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春
(云南省水文水資源局普洱分局,云南 普洱 665000)
水環境監測工作是水資源管理工作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水質監測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江河、湖庫水體水資源質量狀況以及入河污染物總量控制和變化規律,了解與控制相關單位污染物的入河總量、排放情況及污染物的組成和含量,并為人飲安全、水功能區納污總量核定、水資源管理和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依據。
水質監測的過程包括采樣與樣品的預處理、分析儀器與試劑準備工作、實驗室的環境條件控制、樣品的測試、數據的分析與處理等諸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關系到最終結果的準確與否,其技術失誤都有可能造成監測結果的不準確。
1.1 采樣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在樣品采集過程中,采樣斷面與采樣點位的布設、樣品采集頻率與方法的確定、樣品裝置容器的選取與洗滌、樣品采集后的預處理、樣品保存與運輸等技術如果把握不當,都極容易出問題,對樣品的代表性與完整性產生基礎性的影響。例如在測定含油水域中,為測定水中乳化狀態與溶解性油采樣時,沒有避開漂浮在水表面的油膜。
1.2 實驗室的環境條件問題。樣品采集后要進入實驗室分析,在實驗室中,如果室內的溫度、濕度、清潔度與采光等條件控制不好,或者出現振動、噪聲以及輻射等特殊因素,都會對分析儀器的精確度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最終的監測結果。
1.3 分析儀器及試劑的問題。在分析儀器方面,如果儀器的測量范圍不夠大,靈敏性較低,在測量痕量樣品時,其測量準確度就會較低,誤差較大。在試劑方面,如果使用的試劑純度精度達不到要求時或所使用的純水的純度達不到要求時,都會導致配制的試劑存在濃度誤差。例如,高錳酸鉀、鹽酸羥胺、蒸餾水等試劑往往會含有痕量汞,會導致空白偏高,對其凈化處理不當會造成引入誤差。
1.4 監測方法的問題。在水質監測方法選用方面,我們常因為沒有根據待測物水域性質及所用儀器的類型選取恰當的方法,造成準確度與精密度的誤差較大,且檢出限也存在高低不勻現象。
1.5 測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水質測試過程中,常見的技術問題是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和操作的規范性不夠,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操作過程的規范性、異常值的處理與計算等問題會影響測量結果。同時,一些測試儀器因使用頻率較高,在使用過程中其位置可能會有所異動,內部結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此時,須進行期間核查(校準),否則,導致測量結果產生偏差。
1.6 數據分析與處理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數據的處理對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相關數據的取舍方面,因為沒有遵照“數據修約原則”取舍造成測量結果的失準也是技術問題。
1.7 監測結果的綜合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過程中,經常會有審核人員為了圖方便而直接修改計算有誤的原始記錄;數據審核人員分工不明確,責任不清晰等現象發生,這些都對數據的準確性有較大的影響。
不斷改進和創新監測技術,提高水環境監測質量,對污染物總量控制、核定水環境保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1 在實驗室的準備階段:我們要根據待測物質的理化性質,選擇相應材質的采樣容器;杜絕采集不同類別水樣的容器相互混用的現象;做好采樣裝置容器的清洗工作;把握好實驗室試劑的純度,不可忽視樣品保存試劑的純度。
2.2 在樣品采集階段:在河流監測斷面及點位進行采樣時,要盡可能的按照垂線布設的方法進行設點采樣;要保證采樣技術人員較高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工作責任心;要嚴格按照樣品的采集量與采集方式的要求進行采集;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加入保存劑。
2.3 在樣品的分析階段:按照相關規定做好樣品的預處理;不可以取用預處理后的樣品作為平行樣或加標回收率分析,杜絕半途質量控制現象;重視隨溶液的溫度變化,重視標準溶液或者校準曲線的變化;從儀器上直讀獲取數據的項目,盡量避免讀數操作的偏差,縮小檢測誤差;在某些組分不均勻的監測項目中,要全面監測樣品充分,不可只取部分子樣分析檢測。
2.4 在數據處理和監測結果的綜合分析階段:數據處理要注意相關數據的取舍和小數位的確定;監測數據的產生環節都要明確責任到個人,進行全面而各有側重的審核,如果發現錯誤,要由分析人員負責更改、簽字后再重新逐級履行審核手續進行更改。
2.5 在監測報告的審批與發出階段:水質監測的結果要以完整的監測報告發出,該報告凝聚著采樣人員、分析人員、數據審核人員以及技術負責人等各個環節人員的心血,要全面完善反映監測的每一個環節,不得遺漏或回避相關技術參數。
水質監測數據是各級政府部門決策和水質監控的依據,數據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人飲安全、各項宏觀決策的提出,水資源的保護,水污染的防治和預測等,我們要把好水質監測數據的質量關,提高水質監測數據的質量,最重要的是提高監測技術。
[1]齊文啟,吳懷民,孫宗光.水質監測中存在的若干技術問題 (續)[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2(01).
[2]吳學偉,李潔,林毅.城市污水處理廠水質在線監測技術應用[J].給水排水.2007(S1).
[3]張風云.水質分析中誤差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8(26).
[4]劉麗君,張秀忠,陸坤明.水質分析中的檢出限及其確定方法[J].凈水技術.2003(01).
[5]李春潤.用法定計量單位表示水質分析結果的探討[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01).