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得到喬·約翰遜,過去幾年一直在樂透區徘徊的籃網注定會在下賽季打一場漂亮翻身仗;因為失去德懷特·霍華德,過去幾年的東部強隊魔術則徹底滑落到至樂透區深淵。
觸底反彈和一落千丈的故事瞬間就能成為現實,這就是NBA聯盟神奇的地方。不過,能夠像以下這幾支球隊玩得這么離譜的卻非常罕見,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才堪稱是真正的滄海桑田的巨變。
史上進步最快的球隊
波士頓凱爾特人
2006—07賽季:24勝58負
2007—08賽季:66勝16負
進步幅度+42
1978—79賽季:29勝53負
1979—80賽季:61勝21負
進步幅度+32
2004—05賽季,凱爾特人出人意料地拿到了大西洋賽區冠軍,一時間大家都相信丹尼·安吉的球隊改造計劃開始進入豐收季節。然而,2005—06賽季的綠衫軍卻退步了,球隊成績一落千丈,帶著33勝49負的成績回到了樂透區。
2006—07賽季,凱爾特人的境遇更是令波士頓球迷抓狂,賽季前安吉做了一個相當腦殘的交易,他用七號簽從波特蘭換來了塞巴斯蒂安特爾菲爾,然后……開拓者用這個簽得到了布蘭頓羅伊。眼看球隊戰績不佳,主教練里弗斯頻繁改變陣容,后來球隊遭遇大面積傷病,他不想輪換也不行了。皮爾斯和斯澤比亞克這兩人加一起共缺席了85場比賽。托尼阿倫本來打得很起勁,但慘劇發生的那天,他在裁判已經鳴哨的情況下扣籃失敗并造成左膝前十字韌帶撕裂。
這一年凱爾特人僅有的兩個好消息是:埃爾杰弗森在常規賽最后兩個月打出全明星球員的表現;菜鳥后衛拉簡·朗多向世人展現出一個球星應具備的天賦。
24勝58負(隊史第二差)的戰績讓具有輝煌歷史的凱爾特人顏面無光,更糟糕的是他們僅僅得到了2007年選秀大會首輪第五選秀權,1997年他們錯過鄧肯,這次他們也肯定得不到奧登和杜蘭特,這讓安吉感到很失望之余下決心將選秀權交易出去對球隊重新洗牌。
安吉就是個賭徒,他最大的優點是敢于將全部的籌碼都拿出賭,當然這些賭博也是建立在有計劃的計謀之上。安吉送走五號選秀權得到雷阿倫最為關鍵,因為通過阿倫作為誘餌,再送走杰弗森等大量籌碼得到了加內特,當然這也是建立在安吉和森林狼經理麥克海爾良好的關系之上的。
在和森林狼做了六換一的大交易后,凱爾特人花名冊上的球員一度不足十人,所以安吉拼命為三巨頭找角色球員來完善球隊的結構。于是,2007—08賽季的凱爾特人以三個職業球齡為10,11,12年的“巨頭”為核心陣容,最后用經驗、毅力、意志和對勝利深沉的追求奪得總冠軍。那年他們在常規賽上取得66勝16負,比之前一年多贏了42場比賽,進步幅度史上第一,比馬刺保持的前紀錄多了六場。
加內特、雷·阿倫和皮爾斯在完美的時間、完美的地點找到了彼此。他們不再追求個人榮譽,放下超級球星的架子,任由里弗斯調遣。更重要的是,每一塊奪冠拼圖都契合得如此完美。凱爾特人的板凳上沒有耀眼的明星,但以詹姆斯·波西和埃迪豪斯為首的每一名替補球員加起來便成了一艘包羅萬象的諾亞方舟,就連賽季中期加盟的兩個老將薩姆卡塞爾和P.J.布朗也最大化地發揮了自己的“剩余價值”。
如果說凱爾特人在2007—08賽季完成復辟是因為在交易市場上大做文章,他們隊史上另一次革命性改變就是通過選秀得到杰出的天才。拉里·伯德在1979年來到波士頓的那天,就標志著綠衫軍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了。身為菜鳥,伯德在1979—80賽季的得分、籃板、搶斷和出場時間都雄踞全隊之首,有了“大鳥”的凱爾特人比之前一年多贏了32場,以61勝21負的戰績重新奪回分區冠軍頭銜。
圣安東尼奧馬剌
