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 南京 211100 )
摘 要:2012年4月5日,溫家寶總理簽署了國務院令,公布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一項公共政策從規劃到制定,由于沒有實際進入實踐過程,所以發生實踐性危機的概率很小,但是政策實施一旦進入實踐的過程 ,危機發生的概率就會隨著實踐的深入而凝集。本文運用公共政策相關知識淺析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在制定實施過程中具體問題,在肯定該政策的同時指出存在的一些不足,并給出了一些參考意見,以期避免讓“校車安全”成為短期的政績工程。
關鍵詞:公共政策 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評估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822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引言
近幾年來,校車安全事故頻發,校車安全刺痛了全社會的神經,教育部曾做過一個“中小學生上下學出行方式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全國中小學校共有在校學生1.8億人,有接送中小學生及幼兒上下學車輛28.5萬輛,其中符合標準的校車2.9萬輛,僅占10.32%。換句話說,平均6428名中小學生才擁有一輛專業校車。所以完善校車安全立法至關重要。
一、 淺析政策制定理論對《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出臺的規范要求
首先,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民主的過程。即國家和部門在計劃和制定政策的過程中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要充分的考慮事物發展的合理的內在邏輯性,充分考慮個人和社會的承受力。在制定《校車安全管理條例》時,有關部門就引入了民主協商的程序,充分考慮民眾的利益。2011年12月1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校車安全條例(征求意見稿)》,起草部門對公眾的意見逐條進行了認真研究,對征求意見稿作了多處較大修改。
其次,任何一項政策的制定,都是一種利益的再分配。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的利益是多元化的,公共政策制定實際上是對多元利益的一次重新資源配置。《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在制定中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及其教學點的設置、調整,應當充分聽取學生家長等有關方面的意見。這也是國家對“撤點并校”政策的調整和糾正,目的是使校車政策更加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最后,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要保障政策的科學性、可行性。《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從制定到實施雖然不到半年,但是在制定的過程中起草部門向各省(區、市)和各有關部門發函征求意見;到一些地方重點是農村地區調研,實地考察校車運行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起草部門對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包括公眾提出的7000多條意見,逐條梳理,認真研究,從而確保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立法質量,使該政策科學可行。
二、《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制定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新校車難上牌。伴隨著國務院制定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在4月5日公布施行,很多地方的小學、幼兒園購買了符合國家新標準的校車用來接送學生,但是很多學校卻遭遇了“辦不了牌照,無法取得校車標牌”的尷尬。主要原因是因為目前很多地方并沒有制定適合本地的校車管理辦法,而校車掛牌的流程又相對復雜,涉及的職能部門比較多,所以導致了新校車難上牌的局面。
其次,校車特權實施有難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規定了校車通行擁有三項優先權。那在實際中校車真的會成為馬路上的VIP嗎?2012年4月5日《校車安全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廣州的馬路上隨處可見裝飾一新的校車,雖然按照新規定,校車可以在專用的公交通道上行駛,但是當校車遭遇下班高峰期時,所謂的校車特權幾乎是看不見也摸不著,所有的社會車輛都會來跟校車搶道。看來校車特權在實施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
再次,校車經費要盡快落實。校車的經費是保障校車安全運行的關鍵問題,《校車安全管理條例》明確指出國家建立多渠道籌措校車經費的機制,并通過財政資助、稅收優惠、鼓勵社會捐贈等方式,按規定支持校車服務。多渠道的籌措校車經費,確實符合我國實際,但是在實際中,經調查發現,一些民辦學校在應對校車新規之余“另辟蹊徑”,減少了校車數量,并且縮減了校車接送路線,最后還是損害學生的利益,而這一切歸根原因還是一個字“錢”。
三、針對《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制定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第一,完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細則,明確各部門職責義務。針對新校車出現“掛牌難”的情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出適合本地區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細則。同時應該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關注校車安全本應就是全社會的責任,但是當前還只是個別部門把校車管理納入本職工作,所以要明確教育、交通、財政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建立健全各種管理機制,使各部門做到各司其職,提高校車安全管理成效,大力推進《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實施。
第二,加大交通管理力度,確保校車特權順利實施。在完善校車管理的各項制度中,確保校車特權順利實施十分重要。公安交管部門必須依據法律賦予的管理職責,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確保校車可以在公交專用車道以及其他禁止社會車輛通行但允許公交車輛通行的路段行駛,對不避讓的校車的車輛除了進行處罰外還應該對其進行教育批評。同時教育、公安等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強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利用各種宣傳教育平臺,讓人們知道校車安全駕駛的重要性,明白設立校車“特權”的特殊意義,能自覺地避讓校車。
第三,要落實公共財政經費對中小學安全的投入。在美國中小學生的運輸費用都被列入教育預算,由各州下撥到市(縣),再由市(縣)下撥到學校,由學校集中統一購買校車,管理和聘用司機,學生免費乘坐校車,各級政府財政對校車管理給予補助,每年每個學生的校車補貼是400美元。日前,有關部門正在制定相關的校車經費條例,很快就會出臺實施。所以我們認為國家在制定校車經費條例的時候可以借鑒美國等國家的經驗,中央和地方應該建立校車專項補貼資金,解決落后地區無錢投入校車服務的問題,并且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使得財政資金落到實處,切實的保障孩子們上學安全的問題。同時為了減輕學校和家庭的負擔,國家可對學生的車費進行適當的補貼,不同的地區和城鄉可因地制宜的制定不同的補貼標準。小結
《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制定將人們關心的校車安全納入了法治的軌道,從而保障了中小學生的人身安全,這也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制定的過程中,起草部門堅持科學立法、需求回應和利益協調的原則,實現了最優的政策選擇。但是也相應的存在如新車難上牌,校車特權實施有困難等問題。任何一項公共政策從出臺到實施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以使得公共政策更加科學合理。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協調好職能,解決《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避免“校車安全”成為短期“政績工程”,讓該政策走的更好更遠。
參考文獻:
[1] Brian W.Hogwood and Lewis A.Gunn,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world,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84,p.68.
[2] 陳慶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 王培祥.近200年歷史鑄就的北美校車文化[J].商用汽車,2010(7):14.
[5] 李滿賀,王文來.民工子弟學校校車安全問題及對策[J].道路交通管理,2005(12):23〖=D(〗語言研究〖=〗〖=S(〗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