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泰州供電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0)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電力電纜在城市配電網的建設和改造中大量使用。近年來,由于電纜故障引發的大面積停電及人身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另外,由于電力電纜工程是隱蔽工程,發現和排除地下電力電纜的故障,恢復正常供電,將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因此,電力電纜工程質量的高低成為制約電網安全可靠運行不可忽視的因素。
配電電纜在運行中常見故障大致有以下幾種:
電纜質量缺陷故障主要包括電纜本體和其附件的質量缺陷故障。電纜本體質量缺陷故障:電纜絕緣中存在的氣泡或氣隙會使電纜絕緣在運行時發生局部放電,最終致使絕緣擊穿;生產電纜時,電纜絕緣受潮,致絕緣老化擊穿。電纜附件質量缺陷故障:熱縮與冷縮頭電纜絕緣層內有氣泡、雜質,或其絕緣層的厚度不均,密封涂膠處密封不嚴造成配電電纜運行故障。
機械損傷類故障比較容易識別,大多造成停電事故。一般造成電纜機械損傷的原因有:市政建設誤傷電纜,偷盜電纜,小動物咬傷電纜,自然現象損傷電纜,施工損傷電纜。
引起絕緣過早老化的主要原因有:電纜線路周圍靠近熱源,電纜工作在電纜絕緣易受腐蝕的環境中。
這主要由雷擊過電壓及大霧污閃引起,多發生在電纜終端頭及套管表面。
電纜過負荷運行會造成導體溫度過高,電纜絕緣加速老化,電纜金屬護套膨脹、變形及接點發熱損壞等現象。它將縮短電纜使用壽命,造成電纜運行故障。
配網電纜外力破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進線電纜被盜;二是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對配網電纜造成嚴重破壞。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建設規模越來越大。道路擴展、成片開發、廣場公寓、小區施工及零星施工遍地開花,使得電力電纜時刻處于一種危險境地,外力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不斷增加。市政建設和電纜線路的發展很快,有關圖紙資料落后于實際,圖紙不準、不清、不符情況屢有發生,加劇了外力破壞現象。
2.1.1 對電纜頭制作嚴格把關
針對當前施工隊伍技術水平較差的狀況,定期組織電纜頭制作技術培訓;嚴格按照標準化要求驗收,制作質量登記卡,對每一個投入使用的電纜頭的制作,責任到人,防止施工質量不過關等情況發生。為防止因制作工藝問題而出現電纜故障,要對負責人進行重新培訓,合格后才能從事電纜頭的制作工作。
2.1.2 對10kV電纜進行監測與狀態評價
采用紅外成像儀等先進電力電纜監測儀器和專用的分析軟件,對電纜、電纜頭或電力設備進行連續溫度監測,提前確定設備的早期故障,實現電纜故障的早期預測,防患于未然。完善電纜故障報警功能,當電纜或電氣設備發生故障時,提供報警,并準確定位故障點位置,便于開展檢修工作。
2.1.3 對電纜進行預防性試驗
依據《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規定,對電纜進行主絕緣電阻測試試驗、電纜外護套絕緣電阻、電纜內襯層絕緣電阻測試試驗、銅屏蔽層電阻和導體電阻比測試試驗和電纜主絕緣直流耐壓試驗。在具體工作中,要編制相應的標準化作業指導書,通過認真執行作業指導書項目和多次的預防性試驗,達到試驗數據準確性和可靠;不斷更新、補充電纜的試驗程序,及時發現缺陷和薄弱環節,以便及時加以處理。
2.2.1 充分利用SG 186系統進行電纜管理利用2009年國網公司推行SG 186系統平臺,及時準確地了解所轄電纜線路的型號、規格、長度,建立電纜缺陷閉環管理制度,實現對電纜線路的實時閉環管理。借助SG 186系統平臺,對所轄的10kV電纜設備進行定期巡視檢查,建立單獨的電纜臺帳,及時更新電纜信息,準確把握電纜的運行狀況。
2.2.2 建立完善的執行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為了將電纜的監督工作做得仔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避免因電纜問題而導致不必要的電力事故,必須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并嚴格按標準和制度執行。
2.3.1 創造良好施工環境
根據國家《電力法》及《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制定一套針對破壞電力電纜(設施)行為的懲罰措施,對外力事故加大經濟處罰力度,迫使各施工單位高度重視電力電纜的保護。加強施工隊伍內部的治理,減少野蠻施工,從而減少外力事故,達到保護電力電纜的目的。加強與市政各部門、各公司及園林綠化等部門的聯系,以便及時準確地把握他們的工程施工規劃及工程進度,及時對電力電纜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防止電纜外力事故的產生。
2.3.2 加強硬件防護
地面標志要和地下電纜保持一致,要明顯,易于識別。常用的標志樁要密度合理,地面高度要適當,顏色和造型要有電力特色,要特別便于機械施工操作人員觀察,標志樁缺失時應及時補齊;人行道和道路上的標識,要耐久醒目;填埋深度一致,走向平直,不能忽高忽低,左右擺布,防止交叉施工因參考標準不同誤傷電纜;要特別避免電纜因應力不同而造成損壞,要改變傳統的防護措施,對電纜加裝一層防護,如在電纜上敷設一層塑料布,并加印有電纜警示的標識等。
電纜的正常運行直接關系到整個配網的供電可靠性,要想降低電纜故障發生頻率,必須從源頭上控制,即在設計、敷設、安裝、驗收、預試各個環節把好關;即需要采取技術性措施、管理性措施和社會性措施,建立一套高效實用的電纜管理模式,以維護10kV電纜的正常運行,提高城市電力供應質量。
[1] 戴鋒.配電電纜常見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J].電工技術,2009.
[2] 于景豐.電力電纜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
[3] 沈偉奇.淺談10kV電力電纜運行[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S1):15-17.
[4] 陳寶怡.淺談電纜線路的故障原因與提高電纜運行可靠性的途徑 [J].制造業自動化,2010,(9).
[5] UCD GB 50150-91,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S].
[6] 卞佳音,曾國華.電力電纜遭受外力破壞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電氣應用,2008,(21).
[7]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部.電力電纜運行規程[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