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賽季,NBA賽場上都會有一些令預言家大跌眼鏡的事件發生,本賽季又有哪些怪誕之舉刺激球迷的眼球呢?
勒布朗罰球之殤
勒布朗
詹姆斯收獲了自己職業生涯第21次“月最佳球員”稱號(2012年11月),那個月他的投籃命中率、三分命中率以及籃板都創造了生涯新高。隨著詹姆斯經過幾個賽季的磨煉漸入佳境,他在球場上無所不能,不論是各項數據統計還是球場統治力都在上升階段,這為沖擊自己第四個HVP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但是,詹姆斯有一點不足并且還有增長的趨勢:他正在打出自己十年職業生涯以來的最差罰球表現。
詹姆斯投籃技術已經日臻成熟,三分球甚至都是他的強項了——本賽季前21場比賽,詹姆斯在外線出手66次,投中28球,命中率高達42.4%,所以,當罰球成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后,這真的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怪現象。翻看數據,詹姆斯本賽季的罰球命中率只有67.5%(前21場比賽打完),這比上賽季低了10%,比職業生涯平均罰球命中率還要低7%,在熱火客場以101比108輸給奇才的比賽中,詹姆斯在比賽最后關頭罰丟了兩個非常重要的罰球,而他在罰球線上的掙扎也影響了自己的進攻。
事實上,本賽季詹姆斯上罰球線的次數也比前幾個賽季少了很多,場均罰球5.7次是他職業生涯新低,比上賽季場均少了將近三次,而這差不多只是他在騎士最后一個賽季(2009-10賽季高達10.2次)時的一半。
這是一個不好的發展勢頭,并且引起了業內和球迷們的注意,有人甚至說“砍詹”戰術的誕生或許已經不遠了。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而已,詹姆斯的罰球還沒差到那般地步,而且進入12月后,他的罰球也出現了回暖的現象。
其實詹姆斯職業生涯早期的罰球就很不穩定,在2006-07賽季這項數據甚至只有69%,隨后他開始跟隨騎士助教克里斯·詹特定期練習罰球。現在已經是俄亥俄州立大學助教的詹特教會詹姆斯如何在罰球時作出調整來提升平衡性以將球罰進。兩個賽季之后,詹姆斯的罰球命中率提高到了職業生涯最高的78%。
從此開始,
詹姆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合格的罰球者,他的罰球命中率一直在75%以上,比賽的最后時刻甚至在80%以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總決賽第二場,當時詹姆斯全場12罰12中,這是他季后賽生涯中第二次出現不罰失情況下單場罰進12個球(另外一次出現在2011年東部決賽第四站熱火主場同公牛的比賽中,勒布朗全場13罰全中)。如果那場比賽詹姆斯罰丟三到四個球(正常情況下),熱火很可能就要帶著系列賽0比2落后的比分回到邁阿密了。
目前而言,罰球只是詹姆斯無可挑剔的賽場表現中微不足道的一點瑕疵,他本人對此也并不擔心,“我認為這僅僅是某一個階段,接下來我只需要站到罰球線然后罰進而已。”
小球不“火” 大球“熊”起
新賽季開始后,熱火一直在尋找陣容的延續性,因為傷病,防守流失和開局慢熱的問題,斯波爾斯特拉一直在變換自己的首發陣容,耐心等待球隊重新點燃上賽季季后賽的化學反應模式。那個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熱火使用了一套快速動態的小個陣容,用他們的運動能力彌補個子的不足,而這幫助他們拿到了總冠軍。斯波總是說,這不是小球,這是“速度之球”,意思就是進攻次數越多越好。
很不幸的是,那套東西在目前卻有點不靈了。在一場全國電視直播的比賽中,熱火在自己的主場以20分之差輸給了沒有安東尼的尼克斯,這場慘敗讓克里斯·波什跳出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覺得熱火太過于追求“速度與空間”的體系了。“我們有時真的應該放慢點節奏。”波什說。