1996—97賽季,20勝62負
1997—98賽季;56勝26負
進步幅度+36
1988—89賽季:21勝61負
1989—90賽季,56勝26負
進步幅度+35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1996—97賽季的黑暗讓馬刺隊獲得了改變隊史命運的機遇,他們幸運地抽中了1997年選秀大會的狀元簽,隨后選擇了蒂姆鄧肯。
馬刺上下很清楚他們會在1997—98賽季中取得很大進步。畢竟,剛剛過去的1996—97賽季的20勝62負是球隊25年歷史上最糟糕的。然而,他們優異的表現還是很快讓許多NBA球隊感到吃驚。在度過賽季初期的磨合后,馬刺在常規賽最后62場比賽中取得46勝16負,最終的戰績是56勝26負,足足比之前一年多贏了36場。
鄧肯在新秀賽季就場均得到21.1分、11.9個籃板和2.51次蓋帽,并取得聯盟最多的57次兩雙。他還入選了全明星陣容,以史上最高票拿下最佳新秀,入選賽季最佳陣容,總之,鄧肯給NBA帶來的沖擊是全方位的。整個賽季站在鄧肯身邊的是大衛·羅賓遜,這名被傷病纏身一個賽季的前MVP又回到了聯盟最優秀中鋒的行列里。
就像人們未曾預料馬刺能在1997—98賽季取得那么出色的成績那樣,人們同樣沒想到他們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質變。在1998—99的縮水賽季中奪得隊史上第一個NBA總冠軍,這也掀開了馬刺九年四冠的序幕。
通過得到狀元秀改變球隊命運的事情在上世紀80年代末也曾發生在馬刺身上。在1987年5月17日,馬刺抽到了狀元簽,在六周之后的選秀大會中挑選了大衛羅賓遜。但在和馬刺簽署完合同之后,海軍學院的畢業生羅賓遜開始在海軍履行他為期兩年的兵役。所以接下來的兩個賽季對于馬刺都是灰色的,1988—89賽季,在二月的1勝12負以及賽季結束前的8連敗使得他們的成績僅有21勝61負。
終于,大衛·羅賓遜在1989年5月19日結束了他的兵役。9天之后,馬刺從雄鹿隊換來了特里卡明斯。在1989年的選秀中,馬刺在第三順位選擇了埃利奧特。之后在一個牽涉到五名球員的交易中,莫里斯奇克斯加入馬刺。一系列運作后,1989—90賽季的馬刺陣容里面有了九張新面孔。最終馬刺在1989—90賽季取得56勝26負,并以一場的優勢力壓爵士排名中西區第一。當然,這個巨大轉變的驅動力來自大衛·羅賓遜,他在生涯首個賽季就場均得到24.3分和12個籃板,剛進入聯盟就邁入超級明星的行列。
菲尼克斯太陽
2003—04賽季:29勝53負
2004—05賽季:62勝20負
進步幅度+33
1987—88賽季:28勝54負
1988—89賽季:55勝27負
進步幅度+27
2002年夏天,太陽隊在選秀大會得到斯塔德邁爾,這一明智選擇大大提升了球隊的攻擊力。小斯、馬里昂和馬布里的組合頗具威脅,他們合力幫助太陽在2002—03賽季搭上季后賽末班車,然后首輪對陣西部老大馬刺時先在客場通過馬布里的壓哨三分偷得一場勝利。雖然最終仍以2比4失利,但總體來說這支太陽是值得贊許的。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到了2003—04賽季,太陽卻是一路踉踉蹌蹌,從11月的7勝8負到12月的5勝12負,管理層終于看不下去,他們炒掉了弗蘭克·約翰遜,讓德安東尼接替他成為主教練。然后太陽進行了一些交易,最大的一筆是馬布里和“便士”哈達威被送到尼克斯,藉此減輕隊伍的工資支出。因為陣容大改組,太陽整個賽季大部分時間都在太平洋分區的底層掙扎,最終僅取得29勝53負的戰績。
