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溝縣第二初級中學 河南 扶溝 461300)
摘 要:本文論述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分析了高氏三代人不同的性格:封建家長制的代表高老太爺;封建道德的維護者高克明;新人的體現者高覺慧;還有具有雙重性格的人物高覺新。從而深刻反映了封建家庭的腐朽和五四運動隊封建思想制度的沖擊,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
關鍵詞:封建專制 封建道德 沒落 反抗 覺醒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家》寫成于1931年,是巴金第三個三部曲“激流”的第一部,當時以《激流》為題發表在上海的“時報”上,1933年由北平開明書店出版。
《家》并沒有完整的反映高氏家族沒落的全過程,但是它卻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對高氏官僚大地主家庭的崩潰、沒落的原因,進行了準確、生動而形象的描述。它通過高老太爺、克字輩和覺字輩三代人物的描寫,控訴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
一、 封建家長制的代表——高老太爺
封建家長高老太爺這一代,是頑固維護封建統治的一代,封建家長制的殘忍在他的身上表現得最為鮮明。高老太爺作為一家之長,他既以衛道者自居,對子孫“敬孝戒淫”,反對一切新事物;但又偏以風雅自居,不但年輕時荒唐,而且腐朽之年玩小旦,娶姨太太。高老太爺這個藝術形象,最完全的體現了高家專制者的全部德性和特征。他是這個大家庭的創始人,一個恪守舊道德的家長,當他依靠著封建思想和封建的倫理道德來管理整個家族時,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罪惡就通過他表現出來。小說中的一樁樁悲劇,追溯根源都直接或間接關系到他身上,他成了封建思想道德和封建專制的化身。作為封建的專制家長,他們的一時高興或意氣用事,就會把一個奴才的生命和兒女的幸福當兒戲,從鳴鳳的死到梅的郁死,我們都可以看到中國的封建社會就是缺乏平等和愛。當這種特征滲透到人們的意識深處,支配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時,才表現出真正的殘忍來。正因為高老太爺是封建制度的化身,所以他的盛衰都取決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盛衰。作者在作品中這樣寫到:“他隱隱約約地見他的兒子們怎樣飲酒作樂,說些嘲笑他的話,他又看見他的孫子們驕傲的走在一條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無力的躺在那里。”這就是他死的最大原因:紈绔子弟的荒淫無恥內部蛀空了的封建家庭;新一代人的叛逆者又從外面動搖了這個制度的根基。一葉落而知秋近,他的死,敲響了封建制度走向滅亡的喪鐘。
二、 封建道德的維護者——高克明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動搖封建土地制度,高家仍然是大地主,但是清政府被推翻后,高家在政治上遭受了打擊且在思想意識上有了改變,克安、克明、克定是高氏家族的第二代,這代人中克明逐漸向資產階級轉化,作為大地主的兒子,他的錢不再是買田買地,而是買股票,他較多的涉足到社會各階層,多多少少看到了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到了封建家庭的衰落形勢,正是他具有正確的認識,所以他略微比家族中其他的人清醒些,也就成了挽救這個龐大的封建家庭的支柱。但是由于他長期在高老太爺和封建家長專制的壓迫之下,雖有愿望,但無所作為。巴金是“五四”新文化的產兒,他對封建家長專制的揭露和抨擊態度本身,只能說是戰斗熱情的產物。因此,他在小說中以更多的篇幅來刻畫這個家族中的年輕人,即高家覺字輩的人物,以他們的行動、追求和遭遇來展示新舊兩種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沖擊與碰撞。
三、 新人的體現者——高覺慧
高家覺字輩的人物覺慧等是受五四思想影響的一代,他們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作者把《家》所敘述的故事發生時間安排在五四運動之后,充分描繪了五四運動對高家的影響。高家長房的三兄弟不僅行動叛逆,而且十分著迷于宣傳革命思想的新思潮刊物《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其中覺慧還勇敢的參加省城的學生運動,是高家最具反叛精神的人物。但他畢竟是封建家庭的一個地主少爺,在他的性格中,也必然具有著出身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新人的性格弱點,他對封建家庭的反抗很堅決,很激烈,但他并沒有成熟的觀點和徹底的反抗精神,所以在反抗中流露出感傷的情緒,對高老太爺也存有幻想。作品在描寫覺慧具有矛盾而復雜性格的同時,突出表現了他的反叛性格:他與陳姨太在捉鬼事件上的沖突,是作品中新舊兩代人直接對抗的高潮。巴金正是把覺慧寫成了最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物,所以覺慧的出現,敲響了封建家族走向崩潰的喪鐘,他和覺民作為封建家庭的叛徒和破壞者,他們越是生機勃勃、青春煥發,就越顯得這個家庭氣息奄奄,日落西山;他們越是強壯有力,斗志昂揚,越是給這個家庭更大、更沉重的打擊。
四、 雙重性格的人物——高覺新
在高氏家族的第三代人中,覺新是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物,他既是封建階級選定的接班人,又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是一個新舊參半的人物。他是在五四運動前成為高家地主大少爺,從小接受了封建的正統觀念,是一個封建階級的奴仆,因而被克明選為接班人;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他與表妹錢美芬的幸福婚姻因雙方母親牌桌不和而斷送,又被父親抓鬮娶來了瑞鈺,整個過程顯示著封建家長制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殘酷無情。因為他是這個家庭的長房長孫,擔負著這個家庭興亡的歷史責任,他受到的是封建道德和個人道義責任的影響,不允許他像弟弟們那樣沖破封建家庭的牢籠,走向新生活。覺新的悲劇,是封建社會末期的一部分知識分子的悲劇。在舊家庭,他是一個暮氣沉沉的少爺;在與覺慧、覺民在一起時,他又是一個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然而他又是一個承受著太重的舊文化因襲負擔的人,在封建意識壓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無力自拔,無力找回自我,最終成就了自己悲劇式的一生。
從以上三代人的自身發展情況來看,作者在作品中抨擊的是舊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惡,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反映了五四運動對中國封建思想和封建家庭制度的沖擊。所以正如巴金所說的“我憎恨的不是個人,而是制度”、“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呼吁人們起來摧毀它!
參考文獻:
[1]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 黃修己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1
[2] 《中國現代文學自學指導》 李平 中央電大出版社 1998
[3] 《中國現代文學史》 吳宏聰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2
[4] 《家·春秋》 巴金 黑龍江人們出版社 1999
[5]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 錢谷融 奧林匹克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