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職專,甘肅景泰 730400)
[摘要]因為地理位置和學習環境以及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初中生背負了過多的期望和壓力,由此而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在關注并舒緩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壓力方面,作為學校,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作為老師,應該給學生營造一種快樂和諧的氛圍;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創設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作為學生,應該為自己規劃一個美好的未來,摒棄功利的索取,減少不必要的壓力。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 ;心理壓力 ;心理教育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壓力相對較大。筆者通過分析一組中考數據后發現:一所中等規模的農村初級中學,參加中考人數為546人,拿到高中錄取通知書的只有150(包括特招學生)人,只占27%;其他人,除了不到20%的學生選擇繼續補習外,而其余的大部分學生,要么選擇上職校或中專,要么選擇輟學打工,求學之路以失敗告終。筆者通過調查隨機抽取了其中的兩份結果:
案例一:
學生華,性格內向安靜,平時也不怎么和同學老師交流,學習處于中等,但比較刻苦,只是對于理科反應較為吃力。按常理,她應該能夠好好地初中畢業,情況好一點的話,或許可以考上高中。但是,當我發現華的變化時,已經有些晚了,在離中考還有一個多月的一天,華突然說,她要退學了。筆者大吃一驚,辛辛苦苦熬了三年,不就是為中考嗎?況且,她那么上進、那么刻苦!怎么會突然間說不念就不念呢?筆者一邊安慰、勸說華,一邊緊鑼密鼓地開始調查原因。原來,到初三第二學期,各科老師的爭相施壓變本加厲,華本來就較為吃力,再加上自尊心很強,又不愿意被老師批評,晚上常常失眠,并開始上網,周末多在網吧度過。然而,在昨天的化學課上,化學老師因她沒有回答上問題而隨口說了幾句。本來是很平常的事,可對于華來說卻無疑于晴天霹靂,多少天來繃著的弦頃刻間斷得稀里嘩啦,于是產生了退學的想法。
案例二:
學生微,活潑可愛,屬于美術特長生,平時對學習嘻嘻哈哈,不怎么上心。因為是插班生,筆者對她的家庭和過去了解并不多。一次下晚自習,她竟擅自離開學校,去同學處過夜。當晚,筆者和她的父母四處尋找,卻還是不知其去向。第二天早晨,她卻安然無恙地回來了,見到筆者,一臉的訕訕和怯怯,說:“老師!唉!原本我不想給你說,可是想到你對我那么好,就有些不忍心……其實,我昨晚只是去找我們同學了,我原本是準備要逃跑的!老師,你不知道,我已經不敢見我的父母了,我爸會打死我的!”在微聲淚俱下的敘述中,她暴君式的父親也在筆者心里定格了。最后,微依然堅持獨自離校。無奈之下,筆者拜訪了她的父母,卻并不是如微所說的那般可怕,只是,父母寄予她的希望太高了,而她又一次又一次地讓父母失望,以致于有一次,微被父親打得下不了床。
無疑,上述案例中的這兩個孩子第一個是因為來自老師和學業以及自身的壓力,第二個孩子卻是直接因為父母的壓力。在無法承受的情況下,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逃避。那么,如何做到舒緩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壓力,減少心理問題呢?
一、作為學校,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一)豐富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風格和靈魂的體現,而校園文化也表現在校園的角角落落。如:某學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校訓,滋養了一屆又一屆學子,也衍生出各具風格的班級文化、宿舍文化,甚至操場文化、食堂文化。校園文化就像是一道航標,為學生指引著正確的方向,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念。再如,學校里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及有聲有色的興趣小組,既給了學生展示的舞臺,也給了他們釋放的機會與交流的平臺。
(二)變換溝通形式,讓心理咨詢室活起來
學生心理壓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心理健康問題,在農村初中,因為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再加上心理咨詢經驗的不足以及學生本身的羞澀和自卑心理,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已。其實,只要換個角度,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在學校里,學生的教育任務基本是由班主任承擔,所以,一個出色的班主任肯定會是一個稱職的心理咨詢師。不妨由本校內的優秀班主任輪流承擔,開設不同特色的個人心理咨詢室,并采用書信、談話、聊天、博客交流、家訪等方式,能夠實際地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開設家長學校、重拾家訪,轉變家長教育理念
農村初中生因為自身的地域及環境限制,家長的處境也較為特殊,大部分學生父親常年或短期在外打工,由母親負責監護,一部分學生父母雙雙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或親戚負責監護,造成了學生家庭教育和管理的空白。正因為如此,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更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學校應該開設家長學校,利用農閑定期為家長進行培訓,為他們了解學生動態,學習教育理念,解決教育難題,更新教育方式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并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講述式、座談式、互動式等。
但是,農村初中生家長工作的不穩定性以及監護人的特殊性,家長學校并不能完全解決家長的思想問題,對于個別困難戶,應該采用家訪的形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落到實處。