事實證明太陽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在2004年夏天擁有足夠的薪金空間簽下史蒂夫納什。當時,加拿大人已經30歲,他原本想繼續留在小牛,但庫班只打算為他開出一份四年3600萬美元的合同,納什覺得這個價碼太低。斯塔德邁爾和德安東尼的登門造訪,以及太陽送上的一份誘人合同(五年6500萬美元),令納什下定決心,重回菲尼克斯——他在1996年進入NBA時就被太陽選中,兩年后被太陽交易到小牛。
2004—05賽季,太陽有了納什這樣一個控球大師,還有小斯和馬里昂這樣的快下高手以及喬·約翰遜和昆廷理查德森兩員外圍大將。他們的比賽變得瑰麗無比,德安東尼一手打造出的“七秒或更少”進攻戰術讓聯盟為之側目。太陽最終取得62勝20負,追平了隊史最佳戰績。可惜的是,即便是最強大的小球,還是沒辦法克服自身硬傷,西部決賽上這支太陽被馬刺隊4比1淘汰。
在太陽隊史上,還曾有一次超級翻身的壯舉。1987—88賽季,杰里克朗格洛成為太陽的擁有人,他和其他股東一起出資4400萬美元買下了整個隊伍。太陽易主之后進行了數筆交易,但效果還看起來并不好。看到球隊戰績沒有起色,管理層在1988年2月送走拉里·南斯和麥克桑德斯,再貼上了一個狀元選秀權,從騎士換到了凱文約翰遜、馬克·韋斯特、蒂龍·科爾賓以及兩個選秀權,這一年太陽最終僅取得28勝54負。
到了1988—89賽季,上賽季的交易開始讓太陽嘗到了甜頭,加之球隊還多了一個新面孔,來自超音速的湯姆錢伯斯。這一切讓那些一直抱怨太陽用南斯去換來三個不知名球員和選秀權的人閉上了嘴。太陽最終以55勝27負的戰績奪得西部常規賽第二,一掃前幾年的霉氣。季后賽上太陽也是連續擊敗掘金和勇士,直到西部決賽上才被實力強大的湖人橫掃出局。
密爾沃基雄鹿
1968—69賽季:27勝55負
1969—70賽季:56勝26負
進步幅度+29
1968—69賽季是雄鹿隊作為一支職業球隊的處子賽季。這支NBA新軍直到第六場比賽才取得首勝,賽季結束后以27勝55負叨陪東區末座。根據當年的規則,東西區最后一名擲硬幣決定選秀狀元簽的歸屬,這次決定意義重大,因為猜對的一方能得到籃球史上最優雅的中鋒盧·阿爾辛多,也就是后來為人們所熟知的卡里姆·阿卜杜爾賈巴爾。
西部倒數第一太陽隊(16勝66負)比雄鹿戰績還差,他們的老板布洛克猜正面——剩下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詳——NBA委員肯尼迪擲出的硬幣停留在反面,接著就是賈巴爾駕臨密爾沃基。
賈巴爾的到來立即使雄鹿取得成功,這個日后在NBA累計得到38387分的中鋒,憑借自己獨一無二的“天勾”絕技,在新秀賽季就能場均得到28.8分和14.5個籃板,順理成章地當選為年度新秀。他還入選了那一年的全明星陣容,并在賽季結束時入選了NBA第二陣容和NBA防守第二隊。
最終,雄鹿以56勝26負排名東區第二,直到東區決賽才敗于東區常規賽第一尼克斯手下。在之后的1970—71賽季,賈巴爾就率領雄鹿得到了總冠軍獎杯,在美國職業體育界歷史上,雄鹿都是從建隊到贏得冠軍獎杯所用速度最快的。
新澤西籃網
2000—01賽季:26勝56負
2001—02賽季:52勝30負
進步幅度+26
2000—01賽季,斯蒂芬·馬布里進入聯盟的第五年,他終于入選全明星陣容。他的個人能力得到承認,只是個人成就的提升并沒幫助球隊更上層樓。其實也不能怪罪馬布里,那一年籃網隊中的球員像是得了傳染病那樣先后受傷。
范·霍恩好歹斷斷續續打了49場,而上年還有場均13分貢獻的基特爾斯干脆因傷整年在家休息,據統計,2000—01賽季籃網球員總共因傷缺席了345場次。所以,拜倫·斯科特在他執教籃網的第一年根本無法讓球隊進入他設想的軌道,因為一旦有新隊員受傷,就必須調整陣容和打法。籃網最終以26勝56負結束了2000—01賽季,連續第三年無緣季后賽。