在湖人“Show-time”的時代過去之后,帕特·萊利管理的球隊通常都是打陣地戰的,他的體系中總是會有一個傳統中鋒作為支撐點,并且也總以堅固的防守著稱。但在熱火憑借小球拿下總冠軍后,他們顯然是亳不猶豫地繼續選擇了速度至上——三巨頭剛成立的賽季熱火在節奏榜(每場比賽進攻回合數)上排名第21,上賽季他們排在并列14,而本賽季至今他們位列第11。
熱火速度的提升可能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新賽季四分之一賽程過后,熱火有11場比賽讓對手得分超過了100分。而上賽季熱火打了42場比賽后才有11場比賽讓對手得分上百,上上賽季更是44場之后才出現這一情況。根據數據統計,熱火本賽季20場比賽打完之后防守效率排在20以外,這是熱火自1996-97賽季以來的最差表現。
雖是老生常談了,但人們還是會不斷地談論這所謂的冠軍后遺癥:在剛剛獲得一個總冠軍后,想要立馬振作精神全力奮戰或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詹姆斯和巴蒂爾等人看來,熱火防守的下滑和進攻快速無關,真正的原因是更深層次的。“我們原本的想法就是通過快速的輪轉換防來彌補足陣容的缺陷,但我們發現這遠比我們想的困難的多。”巴蒂爾說,“我們還沒有很好地振作起來,但是我相信我們在防守端會慢慢好起來的。”
斯波教練會繼續強調他“速度-空間”體系?亦或是他會回歸到他們以前傳統的、更慢節奏的打法?時間給出答案之前,我們能知道的就是邁阿密這邊的小球不“火”了。相反,孟菲斯那邊的大球卻“熊”起了。
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灰熊一度是風頭最盛的西部球隊。聯邦快遞球館也曾是聯盟頭號恐怖主場,灰熊在這里送給尼克斯賽季首敗,熱火和雷霆的連勝紀錄也在這里終結。要知道,熱火和尼克斯都是小球的典型代言人,首發配置都是一大帶四小,而雷霆也游走在小球邊緣,雖然首發五人遵循傳統的1-5號位分工,但在部分時間段里,杜蘭特也會被推到大前鋒位置上。所以,灰熊連克三支小球風格的球隊還承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ESPN老牌記者霍林格在《大塊頭帶來大勝利》的評論文章將這層意義歸結為“大球守望者”。“灰熊站上了聯盟之巔,在小球風靡的當下,正是大球將他們帶到了這個高度。”霍林格說。
灰熊雄起,的確是大球和傳統發出的強有力的自我辯護。在中鋒這個概念瀕臨消逝、一大帶四小的小球風格逐漸升級成主流、攻防速度越來越快的時代當口,灰熊的配置看上去反倒有些非主流了:麥克-康利和托尼·阿倫一個是控球后衛一個是得分后衛,位置相對固定,分工相對明確。魯迪·蓋伊專司小前鋒,他永遠不會擔心自己被推到四號位,因為灰熊內線有馬克·加索爾和扎克·蘭多夫——這一白一黑兩個大個子代表著低位和禁區的存在感,兩人都有過硬的主動進攻能力,前者還是前場籃板和二次進攻狂人,后者還是策應高手。
當然,灰熊在新賽季表現出的強勁勢頭并不代表大球就此復辟,但這支曾經上賽季季后賽遭遇重創的球隊能有今天的光鮮面目和喜人戰績,正是“不改變思路”、堅守大球的結果。
得分不回潮
回想上賽季的狀況,各隊從訓練營到常規賽開始只有半個月時間,期間各隊還要簽約新球員,所以新陣容尚未磨合完畢就投入到嚴酷的賽程中,各隊進攻質量極差當屬情理之中。
鑒于這不是一個停擺后的縮水賽季,球迷們原本希望能看到不一樣的故事,但賽季至今,高質量的進攻無處尋覓,只有九支的場均得分能超過100,另外有11支球隊的投籃命中率不到四成,相比上一個完整的賽季(2010-11賽季),這兩項數據都出現下降。
當然,現在時間還早,各支球隊在進攻端的表現會隨著賽季的展開而大幅改變——進入12月后各隊的進攻質量就比11月提升了一些。然而,整體提高卻未必能帶動個體,那些大牌球星們對于得分的不感冒現象已經到了令人費解的程度了。
