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在文化地理上處于中原文化邊緣地帶,美術創作一直和內地存在差距,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影響,新疆的美術創作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進入新時期后,新疆的美術創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保持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創作新的具有時代精神的美術作品,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新時期新疆美術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新疆美術; 地域性; 時代性; 民族性
[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4-0083-02
新疆的美術創作由于歷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響一直處在落后的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后,新疆美術同內地的聯系不斷加強,美術創作的整體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則進一步的趨于多元多級格局,新的時期賦予了新疆美術創作新的機遇和挑戰,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同時要創造新的具有時代精神的兼容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藝術,實現美術創作的與時俱進,是新時期新疆美術創作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從多元文化的影響尋找對當代藝術的認識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同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發展,一時間西方的很多藝術形式、流派猶如雨后春筍般的在中國的土壤上產生,在為中國多元化文化帶來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負面作用。為此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一些人對歷史的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價值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扭曲和詆毀,他們打著當代藝術的旗號進行著所謂的藝術活動,這些充斥著暴力、色情的所謂藝術活動也影響到了新疆,一些藝術家把沒有絲毫美感的東西搬上了畫面。這些做法嚴重違背了人們的審美傾向,與時代的主流格格不入。新疆的美術創作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民族特色,表達對真、善、美的追求,創作出高品位的符合人民群眾審美價值取向的優秀作品,對于當代藝術進行批判的接受,認清主流和支流;是新疆美術創作需要思考的一個首要問題。
二、從西域特有的自然和歷史優勢中尋找時代性
西部是祖國大地上一塊神奇的土地,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河西走廊都創造出了令世人感嘆的成果。新疆在地理上處在亞洲腹地,同中亞多國接壤,疆內天山山脈、帕米爾高原、昆侖山、阿爾泰山與塔里木盆地和準葛爾盆地形成了獨特的三山夾兩盆的獨特地理風貌,同時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周邊還形成了綠洲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可以說新疆既具有戈壁、沙漠、高原、冰川、森林、草原、綠洲等綺麗多變的地域風光,也具有多民族共居、多種生存方式和審美價值取向共存的人文環境。
新疆在地理上是一個有著顯著特色的區域,獨特的地理環境所帶來的豐富的色彩感使新疆成了每一位藝術家向往寫生創作的地方。由于經濟和歷史因素的限制,新疆美術創作在過去并沒有過多關注自身的地理優勢,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時期的新疆美術創作應該植根于這片熱土,從這片神奇的土地發掘時代特征,新疆的藝術家應該站在時代的前沿,對新疆土地上從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做出創造性的描繪,把新疆大地上的發展過程同新疆本土地理的優勢和諧有機地結合起來,應該更加注重藝術家的感受和自然的交融。
在西域特有的自然和歷史優勢中如何更好地去描繪時代性,如何把這種優勢同時代接軌同樣是新疆美術創作所面臨的問題。
三、從新疆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習俗中尋找創新性
新疆的特殊地域位置決定了新疆是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區,新疆的本土文化在大的范疇講,屬于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但從古絲綢之路時期起,其本土文化就融合了中原和西方主要的幾種文化類型,形成了一種開放、多元而復合的文化形態,這也是形成其民族性特征的主要因素。多民族的特性和獨特的民俗文化給予了新疆油畫創作外向、多元的思維空間,使油畫創作始終以多元的形態存在,在審美取向上,它在立足本土基礎上接納、吸取國內外繪畫藝術的營養,凸顯出一種既區別于西方也有異于中原內地的獨特視覺特征。
