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鐘情于馬鈴薯生產,長期研究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曾針對江西省紅壤地的生產特性和馬鈴薯的生物生理特性,于2003年研究并形成了一套高產高效優質的栽培技術——“兩微一免”技術。該項技術經過6年的推廣,使泰和縣的馬鈴薯生產水平從平均單產500千克/畝逐步上升到1800千克/畝,其中示范基地超過了2000千克/畝,最高達到2790千克/畝。現將該項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擇良種
根據江西省的區位特點,選種早中熟、結薯集中、薯塊較大、休眠期短、高產優質、抗病蟲、芽眼淺平、外形漂亮、市場好銷、耐儲運的菜用型和出口加工型品種,如波蘭2號、東農303、早太白、荷蘭7號、中薯2號、克新1號、克新18號等。若是為淀粉加工廠生產加工原料,則應選擇中晚熟高產、高淀粉、低還原糖、抗逆性強的品種,如鄂馬鈴薯5號、6號、8號,甬薯1號等品種。若為出口生產,則應選荷蘭7號、大西洋、夏波蒂、布爾斑克等從美國引進的中遲熟品種,但是這幾個品種在江西省表現不太抗病,尤其是易感晚疫病和黑脛病,要特別加以防治。
二、選好種薯,定量用種
選擇塊莖表皮光滑、芽眼明顯,無凍、爛、病、蟲、傷、畸形、龜裂、萎蔫的塊莖做種薯。用種量應根據種薯級別確定,三級種薯(即栽培種)塊莖大,用種量100~125千克/畝;一級脫毒種薯單個塊莖較小,用種量60~70千克/畝;0級(原種)系脫毒微型薯種,用種量一般在15千克/畝左右。
三、種薯處理
1. 困種與曬種。大面積種馬鈴薯,種薯量大,種薯包可堆放在通風、散射光線充足的倉庫或大棚里進行困種。應注意:倉庫或大棚必須是沒有堆放過化肥、農藥、雞糞、食鹽等物質的干凈庫棚。小面積種植,只有少量種薯,則可在播種前10~15天攤開種薯曬太陽,曬至皮發綠,露芽錐時即可。
2. 切種。經過困種或曬種的種薯,在準備播種的當天或頭一天晚上進行切薯種。栽培種一般要求每千克切成30~35塊,每塊重30克左右。一級種薯每千克切成50~60小塊,每塊16~20克,單個重少于15克的小薯播整薯。0級(原種)一般單個重在4克以下,原則上也是整薯播種,單個重大于6克的則從頂端對中縱向切下,要求每千克薯種達到250塊(個)左右。應注意:切薯種時,必須切成立體形,決不能切成薄片狀;每塊種薯必須有1~2個明顯的芽眼;切種刀要準備兩把,放進消毒液中消毒后,留1把浸在藥液中備用;刀口要利,切口要平,遇有爛薯應丟棄;切了爛薯的刀一定要立即放入藥液中消毒并換刀,同時用黑白灰(即鮮石灰1份、草木灰2份拌勻)沾種薯切口,消毒液采用70%甲基硫菌靈配成500倍液,當天使用才能滅菌防病;切口盡量靠近芽眼但不能傷芽眼。還應特別注意:切好的種薯塊要當天及時播完,播不完的,必須攤放在地面,千萬不能用編織袋裝包封口堆放過夜,更不能采取此方式堆放催芽,否則將造成大量燒芽而斷壟。
四、整地施肥
1. 選地消毒。選用前茬未種過茄科類、白菜、甘藍等蔬菜作物,排水良好,保水保肥的厚層紅壤土旱地,或秋冬缺水的紅壤土高坎稻田。重茬地一定要在整地時撒施生石灰粉375~750千克/公頃進行消毒。稻田種馬鈴薯可以免此程序。
2. 機械整地、下肥。①機械整地。在整地、成壟開行以及收獲環節上推廣適宜的生產機械,這樣對加快馬鈴薯產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播種前15~30天,提前實行大型機械旋耕,耕深25厘米。播種時再用起壟機按90厘米的壟距起壟并同時開好播種施肥溝。②配方施肥。a.施肥配方(按畝計算):干雞糞12包(約300千克)+薯類專用“紅中”牌微生物有機肥25千克+尿素10千克+45%三元復合肥20千克+氯化鉀15千克+坑糞水(或清水)2500千克。b.施肥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先播種薯塊,再將雞糞往種薯間點施,微生物肥和化肥可在施肥時拌勻后立即在種薯間點施,隨拌隨用,不得停留,也可分別點施,但不能直接與種薯接觸;第二種方法是在起壟的同時開好播種施肥溝,可將雞糞、化肥、微生物肥條施于播種溝底,然后用小鐵齒耙輕耙播溝兩邊松土使肥料上面蓋有3~5厘米厚的土,然后再澆糞水或清水于播種溝,之后播種。
