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長假,朋友們相約:避開擁堵的熱點景區,尋一個僻靜之地,埋鍋露營,探險尋幽,做一回“名士”、“霞客”。
哪里好呢?我從小吃的漢江水,在漢江邊長大,對漢水來自哪里自然是充滿著無限的好奇。那就來一次漢源尋幽之旅吧。
10月1日早7時許,我們聚齊出發,溯江而上,驅車直奔漢江最上游的陜西漢中市。這里是鄂、豫、川、陜四省要沖,漢中市位于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一個小盆地之中,是典型的“兩山夾一盆”。漢江源其實是秦嶺南坡和大巴山北麓這一大片區域。秦巴兩坡之水匯于盆地,從東偏南處流出,形成漢水。這樣漢水就有了北源和南源兩個分區。源于秦嶺的北源區溪流無數,成櫛狀分布,難分主次。位于川陜分界的大巴山之北麓是南源分區。這里山體褶皺復雜,溪流倒是有明顯的大、小、長、短之分。看來這次探源之旅是在大巴山南麓了。
10月2日上午10時抵達漢中市,此時天公不作美,竟淅淅瀝瀝下起雨來了。下一步究竟向哪里去呢?綿綿秋雨使人愁,也使我們陷入了些許迷茫。翻手頭的天一閣藏明正德《光化縣志》,見載:“漢水自漢中府嶓冢山發源,東流至大別山入江。《經》云:‘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即此。”在漢中名勝漢王臺向人打聽,說現嶓冢山石牛洞水流極小;真正的源頭在漢中市所轄寧強縣玉帶河上游馬家河峽谷之中。我們決定去馬家河一探。然而,此時雨勢越來越大,那里山高路險,趕過去是無法扎營的。經臨時協商,我們決定先沿211省道翻越大巴山,進入四川南江縣境,游覽交通條件較好的光霧山,而后等天氣轉晴再返回漢中入寧強探尋漢源幽境。
我們冒雨過大巴山,等到了光霧山下的小鎮時,天已黑了下來。一行人吃住在一農家旅店。入夜,屋后溪水淙淙,不絕于耳,雖滴瀝的雨聲仍有些惱人,然而,夜宿在這深山野谷之中也別有一番滋味。第二天,天隨人愿,雨住風停,我們便在光霧山游覽兩天,忘情于山水秋色之中。
10月5日,天雖現陰,仍無雨。我們又趕回漢中,繼續漢源探尋。一路緊趕,晚7時到達寧強縣玉帶河上游馬家河山谷之中。山坳中稀疏地散布有幾戶農家,民風非常淳樸。我們扎營于山下一農戶旁,膽小的扎于院中。淳樸的農家兄弟為我們燒了幾壺開水,我們點上燈火,匆匆吃過晚飯,幾個“瘋子”又拿出鹵味,喝起酒來。大家一掃初來遇雨的壓抑,像一群無拘無束的孩子,邊喝邊唱,時而高談闊論,時而又放聲高歌,一直鬧到凌晨1點才入睡。
次日一早,向農家兄弟定好了餐,說好不管早晚,下山開飯。收拾好帳篷行李,置于車上,便請農家大哥為向導,徒步向期待已久的漢水源頭進發。
自營地沿河而上,初有小片農田,其景平常。行不數里,便進入深山峽谷之中,兩岸峭壁高聳,林木茂密,紅葉點點;鳥聲婉轉,此起彼伏,頓若仙境,有云深不知何處之感。越向里行,其景越幽暗深沉。攀過一段崎嶇的鳥道,幽暗的山澗峽谷中突然傳出水流的巨大轟鳴聲。抬頭遠望,兩壁之間一條白色的瀑布從數十米高的一處石壁上飛流而下,轟然作響。待到近處再看,瀑布直瀉入潭,滾雪瀉玉,飛花濺珠,其妙非常。大家見此奇景,情緒頓然高昂起來,紛紛拍照留影。紛紛嚷嚷:“不虛此行!不虛此行!”
當我們攀上瀑布上方的平臺時,驚奇地發現,這里溪流曲折回環,竟是一幅天然的“曲水流觴”圖。一塊平坦巨大的石床上,不僅有回環曲水,緩緩流淌,而且有一橢一圓兩個石窩,酷似盛滿酒水的流觴停留在水邊。大家看后無不稱奇,紛紛在水邊盤腿而坐,領略蘭亭修禊之妙境,留影紀念。
拍完照,賞了景,繼續上行。此時,小小鳥道更加難行。由于尚未開發,在懸崖峭壁上只有一條若隱若現的小道,時緩時陡,有的地方幾乎是垂直向上,有的地方僅有一根獨木為路,非常險峻,上不見天,下臨深澗,比蜀道還要難上幾分。我們一行屏住呼吸,艱難攀爬,向上行了兩三公里,大家已經力氣耗盡,開始不耐煩時才終于出現了一處小小的“平地”。奇怪的是,小道上竟然會有一堆牛糞。這牛不知從何而來。一個朋友雅興勃發,苦中取樂,折來一支山花插在了牛糞上,引得大家笑聲不絕。稍事休息,再向前行不到1公里,眼前又出現一個巨大的瀑布,兩跳入潭,在潭中打一個滾兒,嘩嘩地向下游翻滾而去。其景與前又有不同。
大家又是一番拍照留影,賞景戲水。向導說,上面還有一瀑,瀑水從一石洞流出,但路途更險!有幾位朋友面有難色,知難而退。有幾位言:“無限風光在險峰。上!”我爬了一段,腳下一滑,手臂撐在石壁上,頓時烏青了一片,忍不住疼退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又有一人在幾乎垂直向上的地方退了下來。我們在下面等了一個多小時,向導和其他幾人也一起下來了。原來,有一段路是用一根長木頭架的,不知什么時候雨水把木頭沖走了,已無法通過,不得不折回。一位大妹子在返回時一不小心扭傷了腿,只能由大家輪流攙扶著下山回營。
“上山容易下山難。”回營時,想想來時的道路,不免有些害怕。一行人在相互扶持下,手足并用,經過一步一步艱難挪移,近12點時才回到出發地。淳樸的農民兄弟準備好了熱氣騰騰的飯菜,正等待著我們。
這次漢源尋幽探險之旅,事前雖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仍然遇到了一些險情。但總體是成功的,了解并欣賞了漢水源頭的奇異風光,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假日。大家團結一致,相互扶持,共度難關,也積累了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午后,我們告別了漢源熱情善良的老鄉,告別了漢水源頭的青山綠水,踏上了歸途。
再見了,共飲一江水的農民兄弟!再見了,可愛母親河的發源地!我們會記住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