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亨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地處珠江上游兩大支流南、北盤江交匯的夾角地帶,最高海拔1634米,最低海拔301米,年平均氣溫19.2℃,極端最高氣溫42℃,無霜期345天,年日照1514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340.7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適宜油茶生長,是貴州省油茶主產區之一。但是,受區域經濟落后、群眾科技水平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油茶林產出率低,經濟效益不高,影響了油茶產業的發展。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油成了廣大群眾食用油的主選,茶油市場價格一路飆升,因此,該縣廣大農村掀起了新一輪的油茶種植高潮。筆者作為該縣的一名林業技術員,被安排指導農戶種植油茶,以提高油茶種植的科技含量,增加農民收入。現結合本人的工作實踐,將油茶豐產種植技術簡要介紹如下,以供廣大農戶參考。
一、育苗
1. 育苗茶樹種選擇。通過試驗,該縣栽種茶林1號、湘林1號、黃山1號、大別山1號等品種比較適宜,其單果較重,產量高,出籽率、出油率也高。采種時選擇種粒大、飽滿、種殼黑褐色、外形無病態癥狀的種子。
2. 整地。選擇疏松、濕潤、肥沃的紅壤、黃壤和黃紅壤土質,地形較平整,pH值在4~6.5之間的土地種植。整地要求先犁地后耙平磨細,清除土壤中石頭、樹根和雜草等雜物。
3. 打坑和施底肥。坑的大小為30厘米×30厘米×30厘米。打坑后施底肥,即施3千克鈣鎂磷肥或6千克與泥土攪拌均勻的農家肥。
4. 播種。播種時間選在當年11月初至次年2月之間進行,播種時用多菌靈對種子進行消毒,在坑中挖15厘米深的種植穴,每穴播種6粒,覆土并蓋5厘米厚的稻草。
5. 茶芽管護。茶芽出土后,氣溫高時在苗地上蓋上遮陽網。茶苗高6~9厘米時,薄施氮肥,并做好除草和病蟲害的防治。茶苗生長到12厘米高時,即可實施定植。
二、造林
1. 造林地的選擇。應選擇山地、丘陵25度以下斜坡和緩坡的下坡或中坡地段,方向為南向、東向或東南向,土質為疏松、比較肥沃的紅壤、黃壤、黃紅壤山地,pH值在4~6.5之間,土層厚度在60厘米以上。
2. 整地、挖穴、下基肥。整地時先清理林地,全面砍除樹干,挖掉樹根,按水平帶狀整地。要挖大穴,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60厘米;下基肥,施三元復合肥300克/穴,肥料與穴內底土要充分拌勻。
3. 栽植密度。栽植行距為2~2.5米,株距為2.5~3米,每畝定植110株。根據該縣的氣候特點,種植時間選擇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春季的5月底之間進行,應盡量選擇在春季定植,定植當天選在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雨天土太濕時不宜定植。定植時實行1穴1苗,將苗放入穴中扶正并舒展根系,填入細土壓實,盡量使土與根系緊密接觸,然后澆入適量的根水,覆蓋松土即可。
三、施肥與管理
1. 施肥。栽植第一年可不施肥;2至4年齡,追肥以施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每株每年需尿素50克,磷、鉀肥各10克,混合后分春、夏、秋3次施放;5年齡以后,將家禽家畜糞便、茶油枯、桐油枯等進行發酵排毒后追施,每株每年一次性施2千克。
2. 幼苗期管理。每年立秋節后除雜、翻土1次,以擴土和促進土壤透氣。
3. 幼林樹管理。每年5~6月、7~8月對油茶林全部翻土、除雜,翻土深度在15厘米以內,不能傷及根系。
4. 整形修剪。修剪時間選擇在茶果采收后至樹液流動前的當年12月至次年2月之間,幼林以定干整形為主,并除掉病蟲樹枝;成林要剪出徒長枝、地腳枝、病蟲枝、細弱枝和部分影響整株樹光照的枝條;老年樹要及時清除枯死枝、病蟲枝,剪除長勢明顯減弱的枝條。
(作者聯系地址:貴州省冊亨縣秧壩林業站 郵編:55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