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料 選好子粒飽滿的芝麻,用細篩去朵后,倒入清水缸內,用木棒攪數次,拿笊籬除去漂在水面的秕粒、雜質,然后撈在密眼竹篩中濾水,再攤在干凈席上晾干備用。
二、炒酥 把晾干的芝麻放在鐵鍋內,加火烘炒,開始火力要猛,并不斷翻攪,使水分大量散發。當炒到看不到水蒸氣時,可改用文火,但翻攪要勤而勻,以防炒焦。芝麻炒至顏色變黃、質地酥脆,用手輕輕一捻能出油時為止。
三、冷卻 炒好的芝麻出鍋前,要撒進占芝麻2%的冷水,且要邊撒水,邊攪動,邊出鍋。芝麻剛出鍋時溫度仍很高,要冷卻,否則,易使中間的焦化,影響出油。冷卻方法是把芝麻倒在簸箕內,高高舉起,讓其徐徐自由落進笸籮內。如此反復一兩次,芝麻即可冷卻。在冷卻的同時,要吹掉炒焦的細末。
四、磨醬 把炒酥、吹凈的芝麻放在磨紋很細的石磨上磨成麻醬(家庭用的豆腐石磨亦可代替),磨得越細越好,以細到把麻醬放在手指甲蓋上,用嘴輕輕一吹,指甲上不留渣滓為好。
五、加水 將磨好的麻醬放進一個大盆內,加入占原料80%的開水(先加總水量的80%的開水,用木棒迅速攪拌,半小時后,當油與渣逐漸分開時,再加入其余20%的開水),繼續攪拌,待麻渣聚攏在盆底時,可減慢速度,然后用木棒挑起濕麻渣,當麻渣浮在油層上旋即黏聚成一團下沉時,便停止攪拌。
六、分油 經上述加水攪拌后,大部香油浮在表面,油、渣分為上下兩層,界限分明,而濕麻渣內仍有油分。此時可用一個大搪瓷茶杯,在油層上輕輕轉動和振蕩,約3小時左右,當麻渣進一步黏結在一起并呈膠狀且油與麻渣分離十分清晰時,可用勺子伸進盆底舀一下麻渣,提起勺子觀察,如絲毫未黏渣滓,就說明油分離好了。
七、澄清 把分離好的香油,用勺子輕輕舀進另一個盆子里,對浮在水面的一層油珠可用小鏟攏在一起全部舀出,然后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靜置沉淀10天左右,此時上層油即可食用了,而下層油經過沉淀過濾后方可食用。一般每千克芝麻可產香油500克左右。取油后的濕麻渣,可倒出曬干,既可人食,亦可做飼料。
(作者聯系地址: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區人民路投遞站13號信箱美食坊 郵編:4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