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俗稱昂丁、黃臘丁、嘎魚等,具有味鮮美、肉質嫩、少細刺、營養價值高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深受歡迎,特別是大規格的鮮活魚供不應求。但隨著養殖技術的逐漸成熟,黃顙魚人工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病害也逐步顯現。根據繁昌縣近年來的養殖實踐,特將黃顙魚主要病害防治方法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1. 出血性水腫病
主要癥狀:病魚體表泛黃,黏液增多,咽部、鰭條基部充血,腹部腫大,腹腔積水,腸內充滿黃色膿液。
防治方法:用8%二氧化氯化水全池潑灑,用量為0.2~0.3毫克/升,連用2次;同時,再用10%氟苯尼考拌餌內服,魚每千克體重用0.1~0.15克,每天1次,連用5~7天。
2. 腸炎病
主要癥狀:外觀病魚肛門紅腫,病變集中在腸,表現為腸壁充血發炎、彈性差,腸黏膜壞死脫落,腸腔內積有大量淡黃色黏液。
防治方法:用大蒜拌餌投喂,魚每千克體重用5~20克,每天1次,連續投喂6天;或用地錦草治療,魚每千克體重用干草5克或鮮草25克,每天1次,連續投喂3天;也可用鐵莧菜治療,魚每千克體重用干草5克或鮮草20克,每天1次,連續投喂3天。
3. 爛鰓病
主要癥狀:病魚頭部烏黑,鰓部蒼白有黏液,鰓絲腐爛,鰓蓋骨的內表面發炎充血,腐蝕脫落。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在食場周圍用漂白粉掛簍防治。病重時,用漂白粉溶液潑灑全池,使池水中藥物濃度達1毫克/升;或用五倍子全池遍灑,使池水中藥物濃度達1~4毫克/升;也可用楓楊樹葉,用量為30克/米3,搗爛后全池遍撒。
4. 鉤介幼蟲病
主要癥狀:鉤介幼蟲寄生部位組織發炎、增生,逐漸將幼蟲包在里面,形成包囊。魚體逐漸消瘦,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或用硫酸銅化水全池潑灑,用量為0.7毫克/升,隔3~5天再用1次。
5. 車輪蟲病
主要癥狀:病魚鰓組織、皮膚黏液增生,鰓絲充血,體表、皮膚有出血小點,食欲下降,魚體消瘦。
防治方法: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用量為0.5~0.7毫克/升。
6. 黏孢子蟲病
主要癥狀:病魚皮膚組織破潰,體表布有大小不規則的小白點,魚體日漸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配成0.1%~0.5%溶液,浸洗魚體5~10分鐘,或用90%晶體敵百蟲化水后全池潑灑,用量為0.2~0.3毫克/升,隔1~2天再用1次,連用3次。
7. 小瓜蟲病
主要癥狀:病魚皮膚和鰓組織可見針頭大小的小白點,體表黏液增多,魚體消瘦。
防治方法:用40%甲醛溶液全池潑灑,15~20毫克/升,每隔2天潑1次,連用2~3次;或每立方米水體用辣椒粉0.8~1.2克、生姜1.5~2.2克,混合煮沸30分鐘,連渣帶汁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3~4次。
(作者聯系地址:魯 斌 安徽省繁昌縣水產站 郵編:241200;劉傳峰 繁昌縣孫村鎮農業綜合辦公室 郵編: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