(四)實行小班額教學,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因為心理壓力問題導致學生輟學的現象已經極為普遍,但并未引起家長和學校的重視,因為學習不好或表現不好,大多數家長都歸因于學生的智商或者情商,鮮有人去找學?;蚶蠋煹脑?。但細致追究起來,每個學生輟學的背后,都經歷了一個長長的過程,都有一個鮮為人知但必須引起重視的故事。只是,在這個故事里,家長和老師都只是冷漠的面具,甚至無法挽回的催化劑。而另一方面,老師所面對的是四五十個、甚至六七十個學生,能很好地處理那些顯性的班級事務已是不錯,對于學生那些潛在的或者是隱性的心理問題真的只能是愛莫能助。所以,根據農村初中學生人數每年遞減的現在,管理者應該未雨綢繆,有意減少班級學生,實行小班額化教學,讓老師的工作更加精細化,也更加人性化,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他們快樂成長。
二、作為老師,應該給學生營造一種快樂和諧的氛圍
有經驗的老師都會明白一個道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休止地占用學生時間或者不擇手段地通過打罵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成績,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或許會起一些作用,但是既不利于老師個人發展,更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還會使得師生間的關系越來越餓緊張。因此,作為老師,與其累了自己,苦了學生,還不如放開手腳,多留點時間給自己、也給學生,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營造一種快樂而和諧的學習氛圍。
三、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創設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
(一)交流與安慰,讓孩子感到幸福
絕大部分農村初中生父母在外打工,尤其是父親,但長期在外打工的情況并不占多數,況且,現在利用網絡與電話進行交流是極為便捷的事。也就是說,如果努力的話,大多數父母完全有時間與機會和孩子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交友情況甚至情緒變化,并及時地給予疏導和安慰,讓孩子能夠真正感覺到家是他們避風的溫馨港灣,父母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二)鼓勵和賞識,讓孩子樹立信心
賞識教育專家周弘曾經說過:“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聽惡言。如果家長總是用消極的辦法來對待孩子,其結果,小孩子改過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會有一點不喜歡父母了?!币虼?,作為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賞識非常重要。與其花錢花精力要求老師上課多提問,下課多關注,倒不如從自己做起,做得比別人好了,告訴他,孩子你真棒,媽媽(爸爸)相信你。
(三)尊重與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
做家長,因為觀念和文化的差異,農村的家長更容易慣孩子。他們對孩子的愛,是給孩子良好的物質條件,是讓孩子從小不受苦受累,可憐天下父母心??墒?,他們卻忘了給孩子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懂得尊重孩子,懂得放手孩子,懂得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作為家長,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甚至放學時間,帶孩子去地里干干活,體驗勞動的辛苦和樂趣;讓他們學會做飯洗衣服,知道父母其實很辛苦;家里的困難也不妨告訴他們,其實每周的生活費都來之不易;在承擔一點一滴的責任中慢慢長大。
四、作為學生,應該為自己規劃一個美好的未來
(一)多讀書,樹立遠大志向
因為學校、老師以及家長的誤導,因為學生平時學業負擔的沉重,也因為知識涉及面較為狹窄,很多農村初中生被牽著鼻子走,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就是為了考大學,為理想而學習那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所以,理想教育對農村孩子們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學生自己,也應該利用假期和在平時的學習中擠出時間,多讀書,增大自己的閱讀面和知識范圍,并不斷地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性格,樹立遠大志向,讓學習變得有目標、有計劃,也變得主動起來,此時,壓力往往會變成動力。
(二)勤努力,磨練頑強意志
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而“常立志”的現象在性格情緒都處在不穩定階段的初中生來說,也表現得較為突出。畢竟,那遠大志向的實現還是七八年以后的事情,似乎不用著急。但是,學習如登山,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作為學生自己還要樹立近期的小目標,并努力完成,這樣,既磨練了自身頑強的意志,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常交流,保持健康良好心態
壓力的存在是正常的,適當的壓力還會成為奮斗的動力與源泉。所以,對于學生,要正視自己的壓力,但是也要學會調節自我情緒,緩解自己的壓力,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而與父母、老師、同學的主動交流,無疑是最簡潔、也最有效的方式。
綜上所述,當我們把孩子的成長當作是分數與成績的較量時,當我們把孩子的分數與成績作為自己快樂的籌碼時,不管學校、老師、家長還是學生自己,都已經違背了成長的自然規律。正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一組數據,那么多的期望都落空了,而那么多的孩子也在這些有形無形的壓力和期望中,稀里糊涂又并不快樂地走完了少年時光。對于農村初中生教育而言,應摒棄功利的索取,減少不必要的壓力,給農村初中生們一片自由純凈的天空,相信,快樂和主動、自信與堅韌、幸福與輕松,更適合他們成長,而羽翼豐滿后的他們也會飛得更高、更矯健。
本文為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一般課題“農村初中生心理壓力透析及對策研究”論文,課題批號:BY[2009]G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