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GB44041.1-1996規定:雜交水稻種子的發芽率、純度、凈度分別不能低于80%、96%(二級)、98%,水分不能高于13%(秈)。雜交稻種只要達到以上4項指標就是合格的種子。由于雜交種子制種難、產量低、成本高、價格貴,在實際生產中,每年使用或銷售不完的雜交稻陳種,在種子緊張的年份,只要儲藏得當,發芽率稍低的也可利用。下面介紹雜交水稻陳種的識別與利用方法,供農民朋友們參考。
一、雜交稻陳種與新種的鑒別方法
一是種子外觀比較。色澤不亮,呈老色相的一般是陳種,且陳種往往有蟲蛀孔,手插進種子袋中會沾上蟲蛀粉。
二是發芽勢比較。陳種活力差,吸水慢,發芽慢且不齊,發芽勢弱;新種則活力強,吸水快,發芽快且整齊,發芽勢強。
三是發芽率比較。合格的新種發芽率一般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陳種若儲藏期間保管不善則發芽率較低。
四是生育期比較。新種生育期正常,而陳種生育期縮短2~3天。
二、雜交稻陳種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 適當增加播種量,以保證大田足夠的基本苗和有效穗。由于雜交稻陳種經過長時間儲藏,種胚活力下降,發芽率和發芽勢有所降低,分蘗能力也稍差,因此,在浸種催芽前應掌握所購種子的發芽率,再根據新種與陳種的發芽率差異備足種子,或根據所購陳種的多少,有目的地多備一些種子,才能保證大田足夠的基本苗和有效穗。
2. 播前不宜曬種。如果曬陳種,本來已經松散的陳種稃殼會翻起,易使水分蒸發,造成種子脫殼破碎,使細胞膜受到損傷而降低發芽率。因此,對于雜交稻陳種,一般應在播前10天把種子攤晾在室內,讓種子自然吸潮,使種子含水量適當提高,從而平衡水分,讓種子的細胞膜得以修復,進而提高發芽率。
3. 浸種時要勤換水,少浸多濾。雜交水稻種子具有穎殼薄、子粒輕、易吸水、喜中溫發芽的特點,在浸種催芽中,應采用“三浸三濾”浸種催芽方法,就可以催齊壯芽。而陳稻種更需要做的是浸種時應先清洗,把浮在表層的秕谷、蟲蛀谷、蟲蛀粉等雜質淘洗干凈,然后采用間歇浸種、少浸多濾、日浸夜濾等方法提高發芽率。如發現種子變黑與有乙醇酒味,則應多清洗多瀝濾,總浸種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水分吸足的標準是谷殼顏色變深,皺紋不明顯,腹白鮮明,米粒易折斷,這樣即表明種子已吸飽水,可轉入催芽階段。
4. 控制溫度,破胸催芽。種子吸足水分后,將其放于做好保溫的環境中(如將種子裝入麻袋或籮筐中,四周用稻草封好保溫)。種谷升溫后,控制溫度在35~38℃,溫度過高要翻堆,過低則需澆溫水提高溫度。這樣經20小時左右,種谷即可露白破胸。種子露白破胸后轉入保濕催芽,此時要加強通氣,防止溫度過高(保持在30~35℃),以促使根系生長,使根芽平衡生長(用水分來調節根芽平衡生長)。單季稻與晚稻種子很容易在破胸后出現高溫燒芽現象,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切忌播種,以免浪費精力和浪費秧田。此時應重新購種催芽。
5. 攤晾煉芽。根和芽出齊后,在常溫下攤晾5~6小時(谷層厚6~10厘米),增強芽谷抵抗能力,同時保持芽谷濕潤,防止干芽。早稻播種期氣溫低,更應進行煉芽,時間可延長。當芽半粒谷長,根1粒谷長時,即可進行播種。
6. 調整播種期。水稻陳種的全生育期會縮短2~3天,因此,對早熟組合要相應推遲播種,縮短秧齡,以免引起早穗;繁殖制種時母本采用陳種則應加大錯期,否則影響花期。
7. 注意防治綿腐病。陳種因發芽率低,爛種多,最易發生綿腐病,一般在播種后5~6天就有發生,最初在稻谷穎殼裂口處,或幼芽的胚軸部分出現乳白色膠狀物,逐漸向四周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呈放射狀。受侵染的稻種內部腐爛,不能萌發,病株則因基部腐爛而枯死,所以,一旦發現綿腐病為害,應立即用70%敵克松1000倍液或硫酸銅1000倍液噴霧防治。
(作者聯系地址:江西省永豐縣農業局糧油站 郵編:3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