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可見作文教學始終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和重點,作文教學瀕臨“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境地。當前,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一提起作文學生就愁眉苦臉,無從下手。學生作文言之無物、言之無序,那么怎樣才能提高中學生的寫作素養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提升寫作素養
學生的寫作材料來源于現實生活,作文時教師幫助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材料、搜集材料、積累材料、組合材料、加工材料,顯得尤為重要。要提升農村中學生的寫作素養,材料的積累就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到底怎樣積累呢?
1. 從課外閱讀中學習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要求學生勤做讀書筆記,多背誦一些精彩的片段。農村學校尤其是偏遠農村學校,教學條件差,教學資源貧乏,學校藏書少,教師更應該想方設法克服這方面的困難。
2. 從語文活動中搜集素材
教師應該通過一些語文活動,指導學生搜集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感悟生活,組合素材。如讓學生課外搜集一些俗語、名言警句,從這些名言警句中積累寫作素材。因為生活中的某些俗語、警句常對人起勸誡、鞭策作用,尤其是農村生活中的某些俗語、警句更有一種深刻的教育作用,應指導學生從中品味、積累,推陳出新。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從歌詞中積累語言等。農村學生喜歡唱歌,一般來說,一首好歌它的歌詞含蓄、精練、優美,教師應引導學生欣賞、品味,并記住一些優美的歌詞,從而達到積累的目的。相反,對個別語言欠規范、欠健康的歌曲引導學生摒棄。另外還可以從廣告詞中學習積累語言。當代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五花八門的廣告鋪天蓋地,而廣告詞大多短小精悍,易于記誦,是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的渠道之一。當然,一些欠規范的廣告詞也是我們進行語感分析的材料。
3. 從語文教學中學會感悟生活,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一切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感悟生活,關心他人。幾乎每個語文教師都要求學生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實感,但具體如何去做卻很棘手、很茫然,教師應該把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以講讀課的教學內容為作文評改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認真學好范文,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農村生活豐富多彩,山山水水,無不迷人,但他們卻面對這些美好的事物無動于衷,平時不留心身邊的一切,到寫作時自然無話可說,因此應讓學生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事。只要學生留心觀察,一定會發現生活中原來如此豐富多彩,這樣才可能從身邊小事中引出更多的感動。
二、保護學生的作文自尊心,不斷提升寫作素養
農村學生的作文中,有些同學愿意吐露真情實感,但由于認識片面,表述錯誤,語言組織不當,教師千萬不能挖苦諷刺,無論是對優秀的作文,還是一般的作文,甚至是較差的作文,都要以正面鼓勵為主。對優秀的作文,既要肯定其成功之處,又要指出其不足,鼓勵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使自己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對一般和較差的作文,要努力挖掘其閃光的地方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看到自己作文的長處,樹立作文的信心。如果把學生的作文評得一無是處,學生就不會有寫好作文的自信,看到作文不怕才是怪事!有些學生對一些不可表露的真情,認為是隱私,暴露自己的真情實感有些難為情,也沒必要,加之對作文的認識有偏差,得過且過,應付了事,自然作文就假大空。對有些學生的作品不要當堂展示,有些學生寫出的帶個人認識和感情色彩的內容被教師抖摟出來,學生吃不住,還會被其他學生當成笑柄,這樣學生就會編寫一些大家熟悉的、順手拈來而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即使當堂亮相,也不怎么難為情。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的作文自尊心。
(臨洮縣南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