨勢、被研究者忽視的領域以便對進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閱讀教學 理論研究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 -0000-02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的中介環節,它是理論的應用,又是實踐的概括,它是理論的物化,又是實踐的升華。研究和探討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豐富和發展教學理論,而且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任何教學模式都有一套獨特的操作程序,詳細具體的說明其教學活動的邏輯步驟,以及各步驟所要完成的任務等。它規定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每一步應完成的任務。教學活動必須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才能保障其合理、有效地實施。
1972 年,美國學者喬伊斯和韋爾合作出版了《教學模式》一書。“教學模式”理論正式誕生。他們認為,“教學模式是一種可以用來設置課程、設計教學材料、指導課堂和其他場合的教學計劃或范式”。
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理論和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中介,在當代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 80 年代以來,隨著教學模式理論的引入我國,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也如影隨形,涌現出了眾多影響廣泛的教學模式。如錢夢龍老師的“三主四式”語文教學模式、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等都一度對語文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歐美的教育學者和老師對教學模式的研究比中國稍早,其成果也較豐碩,從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0 年版的美國學者的《課堂教學策略》和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1 年出版的美國學者的另一專著《當代西方教學模式》兩書中都有體現。可以看出他們設計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和理論研究的程度之深。我國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始于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在吸收國外先進思想和理論的基礎上。
(一)研究狀況概述
對教學模式的研究,教育界一方面從理論研究入手,另一方面推進教學模式的實踐進程。就閱讀教學,語文教育界出現了一批頗具影響力的閱讀教學模式,成果頗豐。期刊方面,對“中國期刊網”的核心期刊上收錄的相關文章進行統計,研究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文章有共 39 篇。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研究資料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理論研究類和實踐探索類。
1、理論研究
(1)梳理閱讀教學模式的發展歷程。如徐輝《語文體驗式閱讀模式研究》梳理了中國古代、近現代、以及當代的教學模式。王乃森等人的《語文教學過程研究》梳理了西方古羅馬時代到當代單篇課文教學過程以及我國從戰國時期至當代單篇課文教學過程探索的歷程。高娜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建構》也分階段的介紹了國外以及國內的教學模式發展歷程,并列舉了各個階段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教學模式。
(2)總結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如肖明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研究》一文梳理了古羅馬、日本、前蘇聯等的閱讀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以及中國從戰國時期至今的教學模式,清晰的展現了國內外從古至今的成功的閱讀教學模式。盛冰、季銀泉在《我國當代語文教學模式》中介紹并評價了7種當代相對成熟且具代表意義的閱讀教學模式。劉華的《中學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研究》一書中也很詳細地介紹并分析了現、當代語文教育史上比較有影響的 11 種閱讀教學模式。此外,也有人注意到新課改以來產生的閱讀教學模式。
(3)總結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成敗得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中認為閱讀教學程式化導致閱讀效率不高、教學方法單一是學生失去對語文的興趣,同時他指出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章華在《從赫爾巴特到魏書生——淺談我國語文教學模式的發展與進步》一文中則認為我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其探索發展的歷程中取得了諸多成就。孫建明在《當代語文教學模式探析》一文中的觀點則更為全面。他認為當代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指導思想、教學內容組織、模式設計上所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實踐探索中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對歷史的研究不夠客觀以及教師主宰教學等不可忽視的問題。
(4)探討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對于如何運用他人模式的問題,人們的看法較一致,普遍認為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對于如何構建模式,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議。如余映潮在《語文教師實用研究技法:模式研究法》一文中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教學模式首先要深入研究、領會課標的理念與思想,其次應該在創新上多做文章,在實用上多下功夫,在簡潔高效上多動腦筋。高娜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建構》一文則提出了傳統閱讀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建構方式單一化、呈現方式簡單化、建模目的籠統化、模式推廣渠道過于狹窄、模式運用重“硬”輕“軟”等問題,并以建構主義理論為背景探討了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為閱讀教學模式建構開辟了新的理論視野。 (5)展望閱讀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孫建明在《試論當代語文教學模式改革之路》一文中對語文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選擇、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學習過程、教學空間利用和教學手段運用的發展趨勢作了預測。劉艷君《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一文中通過分析我國閱讀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動因對新課程時期的閱讀教學模式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借鑒和參考進行總結,提出教學活動應由灌輸式向引導式轉變,并加強多維度閱讀方法的指導。 --!>