2001年夏天,一筆轟動聯盟的交易發生了,馬布里換賈森·基德,籃網隊里有了一個傳球第一的傳統控衛。原本只能稱作廢銅爛鐵的范·霍恩和肯揚馬丁之流在基德的帶領下一下子登堂入室,搖身一變成為炮轟戰術中的頂尖高手。籃網也成功鯉魚跳龍門,成為了打法最賞心悅目的球隊之一。他們厚積薄發以52勝30負進軍季后賽,先后將步行者、黃蜂和凱爾特人擒下,成為東部聯盟的新科狀元。在總決賽中,籃網雖然被如日中天的湖人以4比0橫掃,但東部霸主的地位已然確立——之后一年他們又一次得到東部冠軍。
正是通過2001—02賽季,基德建立起了他此后的職業生涯里享用不盡的巨大聲譽,他自此也被看成是一個能夠點石成金的救世主。史上退步最快的球從
克利夫蘭騎士
2009—10賽季:61勝21負
2010—11賽季:19勝63負
退步幅度—42
2010年夏天,勒布朗詹姆斯義無反顧地離開騎士,他就像是舊科幻片里哥斯拉那樣摧毀了這支球隊的結構。
失去了詹姆斯的2010—11賽季,騎士只有一個主題,就是連續不斷的輸球,進入12月先遭遇一波10連敗,接下來便是駭人聽聞的26連敗,這也是NBA歷史上的連敗紀錄。在此期間,騎士攻守極度失衡。業界指出,為了挽留詹姆斯,騎士管理層一直填充著各種所謂“奪冠拼圖”,但這都要以詹姆斯留隊為前提才能運轉良好。一旦球隊大腦離開,立刻土崩瓦解。
事實上,接連傷病也使得騎士陣容被層層剝離,尤其瓦萊喬和賈米森的倒下,使得騎士陣容面目全非。一度,騎士陣容充斥著諸多新面孔,不是菜鳥就是發展聯盟來客,諸如阿朗佐·吉、埃恩加、薩繆爾斯、曼尼哈里斯和賈瓦德威廉姆斯等人也獲得了場均不低于15分鐘的出場時間,且全隊有19人出任過首發,他們成為人見人欺的魚腩部隊也不足為奇了。
最終騎士交出一份19勝63負的答卷,如果不是森林狼很講義氣地后來居上,騎士將會恥辱地成為聯盟一個新紀錄的締造者:由上賽季的全聯盟最佳戰績跌至次賽季的最爛戰績。即便如此,他們也比之前一個賽季多輸了42場比賽,這仍然是NBA空前的紀錄,甚至超過了當年一同失去喬丹、皮彭和羅德曼等人的公牛。
上天還算是照顧騎士,賽季中他們將莫·威廉姆斯送往快艇換來拜倫戴維斯以及一個首輪選秀權,那個選秀權為克利夫蘭帶來了狀元秀凱里歐文,同時騎士用自己的首輪第四號選秀權選中了內線長人特里斯坦·湯普森。在得到了兩位優質新秀后,騎士在上賽季走上正軌,也許過不了太久,他們就能重返季后賽了。
芝加哥公牛
1997—98賽季:62勝20負
1998—99賽季;13勝37負
退步幅度—41
1997—98賽季的公牛在內憂外困下已不復過去兩年之勇,那一年他們不再是一枝獨秀,爵士的戰績和他們是一樣的,而且常規賽公牛兩負爵士。但喬丹就是喬丹,他在那年總決賽第六戰面對拉塞爾的防守上演世紀之晃,然后輕松地舒展雙臂投出那一道宣告爵士死刑的完美弧線。“飛人”留給世人一個永遠無法被重復的經典,但那一刻,喬丹的名字和公牛王朝的歷史在歲月的扉頁上已戛然而止。
雖然1998年夏天無數人請求不要拆散這支前無古人的王者之師,但球隊管理處還是一意孤行地“重建”。公牛早就有意交易皮彭以換取年輕血液,這的做法讓皮彭亳不留念撒手而去,到休斯敦和奧拉朱旺以及巴克利組成三巨頭。盧克朗利和史蒂夫·科爾被交易,丹尼斯·羅德曼作為自由球員簽約湖人,主教練菲爾·杰克遜也決定急流勇退,暫休一年。喬丹直到1999年1月才決定退役,這宣告后三連冠時期的球隊結構徹底塌陷,公牛王朝頓時化為一片廢墟。
我們只有無奈地看著一個喧囂一時的時代畫上了凄慘的休止符,廢墟上碩果僅存的球星是托尼·庫科奇和暮年的羅恩·哈珀。這兩人帶著面目全非的公牛在1999年縮水賽季取得意料之中的13勝37負,勝率只有26%,如果換算成82場比賽的話,公牛在那年的戰績大致為21勝61負,這等于比之前一年的62勝20負少了41場勝利。
