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衛生學校 河南 鄭州 450005)
摘 要:課堂提問是最普通、最簡單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學實踐證明,并非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本文圍繞教學中課堂提問的作用、課堂提問的方式、課堂提問時應注意的問題等,提出了如何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提問;創新思想;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這種看法不無道理。我們知道,課堂教學重在引導。教師在備課和教學時,如果能在提問上多下工夫,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決于教師提問的技巧,這就需要教師改進提問的方法,講究提問的藝術,不斷提高提問的質量。
一 課堂提問的作用
1.1 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責任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思維,檢查學生獲得知識的情況;還能調節課堂氣氛,溝通師生感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等等。課堂提問后學生意識到負有回答問題的責任,并能在全體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能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2 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能使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認識自己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達到發揚優點,糾正缺點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思路和方向。應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找“問題”,到想象中找“問題”,還可以通過比較找“問題”,到書本中找“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互相啟發,暢所欲言,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3 可以使預習落到實處 課堂提問可以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使預習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新課順利開展。通過提問,可以揭示矛盾,啟發思維。有許多概念,學生聽講時覺得已經掌握理解,但一經提問,就會發現并非如此,從而促進學生思考,加深對問題理解。
1.4 可以使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及時調控 通過課堂提問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實現教師對教學的及時調整。提問能夠引起回憶,促進復習,架起新舊知識聯系的橋梁,從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鞏固所學知識。
二 課堂提問的方式
2.1 激趣式提問 在學習之前,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創造生動愉快的教學情趣,從而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去積極地思考,尋求新的知識。恰當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成為“好知者”,自覺投入學習。比如我校有位老師在上化學課時,她是這樣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為引課的:教師說“上課之前咱們先根據兩句詩猜一種物品,借問酒家何處來?牧童遙知杏花村。”學生異口同聲說“酒”,那么請大家說出知道的酒的種類。學生們立刻活躍起來,熱情高漲,爭先恐后發言。教師接著又問“你們知道酒的成份嗎?”一下把學生好奇心激發起來。這種形式的提問,就能把枯燥無味的化學內容變得趣味橫生,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2創造性提問 具有創造性提問的有直截了當式、曲線迂回式、虛提一問式。直截了當式的提問,其目的在于直接尋求答案,例如講物體的顏色,提出“晴朗的天空為什么總是蔚藍的?”這就是需要直接尋求答案的,而所謂曲線迂回式,就是“問在此而意在彼”,它是一種迂回的方式。例如,在講聲音時,問:“平時人們會看到狗突然警覺地豎起耳朵,這是為什么?”這樣,問在“狗”,而意在“聲”。這種迂回的方式,把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學生信服,記得深刻。所謂虛提一問式,是要求學生無須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探索;有的問題和答案都很簡單,但釋疑之后又能引發更深的疑問,這樣,逐步增加問題的難度,引導學生一級一級地上臺階,逐漸登高眺遠,能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
2.3 針對性提問 課堂提問要考慮到學生智力和能力水平,預先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論題和教學任務。按照預先計劃的次序提問將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思維訓練。提出基本問題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基本理解,并以此作為進行較高水平學習的基礎。較高水平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鍛煉較高水平思維形式的機會。
2.4 啟發式提問 對于同一事物,要求學生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去觀察、分析,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牧師煙癮很大,有一次。他問上司,祈禱的時候可不可以吸煙?上司說不行。牧師的一個聰明的朋友替他出了一個點子,下次你可以這樣問:吸煙的時候可不可以祈禱?結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問法不同,答案截然不同。這并不是一個毫無意義的笑話。要鼓勵學生奇思妙想,異想天開。即使問得毫無道理,也要加以鼓勵,切勿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三 提問時應注意的問題
3.1 要注意提問時態度和藹可親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對某一個問題,學生往往會因人而異,他們會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思考,這不僅是正常的,也是教師所希望的。教師對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可指責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導和啟發。教師提問時的神態要自然安祥,相信學生能夠回答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愿意回答甚至爭先恐后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師表情嚴肅或冷淡,學生就不能專心思考,更不能暢所欲言。
3.2 提問次數要適宜,難度要適中 恰當地提問可以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減少對自身能力的憂慮,而提問并非多多益善,提問的次數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要掌握一個度。過多,學生易緊張而來不及思考;過少,則缺乏必要的啟發,學生聽課容易懈怠。若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挑戰性和一定深度,學生會感到輕而易舉而乏味,若問題難度過高,又使學生感到高不可攀而喪失信心。要選擇一個最佳的高度進行設問,使學生能夠“跳一跳,夠得著”。
3.3 提問要有一定的層次 有效課堂提問,教師應該針對具體問題設計具體的提問分配方式,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分配答問對象這種技巧的關鍵點有三:一是支持一些學業失敗者;二是鼓勵那些嘗試回答者;三是重視學業成功者所做出的貢獻,因為他們對課堂教學進程都很有幫助。對于某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提問基礎好的學生,對于某些難度較小的問題,提問基礎差的學生。在程度不齊的班級里,要用自然的、簡潔通俗的語言表述問題,調整詞匯和句子結構以符合學生的語言和概念水平。
3.4 提問時要選準問題的角度 一個問題可以從多種角度來提問,但最佳角度只有一個。選準一個角度提問,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減少理解障礙。在教學中常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課后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獲,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
參考文獻:
[1] 王鴻雁 合理運用提問,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考試周刊,2011
[2] 趙玉彩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教學質量 中學生物教學(下半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