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在1984年的選秀中波特蘭開拓者隊選中的不是薩姆鮑維而是邁克爾喬丹,會怎么樣?
“我們需要一個中鋒。”這是在1984年NBA選秀大會開始前開拓者隊主教練杰克拉姆齊跟球隊總經理薩姆史密斯說的話。于是,在這一年的選秀大會上,開拓者隊在比公牛隊有優先選擇權的情況下選擇了來自肯塔基大學的身高2,16米的中鋒薩姆鮑維而放棄了邁克爾喬丹,讓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
其實,在1983-84賽季,為了能在太平洋賽區和擁有賈巴爾的湖人隊抗衡,開拓者隊就曾考慮過引進一名大個子,在奧拉朱旺1996年出版的名為《夢幻舞步》的自傳中就曾透露,當時開拓者隊相中了火箭隊1983年的NBA狀元秀拉爾夫桑普森,并愿意用“滑翔機”德雷克斯勒和未來的兩個首輪選秀權來做為交換,但此筆交易最終未能實現。試想一下,假如開拓者隊選擇喬丹之后再去和火箭隊談這筆交易,那么火箭隊就可以在摘走奧拉朱旺的同時再同時得到喬丹和德雷克斯勒,三大超級明星倘若成功聚首航天城,那么80年代黑白爭雄的格局恐怕就要改變了,而開拓者隊也可以順利得到他們想要的拉爾夫桑普森,這絕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但當時,在休斯敦火箭隊捷足先登摘走奧拉朱旺之后,鐵了心想要中鋒的開拓者隊只能賭博式的選擇曾經因應力性骨折缺席NCAA兩個賽季的薩姆鮑維。可當時的開拓者隊真的這么缺少中鋒么?未必。當時球隊的主力中鋒邁克爾湯普森在1983-84賽季可以在33.5分鐘的出場時間里砍下場均16分9個籃板,替補中鋒韋恩庫珀在20.5分鐘的出場時間里也有場均10分和6個籃板球進賬,他們在聯盟里的效率都要高于在NCAA里最后一年的薩姆鮑維。實際上開拓者隊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個好的籃板手,他們完全沒有必要做出這么大的犧牲。
事實也證明,開拓者隊的確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在來到開拓者隊之后薩姆鮑維繼續傷病不斷,第一個賽季就接受了腿腔骨的矯正手術,并割掉了大腳趾頭上的骨刺,隔了一年,他的右腿脛骨又嚴重骨折,并報銷整個賽季,等過一年總算養好了傷,但在常規賽開始之前,他的右腿脛骨再次骨折,再一次進入了醫院,并開始了整日與石膏、拐杖打交道的日子。在開拓者的四年時間里他總共缺席了將近二百場比賽,完全沒有起到球隊預期的作用,在1988-89賽季開始前,球隊將他送到了新澤西籃網隊,并就此銷聲匿跡了。而與此同時,邁克爾喬丹則在聯盟中聲名鵲起,更是帶領公牛隊在1992年總決賽中以4比2的比分力克開拓者,讓開拓者隊留下了永遠的遺珠之恨。
可假如在1984年帕特里克尤因去參加選秀的話,結果就又不一樣了。
帕特里克尤因本來打算要去參加1984年的選秀的,但就在選秀正式開始之前他又改變了主意,尤因決定在喬治城大學繼續攻讀一年再去參加選秀,就這樣他錯過了這次英杰輩出的人才選拔。假如尤因不中途改變主意而是如期去參加選秀的話,那么他將成為1984年的狀元秀并被火箭隊摘走,這樣順延到第二順位的奧拉朱旺就可以在第二輪被開拓者隊心滿意足地選中,對兩隊來說可謂皆大歡喜,但要真這樣的話,他們可就共同把難題留給了公牛隊。
其實,當時相中拉爾夫桑普森的不止是波特蘭開拓者一支球隊,還有芝加哥公牛隊,在選秀之前的兩個賽季,公牛隊總共輸掉了111場比賽,他們認為造成這種糟糕戰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球隊缺乏一個具有統治力的中鋒,于是,在1983-84賽季,幾乎是與波特蘭開拓者隊同步地,公牛隊也曾考慮過交易拉爾夫桑普森,除此之外,他們也曾考慮用自己的三號選秀權交換超音速隊中鋒杰克西克瑪或老鷹隊的韋恩羅林斯,只是因為沒有合適的籌碼都被擱置了,可見,當時的公牛隊對中鋒的渴求絕不亞于開拓者隊。因此假如尤因去參加當年的選秀,并和奧拉朱旺一起在前兩輪被雙雙摘走的話,那么擁有三號簽的公牛隊是選擇喬丹還是薩姆鮑維,其實很難說。
在那個崇尚內線統治力的年代,對所有的NBA球隊來說,有了中鋒就是有了贏球的保障,對他們來說,一個身高超過七尺的全能大個子要遠比一個身高不足兩米且遠投并不出眾的小個子后衛來得踏實,盡管那時喬丹已經在全美家喻戶曉,但對當時急缺中鋒的公牛隊來說,做出“買櫝還珠”這種事情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如果將當年開拓者隊的處境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很有可能就替開拓者做出那次選秀“最愚蠢的決定”了,可以說,正是尤因的缺席成就了那次選秀大會上公牛隊心安理得地摘走“飛人”,并鑄就了后來輝煌的“公牛王朝”和一大串后人難以企及的記錄。
1984年的選秀是一次神奇的選秀,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開拓者隊棄“飛人”選“玻璃人”讓他們成為了聯盟最大的笑柄,而公牛隊意外收獲“飛人”并拉開“公牛王朝”的序幕則成為了聯盟的一段佳話。如果時間可倒流回那個流金的年代,讓大家都重新選擇一次的話,可能狀元就不是奧拉朱旺,可能開拓者隊會選擇“飛人”,也可能公牛隊就是那次選秀“最愚蠢的球隊”了。但這些都只能是我們日后美好的設想,因為生活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