盡管戰績一落千丈,但公牛隊過往的輝煌還是使得芝加哥球迷仍忠誠于那支爛隊,以至于聯合中心主場上座率仍然和六冠時期一樣場場爆滿。事實上,直到2000年11月公牛與籃網的比賽,公牛主場球票才13年來首次沒賣光,連續售罄紀錄停在了610場,這也是聯盟歷史上第三長紀錄。
到了2004—05賽季,公牛終于重返季后賽,此前六個賽季他們甚至只有一次勝場數超過30場,這大概是喬丹等老一輩球員的光芒太過耀眼,反而掣肘了球隊的可持續發展。好在,公牛隊在2008年選中狀元秀德里克·羅斯,芝加哥人終于看到了球隊復興的希望。
圣安東尼奧馬刺
1995—96賽季:59勝23負
1996—97賽季:20勝62負
退步幅度—39
在1995—96賽季開始前,馬刺用羅德曼從公牛交換來了中鋒威爾普度。盡管羅德曼的才能最終幫助公牛重新奪回NBA總冠軍,但這樁交易對于馬刺也不算很糟,至少從戰績上可以這么說。那一年,馬刺以59勝23負的成績連續第二年得到中西部分區第一,他們甚至在1996年3月取得16戰全勝的完美戰績,這也追平了1971—72賽季湖人創造的NBA歷史最佳月度戰績。然而,他們又一次在西部半決賽輸給爵士,奪冠對于這支球隊而言仍然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1996—97賽季,馬刺本來具備再一次在常規賽取得60勝左右的實力,不料隊中傷兵滿營,最糟糕的是大衛羅賓遜因傷幾乎要整季報銷,賽季剛開打他就遭遇背部傷勢困擾而隨后又腳部骨折,結果他一個賽季就打了六場比賽。查克·珀森則要更加倒霉,他由于背部手術而錯過了整個賽季。查爾斯史密斯由于右膝的關節炎錯過了65場比賽。肖恩·埃利奧特則是因為右膝的腱炎缺席43場。這四個家伙是1995—96賽季球隊中得分前六的球員,他們的傷病對于馬刺的打擊可想而知,圣城最終僅交出20勝2負的戰績,自1988—89賽季以來首次缺席季后賽。
整個1996—97賽季的痛苦經歷在1997年5月18日這天一散而空,那天馬刺贏得了1997年NBA選秀的頭號選秀權。這給了他們選擇來自威克森林大學的具有統治力的內線蒂姆鄧肯的機會。另外一個對馬刺算是好消息的是原主教練鮑勃·希爾在球隊3勝15負的開局后引咎辭職,接替他的正是格雷格波波維奇。
其后的時間里,波波維奇和鄧肯這對師徒帶領馬刺奪得四次總冠軍。要知道,NBA聯盟的生存法則是殘酷的,有多少球星如過江之鯽,有多少教練走走停停,但在15年問鄧肯和波波維奇卻一起書寫了一段亦師亦友的傳奇。更難得的是,這個傳奇還在繼續。
休斯敦火箭
1981—82賽季:46勝36負
1982—83賽季:14勝68負
退步幅度—32
1980—81賽季,實力平平的火箭隊無聲無息地進入季后賽,然后分別擊敗衛冕冠軍湖人、馬刺和國王,竟和凱爾特人相遇總決賽,雖然沒能一黑到底,但這對于火箭來說仍然是不可思議的賽季。
之后的1981—82賽季是火箭繼續證明自己實力的機會,他們的領袖摩西馬龍以聯盟場均第二(僅次于喬治格文)的31.1分及排名第一的14.7個籃板,生涯第二次加冕常規賽MVP,“大E”埃爾文海耶斯的回歸讓火箭有了一對堪稱聯盟第一鐵血的內線搭檔。常規賽結束后,火箭以46勝36負成績與掘金同列中西區第二。但在季后賽中,火箭卻不復前一年的神勇,首輪就以1比2敗給超音速。
與此同時,在另外的戰場上進行的比賽影響到了火箭接下來的命運。湖人勢不可擋,并在1982年總決賽中4比2擊敗76人。費城人意識到自己的敗因是沒有一個出色的中鋒能與賈巴爾相抗衡,因此他們在接下來的賽季力圖尋找一位優秀中鋒。
76人在1982年夏天向火箭捅上了致命的一刀,他們為自由球員的摩西·馬龍開出一份價值1320萬美元的合同——這個數字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天文數字,馬龍也沒能抵御金錢誘惑,決定離開火箭。
