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社會發展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在造就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教會學生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健康體育,終身體育的理念。本文通過對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根據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結合21世紀的社會現實狀況,指出了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1前言
目前我們面對的是信息時代和教育時代,教育作為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工程,將越來越受到社會各個層面的重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優化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教材建設,注意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對社會需要的適應性”。[1]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并與該時代的教育發展水平相適應。因此,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必須是在宏觀政策與教育思想引導下,結合自身的發展現狀,探尋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和社會發展的體育教學改革對策。
1體育教學改革現狀
1.1體育教學理念陳舊
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是教學改革的先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始終按著一條清楚的體育基本知識傳授和運動技能形成的教育主線進行,即強調系統的知識傳授和運動技能的掌握,而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環境適應能力的訓練、對自我展示能力的培養、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對社交能力的發展都不夠而且是極度的缺乏[2]。
1.2體育教學內容水平低,缺乏實用性、體育課的魅力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長期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單方面強調體育的健身作用卻忽略了體育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現在的高校體育教材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復雜技術較多,沒有太多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不適合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的培養。以致造成現在大學生喜歡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
1.3體育教學模式僵化
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由統一授課轉變為自由選項,但體育教學模式仍以單一的課堂教學為主,體育課內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互割裂,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相對缺乏,創造性受到壓抑[3]。我國現階段使用的體育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師傳授技術、技能為主,重視發展學生的身體,即“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巡回指導——教學比賽——總結講評”。缺乏針對學生個性與特長的合理教學模式。
1.4體育教學方法單一、呆板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傳統的體育教學法采用的是運動技術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把運動技術直接傳給學生的一種方法。例如:講解、示范、完整和分解法,其直接效果是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術。但是,這種教學方法缺乏新意,缺乏快樂體育的精神享受,學生的積極性不容易被調動起來,忽視了體育以人為本的自然本質。
1.5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仍舊沿用傳統的方法,即只通過對學生運動能力的測定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只能衡量每個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技巧的水平,很難反映學生實際的鍛煉效果。
1.6機械的考核制度阻礙了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體育達標考試是目前體育考核的一貫手段,各種體能測評標準被廣泛應用于體育考試中,而這種考試大都采用評定運動競技水平類似的方法,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2對策
2.1優化教學內容
學校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所要追求的目標應當包括學生的體質基礎、心理發揮水平、體育文化素養與終身體育能力等。因而教學內容從多元化、全面性、發展性的教學目標出發,堅持“四個注重”,即注重體育理論知識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注重選擇適應未來職業的業余生活特點的內容,注重增加與健康有關的教學內容,注重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與人文素質相結合,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相結合。
2.2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從現有的教學法來看,并沒有能夠完全形成獨立的、有系統性的理論體系,而在體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重要的是要把教學方法落實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上。由于受傳統教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習慣于一成不變地灌輸運動知識,訓練運動技能,這種“步伐一致”、“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產生厭倦、反感情緒,甚至放棄體育學習。針對沉悶、呆板的教學方法,為了真正做到“主導”與“主體”相結合,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我們在教學方式上,改變集中而整齊劃一的形式,實行符合大學生身心與個性發展要求的靈活多變的“小組教學”,相信并尊重學生的自主與自律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集體智慧。
2.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體育課程與教學論》中體育課程與教學強調淡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強化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改變只能對體能與運動技能進行評價、只采用終結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單一評價方法,提倡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心得評價體系,使評價成為促進教師有效地教、學生積極地學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因此,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不能單憑經驗去進行,必須建立在科學評價的基礎上;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與學的兩個方面。[3]
2.4改革考核辦法
考核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學對象的個體評價,也是對教學過程的總體評價。為改變過去考核重技評和達標、輕理論知識的現象,我們從1997年開始對理論課實行全校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評分,實踐課實行統一考試標準,由任課教師交叉考試評分。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掌握學生整體水平,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而且也杜絕了人情分,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李軍,周自勇.田徑課程教學法研究綜覽及發展透視[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2):158-159.
[2] 戴敏華.關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J].浙江體育教學,2003,25(2):37-38.
[3] 洪國武等.從工作實踐中研究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的組織管理[J].四川體育科學,2003,(1).
[4] 季瀏.體育課程與教學論[M].廣西師范法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