新疆的藝術家有著得天獨厚的創作素材,這些民族所特有的習俗和活動,如巴扎集會、木卡姆演奏、麥西來甫、姑娘追、賽馬等,處處皆可入畫。同時也出現了一大批描繪新疆民俗、故土故情的優秀本土畫家,如哈孜?艾買提、克里木?納斯爾丁、買買提?艾依提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創作也要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把體現民族性與時代性作為美術創作的最高宗旨,但是一直以來,新疆油畫創作在選題上基本是圍繞著地域特色和民族生活、歌舞場景來展開。如果將新疆的美術創作放在全國乃至國際當代藝術的視野中去思考,就會發現在少數民族題材方面的油畫創作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亟需解決,雖然大部分的美術作品還是遵循了健康的原則,在民族風情、現實生活、歷史事件還是個人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表現手法也多種多樣,但有些作品還是出現了只重畫面表現形式,內容空洞、情感虛假等不良傾向,甚至有些作品為了所謂的畫面形式需要,對不同的少數民族的民俗和風情進行顛倒,張冠李戴,魚目混珠。這種對少數民族題材作品理解過于淺薄和民族風情程式化泛濫的出現,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對主流媒體的崇拜,為了個人的利益使自己的個人創作受到了限制;二是與本土地域文化的疏離,忘記了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創作真理,只重視畫面的效果和技巧而忽略了對當代民族性、時代性內涵的描繪;三是藝術家本身由于自身的造詣不深所造成的文化傳統缺失所導致的缺少對繪畫語言形式問題的深入研究。在新時期藝術空前繁榮的前提下,新疆的美術創作如何從自身的民族文化優勢和特有的民俗性入手,同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進而達到民族性和時代性、傳統性和創新性的和諧統一,將是新疆美術創作在今后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從意趣性尋找新疆美術創作的時代民族特征
進入新世紀之初,新疆的美術創作正面臨一個如何體現時代性的關鍵時期。新疆雖然自然和經濟條件都比內地落后,但新疆的畫作很少有那種世紀末的悲觀主義情緒,總是表達著樂觀豁達的胸懷和意志。這種心境的產生直接來源于新疆的藝術家對生活的熱愛,對故土的眷戀。新疆的美術創作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原生態的熱情首先來源于創作主體的曠達胸懷與審美情趣。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來考察,創作主體的胸懷與意趣又植根于大西北特定的客觀環境之中。尤其是綠洲居民世代與風沙干旱搏斗所形成的頑強不屈和樂觀風趣的精神積淀,更給畫家們以舉足輕重的影響,可以說新疆畫家畫作的樂觀曠達和幽默風趣正是這種西部精神深層內蘊的體現。但是從辨證的角度來看,一個事物的優勢在某種情況下又成為它的弱點。新疆獨特的自然人文優勢給新疆畫家師法造化的同時也影響了更多高層次美術人才的出現。首先,地域和環境的限制使得學術交流較少,對各種美術學派和思潮了解得淺,美術市場發展緩慢,這些因素對新疆的美術創作都產生了消極影響;其次,特有的民族風情也使得美術創作出現了千人一面的現象,大家一窩蜂地去追求所謂的民族性,卻忽略了作品的意境,形成了所謂的“追不完的姑娘放不完的羊,晾不完的葡萄,打不完的馕”的“玩民俗”的雷同現象;同時,在新時期的大背景下,美術創作的自主性更加自由,但有的人矯枉過正,僅僅把創作的視角盯在傳統的民俗和風景上,而很少過問新時期下火熱的社會生活,致使一些作品缺乏時代氣息和深厚的內蘊。因此,在時代迅速發展的今天,新疆美術創作如何利用自身的內在熱情性和意趣性去挖掘和提煉時代背景下的民族精神是新疆美術發展所要思考的一個潛在問題。
藝術需要創新,那么這種創新來源于一種對生活和時代脈搏的把握。一直以來,新疆都以繪畫資源豐富而著稱,并且在這些資源的利用和創造上成就了國內很多藝術家。在追求藝術當代性和民族性的今天,地域特色和資源的民族特色作為藝術的載體和素材將不再是吸引觀眾眼球的惟一優勢,不能再簡單的認為以表現民族地域的風貌和人物的描寫就是創作具有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而是要在油畫語言的深化過程中,畫的事物必須代表時代本質和內涵,必須有藝術家的審美理想做指導進行再加工,已達到具有主體創造性的目的。面對當代多元文化的沖擊,在歷史情結與現實語境之間,在本土特色與時代審美發展之間,新疆油畫如何正確的定位自身在新的文化語境中的身份、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這是擺在新疆油畫目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課題。
總之,在構建具有地域性時代特色的美術創作中,新疆的油畫家對題材以及資源的利用提出了“我們應該站在民族文化乃至整個人類文化的高度來研究民族民間藝術,以拓寬藝術創作空間”的主張。并進一步提出應當從民族民間、中國傳統藝術以及西方藝術傳統的造型色彩這三大體系的比較與認識中深入地掌握民族民間美術的基本內涵,并要求與當代文化藝術現狀緊密結合。新疆的美術創作應該一方面在開放的體系中去謀求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圍的吸收和發展,以顯示出自己的獨特文化價值;另一方面,新疆的美術創作也應在文化的共性和差異中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個性和時代特色,并將他們加以深化和明確。可以預見的是,不論今天或者將來,我們的傳播媒介方式能把人類的地域差別消除。但是,植根于傳統土壤中的新疆美術創作依然會在立足本土、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以多元化的開放心態創作出具有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精神、體現新疆的時代風貌和情感的美術作品,打造具有鮮明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的藝術風格。同時,針對“邊疆地域”價值體系中所隱含的、具有當代性的個性和特色,在東方和西方、傳統和現實、歷史和未來之間,新疆油畫創作不會盲目追趕外界的藝術新潮流,而是會在內斂的同時,踏實邁進,使新疆當代的美術創作在新時期下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李開榮.新疆美術創作特色談[J].新疆藝術,1995,(6).
[2]白昆亭.新疆美術創新應注重弘揚西域優秀文化傳統[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4,(9).
[3]劉選讓.西部繪畫的地域性特色[J].國畫家,2003,(5).
[4]許洪興.試論新疆地域特性對油畫創作的影響[J].美術界,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