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小婦人》以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內戰時期的新英格蘭小鎮為背景,生動講述了馬奇家四姐妹成長的過程。本文從拓荒精神入手分析了美國社會的變遷以及四姐妹在面對苦難時的堅忍不拔的性格,對我國當代青少年的教育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婦人》;美國人;拓荒精神
中圖分類號:1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1.引言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1832-1888)是一位美國女作家。她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日耳曼敦,自小受當作家和教師的父親的影響,很早就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小婦人》一書中作者把自己描寫成喬·馬奇,她的姐妹安娜、亞碧、伊麗莎白便分別成為瑪格麗特、艾美、貝思。至于勞里,他的原型是路易莎1865年陪同一位貴夫人在歐洲旅行時邂逅的一位年輕的音樂家,路易莎曾與他生出情愫,但終于沒有結果。書中的許多故事取材于現實生活,《小婦人》出版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打動了無數美國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的心弦,成為公認的美國名著,100多年以來,一直受到熱烈的歡迎。
2.拓荒精神
美國人的拓荒精神源自美國早起移民者的生存意識。移民者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尋找生存之地,他們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信念來武裝自己,使自己樂觀面對新生活的到來。關于拓荒精神,我們可以追溯到新海上航線開始時期。從十五世紀起,為了追求更多財富,歐洲人開始通過航海來發現新大陸。尤其是當歐洲人和清教徒乘著五月花號輪船到達美洲大陸的時候,他們敢于踏上這片未知的土地并勇于開拓領地。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人需要更多的原始資本,也需要更多的自由和平等意識來支援更多的移民者,所以很多人去了美國西部地區掀起淘金熱。拓荒精神成為美國西進運動中的基本精神,并對美國的進步起到了很大的貢獻作用。
3.《小婦人》中的拓荒精神
本論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闡釋拓荒精神在《小婦人》中的體現。第一是堅強和樂觀;第二冒險和創新;第三是友愛和互助。從這三個方面,我們可以充分了解到美國人的拓荒精神。
3.1 堅強和樂觀
《小婦人》是以美國內戰為寫作背景的,盡管馬奇家四姐妹沒有去戰場參加戰爭,但是她們也需要努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在小說開頭第一章朝圣部分,四姐妹收到了遠在戰場當隨軍牧師的爸爸的來信:
我知道她們會牢記我的話,做好孩子,忠實地做她們該做的事,勇敢地生活、戰斗,善于自我控制。等我重返家園的時候,我的四個小婦人一定變得更可愛,更令我感到驕傲。(Alcott,2002: 8)
當大家讀完爸爸的來信時,都急于表達內心的傷感,但是貝思什么都沒說,她只是面對現實,擦干眼淚,然后開始做家務。當媽媽不在家,其他姐妹忘了給其他貧窮家庭節省出來開支的時候,貝思擔負起照顧其他孩子的責任。
貝思體質比較弱,因為她得了猩紅熱。盡管她活下來了,但是體質越來越差。當她意識到死亡向她靠近時,她沒有抱怨,而是接受現實,非常堅強。她對喬說:“我只想說我從來沒感覺自己能活很久,我不像你們三個,從來沒對未來奢望過什么。”(Alcott,2002:345)
由此可以看出貝思非常堅強,樂觀。面對死亡,她很平靜,沒有任何恐懼。而貝思的另外一個姐妹艾美,也同樣如此無畏別人的目光,勇敢追求自己的快樂。這也正是她們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對于整個國家來講,人們也是需要這種堅強樂觀的精神去克服困難的。
3.2 冒險和創新
喬是一個假小子,熱愛讀書和寫作,不喜歡和女孩在一起說別人的閑話。當四個女孩表演喬寫的劇本的時候,喬總是扮演男士,而其他女孩扮演優雅的女士。喬靠寫作來養活家人。然而十九世紀的女士只有三個角色:女兒,妻子和媽媽,人們從不指望女的外出工作,即便是養活自己。所以大多數女的沒有選擇,只能結婚,繼而依附于自己的丈夫。
但對于喬來說,她沒有結婚的欲望,她更愿意和家人在一起快樂的生活,喬最好的朋友勞里是個有錢的年輕人。在其他姐妹的眼里,喬遲早是要嫁給勞里的,因為勞里是個富有的年輕人。勞里大學畢業后即向喬求婚,然而喬拒絕了。她的這種做法在常人看來是極為冒險的,放著一個有錢不嫁,卻要自己養活自己。但對于喬來說,她選擇了一條不平凡的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養活家人。最終,她出版了自己的小說并獲得了成功。
正是喬的冒險和創新給自己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美國作為一個新生國家,同樣也需要這種拓荒精神去發現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
3.3 友愛和互助
在小說開頭,也就是當圣誕節即將到來的時候,四姐妹正討論會得到什么樣的圣誕禮物。可媽媽告訴她們在不遠處一個貧窮的家庭里剛出生了一個嬰兒,而這個家庭還有六個小孩需要吃飯,他們沒錢生火,沒錢吃飯,正在忍受饑餓。
“你們愿意把自己的早餐給他們當做圣誕禮物嗎?”媽媽問道。這幾個女孩其實也正餓著,所以大家沉默了一分鐘,沒人說話。突然喬說:“很高興你是在我們開始吃飯之前回來。”接著貝思急切地說:“我可以一起去并把食物給那些小孩嗎?” 艾美也說到:“我應該帶上奶油和松餅。”這是梅格已經開始把蕎麥粉蓋上,把面包放進大盤子里。(Alcott,2002:15)
這四個女孩犧牲自己的圣誕早餐去幫助,關愛那些更加貧窮的家庭,自己卻餓著肚子。這種精神確實讓人佩服,我們相信這種友愛互助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個社會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4.結語
綜上所述,馬奇家四姐妹向我們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美國人的拓荒精神,她們堅強而又樂觀,富有冒險和創新精神,同時對別人也充滿友愛與互助。這種精神不僅激勵了馬奇家四姐妹,同時對我們當代年輕人也具有一定的鞭策作用。
參考文獻:
[1] Alcott.Louisa May.Little Women [M].New York: Bantam.2002.
[2] Wang Ruixue.Re-interpreting Little Wom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cendentalism[D].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07.
[3] 劉慧芳.從《小婦人》看十九世紀新女性[J].文學與藝術,2004,(1) :25—26.
[4] 陽萱.從《小婦人》看十九世紀美國女性自由主義[J].科技信息,2009,(3)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