馬龍奔赴費城報到,接著就幫助76人拿下1983年總冠軍,他更是創下連續兩年代表兩支不同球隊得到MVP的偉業。不過這已與滿目瘡痍的火箭無關,送走馬龍之后,整整1982—83賽季火箭才贏了14場球,14勝68負的戰績也創下隊史最差。
馬龍的遠走將火箭從中上流球隊變成了垃圾隊伍,不過這未必是噩夢的開始,反而是給了火箭新生。由于1982—83賽季在NBA列倒數第一,火箭有幸得到了狀元秀拉爾夫桑普森;一年后的1984年選秀大會,火箭再度摘走狀元秀奧拉朱旺。兩個賽季的淪落,為火箭開創歷史積累了重要資本,奧拉朱旺在1990年代中期帶領球隊獲得兩枚冠軍戒指的成就不必贅述,當年他和桑普森組成的“狀元雙塔”也被稱為最有統治力的內線之巔。
舊金山勇士
1963—64賽季:48勝32負
1964—65賽季:17勝63負
退步幅度—31
上世紀60年代早期,堪稱是勇士隊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時期。1961—62賽季他們取得49勝31負,并殺進東部決賽。1962—63賽季他們的勝負正好調過來,變為31勝49負。1963—64賽季勇士爆發了,這一次他們以48勝32負的排在西區第一,并成功打進總決賽。
當時勇士擁有聯盟第一大殺器威爾特·張伯倫,可惜那個年代所有的強者都只能為凱爾特人王朝無敵天下的輝煌巔峰做注解。波士頓人一眾明星球員告訴張伯倫什么叫“一個好漢三個幫”,讓他一次次體會到雙拳難敵四手的痛苦——就像1964年總決賽,4比1,凱爾特人毫無爭議的拿下六連冠。
1964—65賽季中期,勇士隊出人意料地把張伯倫交換到了76人隊,球隊戰績隨即出現大跳水,僅取得17勝63負,連季后賽的門都沒摸著。有意思的是,勇士這種過山車式的表現還在繼續,兩年后的1966—67賽季,在球隊陣容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他們出人意料的重返總決賽,對手正好是張伯倫所在的76人,但他們最終以2比4告負。
邁阿密熱火
2006—07賽季:44勝38負
2007—08賽季:15勝67負
退步幅度—29
在充分享受到2006年總冠軍帶來的快感后,熱火在2006—07賽季揭幕戰就遭遇當頭一棒,他們竟然輸給公牛42分。事實證明,這支基本保留奪冠班底的球隊已經沒有了爭冠心氣——熱火在季后賽首輪就被公牛橫掃出局,但無論如何,那一年熱火還是取得了44勝38負的戰績。
不曾預料的是,2007—08賽季成為熱火隊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邁阿密可謂是一潰千里,幾乎每一晚他們都會被對手催殘,最終僅取得15勝67負。隊中的幾位名人堂級球員的表現或許是造成如此糟糕戰績的一大因素。韋德在進攻端的表現并不如前幾個賽季那么具有侵略性,而在賽季中期他再次接受治療索性選擇放棄余下比賽。莫寧經歷了賽季初那次足以斷送職業生涯的膝蓋傷病后再也沒有復出過。看到球隊戰績一塌糊涂,奧尼爾整個前半賽季都出工不出力,在防守端的拙劣表現讓熱火最終決定把他交易到太陽隊。
可以說這一年的熱火是在為2006年的豪賭買單,那年贏取總冠軍的經歷讓帕特·萊利過于迷信老將的經驗,而沒有及時給球隊的陣容中輸入新鮮血液。好在,從2008年夏天開始,萊利的眼線和間諜就遍布于聯盟的每個角落。他施展了老謀深算的手段,拿出了他令人盲從的個人魅力,終于在2010年夏天優雅地完成了巧取豪奪——三巨頭聚首南海岸,奧布萊恩杯也在今年重新回到邁阿密人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