翻看本賽季得分榜,前十位里面居然有兩人場均得分不足20。這個現象有多滑稽?NBA上一次出現這種局面,還得追溯到遙遠的1964-65賽季。即便是在以低得分而著名的1998-99縮水賽季,全聯盟也有14人得分過20。
再看看球員單場得分榜,本賽季至今只出現了十次40+,其中科比就占據三次,而包括詹姆斯、韋德和蒙塔·埃利斯這樣的砍分高手,居然還一次沒得到過40+。
其實在賽季初期,當詹姆斯·哈登離開雷霆,到火箭當老大,頭兩場比賽就轟下82分,球迷曾以為這是得分手爆發的前兆,不料當時大胡子得到的45分至今仍是本賽季球員單場最高得分(安東尼也曾得到過45分)。
頂級得分手不得分的現象,是這些年NBA明星扎堆的必然結果。哈登單飛,為NBA多制造出一個“20+”得分手,可詹姆斯、韋德、波什合體,三個“20+”得分手就只剩下一個——“閃電俠”本賽季居然場均只得到19.4分;霍華德同科比、加索爾聯手,霍華德得分跌回20以下,加索爾更是慘不忍睹;保羅拉攏克勞福德,后者一度是快艇第一得分點,保羅和格里芬卻做足犧牲。
明星扎堆,為的是爭冠軍。同樣為了爭冠軍,頂級得分手還紛紛把對自己的要求,擴展到得分以外的其他方面。而詹姆斯的成功,也讓人們對超級明星的期待,進化到對全能的訴求與贊賞上。于是,杜蘭特賽季初期日益“詹姆斯化”,雖然KD近來開始加強攻勢,接連在比賽中得到30+,但也一直未有過于勁爆的砍分表演。
如此說來,不是那些家伙不能得分了,而是對他們而言,得分帶來的快感,遠遠比不上勝利。
被改變的標簽
2006-07賽季,初進聯盟的拉簡·朗多就被冠以糟糕跳投手的名稱。數據統計也很好地做了證明:那個賽季,他的投籃命中率為41.8%,三分球命中率為20.7%,罰球命中率僅有64.7%。六年過后,即使朗多已經成長為聯盟頂級控衛之一,但在短板方面上,他依然是個不斷改進的工藝品。朗多從來都不是個穩定的罰球手一一他的罰球命中率從來都沒超過新秀賽季——而他的跳投范圍仍然局限在三分線內(本賽季朗多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可憐的21.4%)。但是,在16到23英尺范圍(大概距離籃筐5到7米),朗多的投籃具有很高的準頭,其穩定性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本賽季朗多已經參加了20場比賽,在16到23英尺內他總共出手69次,投中了39球,命中率高達56.5%。要知道,這個數值可以讓他排在所有控衛中的前列。只要做一個比較就知道了。克里斯·保羅是公認的中遠投達人,但他本賽季在16到23英尺內的投籃命中率只有44.3%(70投31),這比朗多少了12個百分點。
有意思的是朗多在這個區域投中的球有差不多一半是隊友助攻的,和生涯早前的任何時刻相比,這是個質的飛躍。這似乎表明一個跡象,和賈森·基德一樣,朗多在接球投籃上可能是個更高效的投手。沒錯,你現在應該把貼在朗多身上的“不會投籃”的標簽撕掉了,綠衫軍9號雖然在罰球和三分上的表現仍很掙扎,但至少在大號兩分球上,也表現得無比優秀。
和朗多一樣,埃文·特納也改進了自己身上的固有標簽。過去他最大的兩個弱點糟糕的造犯規和三分球能力,而到目前為止他在這兩項上有了很大進步。他每場罰球的次數(3.2次)幾乎是上賽季的兩倍,并有高達79.7%的罰球命中率做支撐,三分線外更是手感火熱,命中率高達47.5%(上賽季只有22.4%)。總之,在自己進入聯盟的第三個賽季,特納的數據越來越好看,雖然這很大程度源于他的上場時間從上賽季的26.4分鐘上漲到本賽季的36.5分鐘,但一些鼓舞人心的跡象表明他正進入NBA生涯的一個轉折點。
有人把標簽變好,有人則是變壞。大學時期的奧斯汀·里弗斯以善于擺脫防守者后的籃下終結能力而聞名。在杜克效力期間,里弗斯曾無數次上演了這樣的劇本,而且都非常成功。但在進入NBA后,小里弗斯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這主要是因為他的籃下終結能力居然成了他最主要的弱點。本賽季小里弗斯已經為黃蜂打了22場比賽,但他在籃筐附近的投籃命中率只有36.3%,在所有出場時間超過28分鐘的球員中,他的數據幾乎算是最差的了。幸運的是,里弗斯還是展現出了他突向籃筐的能力,他每場比賽在籃筐附近的投籃幾乎達到了3次。
