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北麓,境內氣候冷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甘肅省雙低油菜種植的理想地帶和高產區之一。在海拔1650~2000米的地區,種植糧食農作物一熟有余、兩熟不足,為了充分利用麥類作物收獲后至封凍前的光、熱、水、土資源,實現一年兩作,增加復種指數和土地單位面積產出率,近年來民樂縣農技部門在該區示范推廣麥田(后)復種飼用油菜。每年種植334~667公頃,一般每公頃產鮮草45~60噸,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廣效果,促進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現將該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土壤條件
要求選擇土壤耕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好,中上等肥力,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種植。
二、品種選擇
飼用油菜要求選擇長勢強、葉片大、營養體產量高、牲畜適口性好的雙低油菜品種,如華協1號(F2)、飼油1號等。
三、播種
1. 播種期。在海拔1650~2000米的地區,麥田復種的一般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小麥或大麥收割前20~25天進行播種;麥后復種的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麥類作物收獲后進行播種。
2. 播種量。麥田(后)復種飼用油菜以收獲其營養器官為主要目的,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以增加產草量,一般每畝用種1~1.5千克,墑情差時每畝用種2千克左右。
3. 播種方法。麥田復種的將種子均勻撒播于麥田內,最好在灌二水時的當天或前一天種植;麥后復種的在麥收后1~2天灌水1次,地表略干時立即淺耕并將種子摻入少量細沙均勻撒在地表,耙耱兩遍即可。
四、田間管理
1. 高茬收割。麥田復種的麥類作物成熟時應高茬收割,以免損傷油菜幼苗,在收割、拉運時應盡量避免碾壓、破壞幼苗。
2. 間苗除草。麥后復種的油菜出苗后應及早拔除田間雜草,以利油菜生長,同時也可減輕后茬作物草害,并適當間苗,畝保苗數控制在10萬~12萬株。
3. 灌水追肥。復種飼用油菜全生育期一般灌2~3次水。麥田復種的麥收后及時灌水,以保全苗;麥后復種的出苗后15天左右灌第一水(保苗水),油菜生長發育處于6~7片葉、苗高20厘米左右時灌第二水(促進生長水)。結合灌水可適當追施葉面肥或促進營養器官發育的肥料,一般畝追施尿素7.5千克,也可在降中到大雨時追肥。生長中后期視降水情況確定是否灌水。
4. 病蟲害防治。當田間發現蚜蟲和菜青蟲為害時應及時防治,可選用16%菜蟲一次凈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連噴2~3次。連續兩次施藥的間隔時間以相應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為準。
五、青貯或還田
飼用油菜進入抽薹現蕾期是其營養成分及其含量最佳的時期,用作青貯的飼用油菜此期收割進行青貯或青凍營養最好。一般在10月上中旬收割青貯。作綠肥的油菜在株高50~60厘米時即可深翻還田,一般在10月上旬進行,翻耕后要及時耙耱。
(作者聯系地址:甘肅省民樂縣解放北路30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