除了以上五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外,一些一線教師和學者還從獨特的視角出發研究閱讀教學模式。如錢進在《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中以語文閱讀教學的心理學基礎對“閱讀”做出了不同的解釋,并將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分類,并分析了各類模式的具體操作策略;張科杰的《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建構》一文分別從建構主義、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和對話理論入手分析了閱讀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原則。
我國的閱讀教學模式理論研究在梳理我國閱讀教學模式的發展歷程、評價現當代閱讀教學模式典型、剖析以往閱讀教學模式探索的成敗得失、探討閱讀教學模式的運用和建構、預測未來閱讀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正確認識閱讀教學模式的價值與作用和深入研究新課程以來的閱讀教學模式等方面還有待加強。此外,在已有的理論研究中還缺乏對閱讀教學模式概念內涵和構成要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2、實踐探索
我國的閱讀教學模式探索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教學思想中便已有教學模式的萌芽,語文教育界也一直把孔子的“學—思—行”思想看作是我國語文教學模式的發端。獨立設科以后,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于 20 世紀 20 年代掀起了閱讀教學模式建構的第一次熱潮。黎錦熙、朱自清、中華國語學會、軟真、袁哲、王森然等語文教育先輩們都提出過自己的閱讀教學模式。改革開放以后,國內又迎來了閱讀教學模式建構的第二次熱潮。錢夢龍、魏書生、潘鳳湘、洪鎮濤、黎見明、李敬堯、歐陽黛娜等一大批語文特級教師都在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構建了自己的閱讀教學模式,且這些模式大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雖然在 21 世紀初期否定、批判閱讀教學模式之聲日漸興起,但是新的閱讀教學模式仍舊層出不窮。新課程實施以后,人們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展開了新的探索,并且已經相繼探索出了許多新的閱讀教學模式。但是,正如本文開篇“問題的提出”中所說,新課程時期所建構的高質量的閱讀教學模式較少,還需進一步探索。
從上面對閱讀教學模式實踐探索狀況的分析可以看出,自語文單獨設科以來我國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建構的閱讀教學模式數量龐大。
這些閱讀教學模式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現代語文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另外,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閱讀教學模式構建仍是新課程時期語文教學領域的一大關注熱點。
(二)存在的研究空間
從“理論研究”概述中可以看出,人們尚未明確界定閱讀教學的概念內涵和構成要素,對閱讀教學模式價值的認識也存在著較大的爭議。閱讀教學模式的概念和構成要素以及閱讀教學模式的價值問題是閱讀教學模式研究中的基礎性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與否將既影響到閱讀教學模式理論研究的深度,又影響到閱讀教學模式實踐探索的效度。
從“理論研究”概述中還可以看出,由于時間倉促等因素,人們對新課程實施以來出現的閱讀教學模式的關注較少、研究較為薄弱,這一方面有著較大的研究空間。深入研究新課程以來的新的閱讀教學模式,一方面能讓我們清晰地認識新課程實施以來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狀況,一方面有助于我們從中發現尚待探索的空間。
從“實踐探索”概述中可以看出,構建符合新課程精神的較高質量的閱讀教學新模式是新課改時期語文教學領域的一大關注熱點。
參考文獻:
[1] 尤曉輝,《對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思考》,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2] 楊鳳軍,《高中語文_自探共研_閱讀教學模式構建與運用》,碩士論文,2005年10月
[3] 劉雨,《高中閱讀教學模式探微》,說是論文,2006年5月
[4] 陳付良,《構建_四步導讀_語文閱讀教學模式》,2005年5月
[5] 王睿,《近三十年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發展研究》,碩士論文,2009年5月
[6] 付煜、段雙全,《論_選點突破式_閱讀教學模式》,賀州學院學報,2007年10月
[7] 張海曉,《論建構新型閱讀教學模式》,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3月
[8] 丁慧軍,《試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現代閱讀,2012年第1期
[9] 馮巖,《新課標理念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建》,社科縱橫,2011年10月
[10] 楊新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才智,2012年1月
[11] 張科杰,《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建構》,碩士論文,揚州大學
[12] 徐輝,《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研究》,碩士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5月
[13] 錢進,《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分析》,教學與管理,1999年2月
[14] 馬力競,《中學語文四步閱讀教學模式的初探》,碩士論文,東北師范大學
[15] 周勝,《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碩士論文,福建師范大學
[16] 劉艷君,《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月
[17] 高娜,《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建構》,碩士論文,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4月
[18] 盛冰、季銀泉,《我國當代語文教學模式》,教學與管理,1993年2月
[19] 郭清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之探討》,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9月
[20] 張爭艷、張洪平,《主體性閱讀教學模式初探》,文學教育,2010年9月
[21] 章華,《從赫爾巴特到魏書生——淺談我國語文教學模式的發展與進步》,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1月
[22] 孫建明,《當代語文教學模式探析》,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