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3)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因此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新的英語教學方法應符合新時代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語言學習規律的體驗式教學方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主體地位;現代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1.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的不適應性已經逐步顯現出來。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一種最基本的工具,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國從小學就開始開設英語課程,一般的學生基本都要接受十多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英語學習,但最終到工作中要用的時候,基本都很難做到學以致用,尤其國內的學生在聽說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未必能取得好的收益。那么作為在校的英語教師,分析現行的英語教學方法有何不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如何加以改進,怎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和使用能力是如今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在分析當前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遵循語言學習規律的新的體驗式的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2.英語教學方法現狀分析
現行的英語教學方法基本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授課,按照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對班級授課制度的設想,班級的人數大致在十五人左右,但隨著我國的擴招政策,現在我國學校的班級人數大多在五十人左右,有的學校甚至達到一百人以上。隨著班級規模的增大,班級授課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明顯,因此,英語教學也就面臨眾多問題和困難。
2.1 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
由于班級授課形式下學生數量較多,在面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時,該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教學活動多由教師做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性學習,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3)時間、內容和進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更多的內容和方法;
(4)由于以“課”為活動單元,而“課”又有時間限制,因而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材內容人為地割裂以適應“課”的要求;
(5)教學面向全班學生,步調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2.2 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擴招政策的實施,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適用于新時代的英語教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1) 教師人數短缺導致班級人數增多
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師和學生比例達到1:130,教師在高強度、大容量的工作壓力下,沒有出國培訓和進修的機會,從而導致班級教學的主體——教師,無法跟上教學改革的需要,同一種模式的培養學生,這樣不僅使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沒有及時更新,并且根本不可能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照此下去,較差的學生跟不上進度而逐漸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而水平好的學生又因為進度慢也對英語產生厭倦情緒。
(2)班級授課制導致語法學習淡化
大學擴招以后,由于強調英語的實際操作能力,導致以前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地位的下降,學生習慣掌握對簡單句的理解,對長句、疑難句的分析和理解非常陌生,降低了他們對英語短文的閱讀速度,也影響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在大學英語考試特別是四六級測試中,語法能力差的學生在翻譯、閱讀以及寫作方面的分數都普遍比較低,而閱讀理解通常都是英語考試中分數比重最大的部分。另外,高校在對語法教學的認識上也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學生在大學之前已經花了大量時間學習語法知識,在大學期間強調語法學習的必要性不大;二是在用英語口語中,語法上有點錯誤也不影響語言上的交流;再者在大學英語課上,基本上就是精讀和聽力占用,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語法知識,所以,語法學習必然會淡化。
(3)英語應用能力偏低,英文知識積累欠缺
很多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認識只停留在拿個等級證書,詞匯積累量非常少,在表達時根本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英語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內涵豐富,要想真正學好它,就要在平時積累英語的各個方面的知識,領會語言的內在邏輯,理解英語世界的價值取向以及生活情趣。
3.新英語教學方法探索
在深刻了解并分析現行英語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筆者提出一種新的英語教學的方法及思想,符合新時代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語言的習得規律。
3.1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當作為學習的主體,而并非老師主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而我國現行的班級授課制是得老師不得不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一味的接受知識,而非在應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知識。由于我國是單一語種的國度,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缺少語言環境,平日學生除了漢語外,很少接觸外語;學生們的學習材料來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師和教材,而且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很大,必須進行有意識的學習。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師的講授占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而學生們只是在被動地記下老師講解的筆記,因而學生的主動性得不到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必然不佳。
3.2 遵循語言的學習規律
語言學習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我們學習母語先從聽說開始。每個人開始學習母語的時候都是大人們無數次的重復發音,使得他反復聽,慢慢可以建立實物與語言之間的聯系,從而積累下來。同樣英語的學習我們也必須遵行這樣的規律,盡量在生活當中國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比如可以讓自己沉浸在英語的歌聲里、電影里等,從而減少母語對學生影響;還可以采用交際教學法,讓學生在真實的英語環境中用英語交流,讓他們大量接觸英語,培養正確的語感,降低用英語交流的錯誤率。
3.3 力推英語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同樣英語體驗式教學的本質也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電教媒體,實物、掛圖、現實的問題、趣味資料、游戲、音樂、生動的語言等手段,創設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架起學生已知經驗、情感與課文學習之間的橋梁,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喚起學生參與的欲望。
4.結語
在全球化一體化逐漸形成的大趨勢下,英語教學必須探索新的方法,在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遵循語言學習規律,體驗式英語教學法將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既可以解放教師,也可以真正培養出高水平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 盧仁順.二語習得中的共性、外語教學的作用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2] 于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遼寧高職學報,2007.
[3] 王歡.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