五、科學播種,合理密植
1. 播種時間和規格。①播種時間。根據江西省各地區氣溫分布規律和不同的緯度、海拔,具體播種時間大致可劃分為:南部生產區11月20日開始播種,12月15日播完;贛西生產區宜從11月30日開始播種,12月25日播完;中東部生產區宜從12月10日開始播種,次年1月5日播完;北部和高海拔生產區宜從12月20日開始播種,到1月15日播完。中途遇下雪冰凍天氣則延后。②規格要求。單行壟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大壟雙行壟距90厘米,行距20厘米,株距30厘米,6萬~7.5萬穴/公頃,每穴播1塊帶芽種薯。在紅壤丘陵地里,產量30噸/公頃的,要求種植密度為7.2萬~7.5萬穴/公頃,超過7.5萬穴/公頃則小薯率提高。
2. 播種的方法。先將種薯芽眼向下(即倒芽),按行株距品字形擺放在播種溝里的兩邊緣,不能與化肥、雞糞直接接觸。若肥料露出可用土蓋住后再放種薯,然后每畝用稻草50千克順壟溝蓋住馬鈴薯種,接著蓋土成壟。培土方法:用培土機(大壟雙行)培土成壟,將種薯蓋上13厘米厚的土,成壟高度25~30厘米。
3. 噴免深耕劑和除草劑。播后應待下一場透雨后或灌1次水后,每畝用免深耕土壤調理劑100毫升+氟樂靈除草劑120毫升對水100千克全田噴灑。
4. 蓋膜和壓膜。噴完藥后,馬上蓋微膜。選用厚度為0.005毫米的無色透明微膜覆蓋緊貼土面,并以土壓實膜邊不留空。應注意:噴免深耕土壤調理劑一定要與蓋微膜配套才能增產,否則會減產。
六、田間管理
1. 及時破膜。一般南部從元月份開始出苗,由南往北逐漸推后。特別低溫年份或遲播的則在2月份才開始陸續出苗。此階段當發現有苗出土頂膜時,就應抓緊時機及時破膜引苗出膜,防止苗被凍傷或燙傷。
2. 生理調節。為加快地下塊莖膨大,控制徒長,提高產量和提早成熟,在3月上中旬(北部稍后)當薯苗長到15~20厘米高時,每畝用15%多效唑50克對水30千克噴苗,3月20日前后每畝用膨大素20毫升+硫酸鎂1千克對水30千克噴苗。
3. 合理管水。馬鈴薯需水量雖大,但不能漬水。出苗前應設法保持土濕潤,冬季遇干旱應抽水抗旱,澆水至土面濕即可。3月份后雨水偏多,低洼處應清溝排漬。
4. 防病治蟲。①病害。江西省馬鈴薯主要有晚疫病害,病情嚴重時后期會成片枯死,嚴重爛薯,因此必須在3月初開始用藥劑防治。方法:每畝用52.5%霜脲氰水分散粒劑40克1800倍液噴莖葉正反面,隔7天1次,連噴2次。②蟲害。防治地下害蟲,應在播種時用5%特丁硫磷1.5千克/畝拌適量沙直接撒在播種溝中;防治地上為害莖葉的害蟲,可在防病的同時加入殺蟲劑如47%毒死蜱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同時殺滅,一般情況下防治1次即可。
七、適時收獲
馬鈴薯的經濟收獲期主要以市場行情為準,從4月上旬開始,只要價格好,就可隨時收獲。若有訂單,則可按訂單要求的時間收獲。生理成熟期標志是葉片由下向上到2/3株高以下的莖葉逐漸退黃,此時必須抓緊收獲,否則會因高溫引起退化并減產。收獲時,提前1~2天拔除地上莖葉,促使地下塊莖表皮緊縮熟化,這樣可避免出土后碰破表皮,影響外觀品質。
(作者聯系地址:江西省泰和縣澄江鎮城東村5組17號 郵編:34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