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蘭迪·弗耶(維拉諾瓦大學)
弗耶在征戰NC從期間名聲不小,大三那年,他場均20.5分,獲得了大東聯盟(NCAA分區聯盟)的年度最佳球員,還入選全美最佳陣容一隊。2006年,森林狼在選秀大會上選中了羅伊,但他們更看好弗耶,所以和開拓者進行了交易,用羅伊換來弗耶。進入NBA的首個賽季,弗耶的表現還是很出色的,入選了新秀最佳陣容。第三個賽季,弗耶場均能拿到16.3分,但此后他始終未達到人們對他的期望值,并淪為一個二線球員。
9 科里·布魯爾(佛羅里達大學)
布魯爾在大學期間也是一位明星球員,大二入選了SEC(東南賽區)最佳陣容二隊并當選賽區最佳協作防守球員,大三入選了SEC最佳陣容一隊。1225分的總得分排在隊史第28位,176次搶斷排在隊史第5,198分的NCAA錦標賽得分是隊史第1,幫助球隊在2006和2007年兩奪NCM冠軍,布魯爾當選2007年最終四強戰MOP。進入NBA之后,布魯爾雖然在得分和籃板上不算出色,還是以其出色的防守能力在球隊站穩腳跟,但其自身的特質決定了他不會成為一個明星球員。
8 約什·柴爾德里斯(斯坦福大學)
柴爾德里斯在大三時入選美聯社評選的全美第一陣容、全美共同評選的第二陣容、Pac-10分區(太平洋十聯盟)年度最佳球員、Pac-10分區錦標賽最有價值球員等榮譽。在2004年的選秀大會上,他在首輪第6位被選中,成為斯坦福歷史上選秀順位最高的球員。柴爾德里斯在老鷹隊度過了正常的四個賽季,但最近三個賽季數據直線下降,本賽季在籃網場均1.1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曾經的名校高材生,現在已經泯然眾人矣。
7 尼克·科里森(堪薩斯大學)
2004年科里森的4號球衣被堪薩斯大學退役,以紀念他在大學時期的杰出表現——連續兩年幫助球隊進入NCAA錦標賽最后四強戰(2002和2003年)。畢業時,他是大十二聯盟史上的得分王。科里森還是“夢之隊”歷史上第二個以大學生的身份入選的球員——2002年印第安那波利斯世錦賽。科里森球風彪悍,籃板出色,但進攻端能力有限,進入NBA以來,得分從未超過10分。他有著美國白人內線的通病:彈跳一般,移動較緩慢,所以在NBA他最多只能算是一名還不錯的藍領球員。
6 D.J.奧古斯T(得克薩斯大學)
奧古斯丁在新生賽季便入選了大十二聯盟新秀陣容。2007-08賽季,場均拿下19.2分,登上體育畫報封面,被美國高校體育信息局選入全美學院最佳陣容一隊,美國籃球作家協會最佳陣容第一隊。2008年,奧古斯丁被奈史密斯名人堂授予鮑勃·庫西獎。進入NBA之后,奧古斯丁的新秀合同期在山貓度過,總體來說表現不錯,離開前已經是首發控衛。但本賽季在步行者又打起了替補,場均3.4分、2.3次助攻都創下了生涯新低,如此下去,奧古斯丁只能淪落為一個龍套球員。
5 賈米爾·尼爾森(圣約瑟夫大學)
尼爾森大一賽季便以其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年度最佳新人。2003-04賽季是尼爾森最光輝的時刻,他帶隊在常規賽拿下27勝0負的驚人戰績,最終率隊殺進NCAA錦標賽八強,30勝2負的戰績創造了校史紀錄。那個賽季,他將NCAA三大個人獎項——年度最佳球員、奈史密斯獎以及伍登獎——收入囊中,2004年4月他在圣約瑟夫大學身披的14號戰袍正式退役。尼爾森NBA生涯始終效力于魔術,作為一名控衛,他的數據還不錯——場均12.4分、5次助攻,但一次入選全明星、一次總決賽經歷是他在NBA僅有的榮譽。
4 埃梅R·奧卡福(康涅狄格大學)
奧卡福大一賽季就入選了全美最佳新生第一隊,并以138次蓋帽打破了校友唐耶爾·馬紹爾保持的單賽季111次封蓋的紀錄,是康大歷史上第一個單賽季籃板超過300個的新人。大二賽季,奧卡福入選了全美最佳陣容第一隊,并獲得約翰伍登獎。大三那年,他帶領康大贏得校史第二座冠軍獎杯,并當選最終四強戰HOP。進入NBA之后,前五個賽季在山貓奧卡福能拿到場均兩雙的數據,本賽季在奇才,他的得分和籃板都創下職業生涯新低——場均7分、5.7個籃板。相比在NCAA的呼風喚雨,在NBA他只能被眾星淹沒。
3 J.J.雷迪克(杜克大學)
與杜克前輩相比,雷迪克的成就絲毫不落下風。他大學總得分(2769分)和總三分球數(457個)都創造了杜克校史記錄,457個三分球更是打破了NCAA個人記錄。大二時,他創下了ACC區(大西洋海岸賽區)連續罰球命中紀錄(連續54罰全部命中),而在最后一年,他收獲了ACC賽區得分王、ACC錦標賽HVP、ACC賽區年度最佳球員、奈史密斯獎、各大媒體評選的全美最佳陣容一隊。但進入NBA之后雷迪克是落寞的,在球隊甚至爭不到一個先發位置。如今第七個賽季總得分剛超過3000分。和大學時期的風光無限相比,如今的雷迪克已經歸于平淡。
2 肖恩·巴蒂爾(杜克大學)
在籃球名校杜克,巴蒂爾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四年里,他幾乎收獲了一切大學籃球最重要的獎項:連續三年全美最佳防守球員、年度最佳球員、奈史密斯獎、約翰-伍登獎,大四率隊獲得NCAA冠軍并獲四強賽HOP。離開杜克時,他留下一堆紀錄:隊史第八的1984分,隊史第二的254次封蓋,隊史第三的三分命中數(246)和三分命中率(41.6%),隊史第一的搶斷數(226)和制造進攻犯規數(111),他是NCAA歷史上第四位在大學期間取得1500分、500個籃板、200次助攻、200次搶斷和200次封蓋的球員。巴蒂爾帶著如此多的榮譽進入NBA,在新秀賽季場均出場39.7分鐘,拿到14.4分和5.4個籃板,這三項數據也成為了他職業生涯的最高值。盡管巴蒂爾用行動贏得了教練、球員和球迷們的尊重,但他在NBA所取得的成就與NCAA無異于天差地別。
1 泰勒·漢斯布魯(北卡羅萊納大學)
北卡羅萊納大學在NCAA堪稱豪門,想要在北卡退役球衣,你至少要拿到全美六大獎項中的一個,這六大獎項是美聯社評選的最佳球員、美國籃球作家協會評選的最佳球員、全美籃球教練評選的最佳球員、《體育新聞》評選的最佳球員、奈史密斯獎和約翰·伍登獎。這六大獎項隨便拿出來一個都舉足輕重,而漢斯布魯在大三時就將這六大獎項全部收入囊中。2009年他率隊獲得NCAA冠軍,并在當年《體育新聞》舉辦的21世紀頭十年最佳大學球員評選中以66%的支持率高票當選。漢斯布魯大學期間用了142場比賽得到2872分,但現在,他用187場比賽只得到1758分。他作為一個白人大個子,沒有過人的身體素質,防守不出色,投籃能力有所欠缺,這些都是限制他在NBA發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