隨著他對于NBA比賽的適應他的籃下終結能力肯定會有提升,否則他只能乖乖做一名突破分球型的球員了。
魚腩的逆襲
過去幾個賽季,勇士死在客場之旅的情況太多了。但在今年12月的連續七個客場之旅上,勇士居然取得了6勝1負的佳績,這讓他們本賽季已經贏下了十個客場比賽,這已經比他們在2008-09和2009-10兩個賽季的客場總勝場數還多(當時都是僅取得8場勝利)。鑒于此,勇士完全有機會超越他們在2007-08賽季的21場客場勝場數。需要說明的是,五年前的那個賽季,勇士總共贏了48場比賽,是他們近20年來打得最好的一個賽季(上一次取得比這更好的戰績是1993-94賽季的50勝)。本賽季24場比賽打完之后,勇士取得16勝8負,按照這個勝率,他們也大有機會挑戰50勝。
勇士這支“萬年魚腩”真的要翻身了嗎?至少在比賽中的一些細節方面,他們可以說是做到了這點。目前為止他們場均能比對手多搶出3.9個籃板(45.4比41.5),而上賽季,他們場均要輸給對手6.6個籃板。這個本質上的改變就是,他們比上賽季多搶出差不多十個籃板球,這十個籃板球就意味著每場多出10個進攻球權,這大大緩解了球隊防守端的壓力,也讓球隊的射手們得到更多的進攻機會。考慮到這個成績是在內線大將博古特缺陣(本賽季因傷只打了四場比賽)的情況下打出的,這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另外,勇士限制對手命中率在43.2%,排在全聯盟的第五位,這也相當值得表揚。
誰都不知道這個故事會怎樣結尾,但是它的開頭是,勇士成為了一支真正的NBA球隊而不是馬戲團。對于一個在過去20年間,近乎受虐狂般忠誠的球迷群體來說,看起來他們終于可以獲得回報了。
人們應該對勇士主教練馬克·杰克遜脫帽致敬,同時也該對魔術全隊、特別是新教練雅克·沃恩贊嘆一番。賽季初期,球迷對于這支球隊失去德懷特·霍華德的球隊期望值很低,ESPN預測他們是東部倒數第二。但事實是他們每晚都拼盡全力,最終拿到讓人驚訝的11勝13負——這樣的戰績雖然沒法排進東部前八,但肯定比你想像中的要好。
關于這支球隊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馬刺系出身的沃恩在防守上所做的貢獻。奧蘭多在防守效率上排名第八,這個事實應當讓其他22支球隊感到羞愧,因為他們是靠努力和計劃做到的,而不是天賦。沒錯,魔術沒有一個球星。他們出場時間前五的球員效率值都在13到16之間。全隊有十人的上場時間能夠達到兩位數,這還不包括因傷遲遲不能出場的埃爾·哈靈頓和特科格魯。事實上,包括尼科拉·烏切維奇和埃托萬·摩爾這樣的不知名球員都能有非常可觀的出場時間,前者甚至一直打主力中鋒。陣容上雖然沒有一點星光,但如今誰也不敢看低這支小鬼當家的球隊。
老家伙變身新秀
趁著湖人客場同76人的比賽,科比忙里偷閑,驅車前往自己的母校:勞爾梅里恩高中。在那里,科比祭奠了自己逝去的青春,“來到了我17歲時曾去過的披薩店,我問我自己,時間都跑哪兒去了呢?也許我可能只會再回來一次了(科比暗指自己可能在會2013-14賽季結束后退役)。”
時間雖然無情,但科比還是科比,他甚至在本賽季打出了生涯中前所未有的高效表現。科比依然擁有多樣華麗的進攻手段以及讓人感到戰栗的好勝心,所以翻看得分榜,你會略帶驚訝地發現他會排在第一。
讓人感到不解的還有如下幾個老將的表現。鄧肯仿佛穿越了時空,36歲的他打出了近幾年最好的狀態。賈森·基德都快39歲了,但當你看到他在紐約的表現后不得不再次感嘆“老妖”的魔力。小奧尼爾在菲尼克斯低調地展現著自己的剩余價值。德里克·費舍爾加盟小牛立刻成為首發,隊友文斯·卡特的腳步也更搖擺了。更有甚者,斯塔克豪斯和拉希德·華萊士——1995年帶領北卡進入四強的雙子星——都從低溫箱里跑了出來,成為了籃網和尼克斯的重要輪換球員。
很多時候,你真的會懷疑這些老家伙變身為新秀了,而聯盟中那些真正的小年輕們倒更像是垂垂老矣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